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虚空的孩子们》读书笔记:与中国青年的自我寻找

2023-12-14 09:20:35  本文已影响人 

《虚空的孩子们》读书笔记:与中国青年的自我寻找


《虚空的孩子们》(Les enfants du vide) 这本书,特别是其中的“1968年的孩子”一章,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我们这代中国青年在全球化时代的处境和挑战。书中对1968年五月风暴的回顾和对那一代人的分析,让我不禁联想到中国的改革开放。这两个历史事件,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国家,却都代表了社会转型和价值观快速变迁的时期。法国的五月风暴打破了旧有的社会秩序和意识形态,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则标志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这些变化,对两国的年轻一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中对“1968年的孩子”所面临的挑战,即在一个后意识形态的社会中寻找个人意义的主题,对于中国的年轻人来说,同样具有极大的共鸣。在一个比他们父辈时代更加开放和多元的环境中成长,中国年轻人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同时也在这样一个多元环境中探索自己的位置。文化的冲击与融合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尤为显著,中国年轻人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摇摆,试图在两者之间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这个过程充满了对个人意义和价值的深度探索,反映了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碰撞中寻找自我。

信息时代对中国青年的影响不可小觑。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被迫学会在海量信息中辨别真伪,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立场。互联网、社交媒体和其他数字平台的快速发展,既为他们提供了无限的信息和知识,也带来了信息过载的挑战。随着社会现代化,个人主义在中国年轻人中逐渐兴起,他们更加注重个人自由、自我表达和个人成就。在这种背景下,寻找个人意义和价值成为他们的一个核心任务。

经济全球化和就业市场的变化也对中国青年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环境中,中国青年不仅要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也在思考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实现个人发展。

在政治领域,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形象及其政策,虽然是西方的产物,但它们引发了我对中国青年如何看待和参与政治的思考。在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社会里,青年应该如何理解自己的政治角色?我们应该如何平衡个人信念和社会责任,特别是在一个越来越开放而多元的环境中?这不仅是关于政治理念的理解,也是关于如何在多元化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声音和立场的探索。正如马克龙所代表的,政治领袖不仅是国家决策的制定者,也是社会价值观和理念的传播者。他们的影响力延伸到每一个社会成员,尤其是年轻一代。

紧接着,我们看到这种政治参与与《虚空的孩子们》中所探讨的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是息息相关的。在这个日益紧密相连的世界里,我们中国青年面对的不仅是个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还有着与社会紧密相连的责任。我们的每一个决定和行动,不仅塑造着我们自己的未来,也在无形中影响着社会的走向。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思考,如何将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转化为对社会的积极贡献。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在政治上的参与还是社会上的行动,我们都在不断地寻找那个平衡点,试图在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书中深入探讨的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平衡问题,对我们这代中国青年尤其重要。在一个自由迅速扩张的时代,追求个人自由和实现自我梦想无疑是我们的权利和追求。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对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我们的自由选择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也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息息相关。无论是在职业选择上的考虑,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比如环保行为、志愿服务和公民参与,我们都在不断地寻找着自己的角色,试图在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更为深刻的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角色和责任变得更加复杂。作为全球社会的一部分,我们的每一步行动都可能影响着全球的格局。这种全球视角要求我们在行动时考虑到更广阔的影响,理解自己的行为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产生连锁反应。因此,对我们中国青年而言,这不仅是一场关于个人成长的旅程,更是一次对自身在全球化时代中角色和责任的深刻反思。

通过《虚空的孩子们》这本书,我们不仅看到了个人与社会、自由与责任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也看到了自己在这个大时代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既是个体,追求个人的梦想和自由;又是社会的一员,肩负着对社会负责的重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探索、学习和成长,以期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这是一次跨越国界的心灵之旅,是一次深入自我的探索,也是一次对未来的深思熟虑。


1. 虚空的孩子们(les enfants du vide):
"虚空的孩子们"指的是出生在一个后意识形态时代的人们,与他们的父辈相比,面临的挑战不再是打破意识形态的束缚,而是填补由于缺乏明确意识形态所造成的空虚感。对于这些人来说,追求有尊严和自由的生活意味着重新建立联系和关系,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打破束缚。换句话说,他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一个看似没有明确目标和指导的世界中找到意义和方向。
                                        ---  摘自并翻译自“Les enfants du vide" ---Raphaël Glucksmann.                    

2.马克龙的形象及其政策

在探索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的形象和政策时,我们发现一个充满矛盾和挑战的领导者形象。马克龙,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政治家,他的上台似乎预示着对旧政治体系的一次彻底颠覆。他的政治理念和实践,被标榜为“进步主义革命”,这一理念迷人且充满希望:一个代表新时代的人物站出来反对陈旧的党派、逻辑和观念,他捍卫开放社会,拒绝替罪羊的诱惑,甚至在接纳难民这样的全球性问题上展现了勇气。他为法国描绘了一幅“吉伦特派协定”的美好画卷,承诺结束居住限制,唤醒沉睡的欧洲,同时又能了解经典并使用当代语言。

然而,这一切美好的形象背后,隐藏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疑虑。作者与马克龙之间的分歧不是源于对左翼的神圣化,也不是出于对自由主义的盲目反对。这种不信任感源自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如何定义并实现适当的政治?政治的本质又是什么?

马克龙似乎承诺了一种适应性的政治——一种与时代潮流同步的、快速响应全球变化的政治。但这种适应性真的是对时代挑战的最佳回应吗?作者质疑这种适应性是否过于表面,缺乏深度和实质性的变革。马克龙的政治,虽然看似打破了规制,倡导个性化,轻视中间机构,但这一切是否真的颠覆了旧有的政治格局,还是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革新?

作者认为,政治应该是逆周期的,应该致力于纠正或逆转事物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跟随时代的趋势。马克龙的政治才华毋庸置疑,但在才华背后,是否缺少了对社会深层问题的真正理解和应对?他的政治是否只是一场表演,而非真正的解决方案?

此外,马克龙的政治策略似乎也倾向于恢复某种君主制的美学,而不是更新共和国的理念。他似乎更愿意恢复职位的荣耀,而非承担使命的重任。这种政治美学的追求,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民主政治的本质——为人民服务,解决实际问题?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南北战争三百年》读书笔记
  • 下一篇:在细雨中呼喊——余华作品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