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你会洗碗吗》读书笔记

2023-09-20 06:42:02  本文已影响人 

《你会洗碗吗》读书笔记

你会洗碗吗

此时,你的身边有吃的吗?苹果、橘子、糕点……,有的话请吃一点,留一点。

(一)

这本书讲的是——正念!

我在刚毕业的时候,在一家公司学过“正念”,比如下面这三句话:

行动正念:比失败更可怕的是什么也不做,而我选择做好每一个当下,立刻行动!

成长正念:我不完美,但我一心向上,我的每一天在每一个方面都会越来越好!

生命正念:我生来就是英雄,我喜欢我自己!

如果根据本书的意思,上面这三句话都不是正念,只是“正确的观念、正确的念头”。(类似心灵鸡汤吧。)

本书对于正念的定义是——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

通俗点讲就是:每时每刻,你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接下来用三件小事对正念的定义加以阐述

1.洗碗

洗碗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为了把碗洗干净而洗碗,第二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

如果在洗碗时,我们只想着赶紧把碗洗干净然后休息,因此急急忙忙地把碗盘洗完,就好像它们很令人憎厌似的,那么我们就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进一步来说就是,洗碗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有活在当下。

如果我们不懂得洗碗,我们很可能也不懂得喝茶:在喝茶的时候,我们又只会想着别的事,而几乎没有觉知到自己手中的这杯茶。这样,我们就是被未来给吸走了──不能够实实在在地活着,甚至连一分钟都不能。

洗碗时,人们就应该只是洗碗,也就是说,洗碗时,应该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

2.两个微信号

我有两个微信号,两个QQ号,一个是大学毕业之前的,一个是大学毕业之后的,当时想的很理想化:一个用来生活,一个用来工作。

我是把工作和生活分割开了,这也就意味着“我的工作不是我的生活,我的生活不能有我的工作”。

工作几年之后,才发现生活跟工作是分不开的,如果硬是要分开,就会徒增很多烦恼,会感觉到很多时间不是自己的。

此时,我用来工作的微信号,反而成了我的生活,我用来生活的微信好友都想迁移走了。

现在,试着不要去分割时间,沉下心来做每一件事,如果此时你正在陪伴孩子写作业,想办法把孩子的时间当做是自己的时间:我和他一起写作业,感受他的存在,对他的作业感兴趣,感受到作业的存在。或许会有点难,多试几次吧,权当修行了。

不要想着8-10点看书,10-12点工作,12-1点睡午觉……不要太精细化了,不然的话,就是在赶时间,稍微有变化,就乱了阵脚,有些时间就不是自己的了。

把每件事都当做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睡觉也是,吃饭也是,看剧也是,无聊也是……就不会感觉到自己“今天啥也没做”,这样就会比以往“多了很多时间”。

3.吃橘子

一个橘子有很多瓣,很多人都是一瓣橘子还没吃完,又掰好另一瓣橘子准备送入口中,几乎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吃橘子。此时,根本不是在吃橘子,如果说他吃下了什么,那是在“吃”他未来的计划。

如果你懂的好好吃,哪怕是一瓣橘子,你大概会懂得好好地吃整个橘子。但是,如果你连其中的一瓣都不会吃,那么你是不懂得吃橘子的。

比如我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午饭,我都不会吃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之前,我在吃午饭的时候必须打开动漫,或者刷着抖音,不然感觉吃午饭就是在浪费时间,吃午饭是为做其他事情服务的,也就导致了,吃饭的时候没有感觉到饭的存在,看剧也没有认真看剧,感觉看剧也是在浪费时间。

2017年读这本书的时候,埋下了正念的种子,只是刚刚发芽,所以,我写这个读后感的原因也是看一看能否继续长大。

此刻,停止阅读本篇文章,重新拿起没吃完的苹果、橘子、糕点,从拿到手里的那一刻,好好感受,慢慢放入口中,咀嚼……

写到这里时,我特意停下来几分钟,吃了一个西红柿,送入嘴边的时候,感受到了它的青气,咬下的第一口是甜的,第二口是酸的……然后没有太多味道,慢慢的感受到了它的果肉。

和我昨天吃的感觉不一样,昨天的感觉是:好酸呀!

(二)

忙碌又多虑的人没有休闲的时间,需要筹备各种工作,又要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那么,这样的人如何修习正念呢?

书中说:专注工作,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随机应变。

这句话比较难理解,感觉和刚才所说的“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互相矛盾,这不是在为将来的事情做准备吗?

其实,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就比如洗碗时,你肯定也知道它接下来会洗干净,你也有可能会把碗掉在地上,只不过当碗掉在地上的时候,你不生气,不烦躁,对发生的事情都能够欣然接受。

对当下的识相保有觉知,不是让你当一个“呆子”——啥也不去想!不然,你就是一个无情的洗碗机了!

我们没有理由把正念与专心工作、保持警觉、并做出最佳判断区分开来。

练习正念的人应当如驾驶员般警觉,知道自己在开车,但同时也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提前做出判断,冷静应对突发事件。

比如一会要发生堵车了,没有练习正念的人,堵车时可能会心烦意燥,会说脏话等。练习正念的人,已经预想到可能会发生堵车,和平时一样安静,不怒不燥,不慌不忙继续开车。

所以,正念,既是方法——用正念来修习,用保有觉知的方法让自己觉知;正念,也是目的——最终掌握了正念,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

(三)

正念可以让我们每时每刻感受到自己真正的活着。

那么修习正念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

那就是呼吸!

呼吸可以防止心念散乱,是一个自然且极为有效的方法,是连接生命与意识的桥梁,让你的身心合一。不论何时,心念一旦游离不定,都可以用呼吸作工具,重新看好你的心。

在佛教寺院里,每个人都要学习以呼吸为法,止住心念的散乱,以此修持定力。定力是藉由修习正念获得的能量,能够助人开悟。

当一个普通人有觉知地呼吸时,他就已经开悟了。

强调一点:只感受呼吸(除了感受呼吸本身)不是正念,呼吸它只是一个工具,呼吸的时候你可以感知其他事物的,比如喝茶、行走,深呼吸是为了让你能感受到喝茶、行走。

当你感受不到呼吸,又能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时,才是大乘了。

(四)

每天、每时、每刻,人们都应该修习正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尤其是在家修道最难,其次是人群中,再次是寺庙里。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一个礼拜中留出一天,全身心地修习正念。当然,原则上你拥有每一天、每个小时,可事实上,只有少数人能够如此,我们总觉得家庭、工作、社交占据了自己全部的时间。所以,建议大家一个星期留出一天,用来修习正念。

即,设定一个正念日!

你要想办法在醒来时就提醒自己,那天就是你的正念日。

早晨醒来,还躺在床上时,慢慢调整你的呼吸,慢慢地起床,起床后,至少花半个小时洗澡,在正念中慢慢地洗,洗完澡,安静的吃个饭,然后你可以做做家务(洗碗、擦桌子、打扫、拖地、整理书架等),不论做哪一样,轻松从容的做,时刻保持在正念中。不要为了赶任务做事,要下定决心以放松的状态,全神贯注地做每一项工作,享受你的工作,与它合一。如果你在正念中做每件事,就不会再觉得工作令人头疼。晚上,你可以写写字,看看书,或者晚间清爽的空气中闲适地散步。入睡时,在感受到自己正在睡觉中睡去。

可能,你会疑惑:真的有用吗?

用我的真实体验告诉你,一次是坐公交时,我听着大悲咒静坐感受着自己的呼吸,半个小时下车时感觉很轻松,心很静。


放松是修习正念必经的起点,一个人如果懂得放松,就能有颗宁静的心与清醒的头脑。

静坐十分钟,二十分钟就可以轻易得到彻底的休息,这样一想,我们休息的时间是不是变多了呢?

(五)

本书最后有32个正念的练习,摘抄两个:

1.泡茶时,保持正念

准备一壶茶款待客人,或泡给自己喝。

在正念中,缓缓地进行每个动作。

不要失去正念让任何一个最细微的动作滑了过去,心中要了了分明。

了知你的手正握住茶壶把手,提起茶壶。

了知你将清香暖热的茶水,倒入杯中。

每一个步骤都要在正念中进行。

比平常更轻且更深地呼吸。

2.平躺,全身放松

背部平躺,不要用垫子或者枕头支撑。

双臂放松,平放在身体两侧,双脚微微张开,向外舒展。

轻轻地微笑。

轻轻地吸气、吐气。专注于你的呼吸。

放松全身肌肉。放松每一寸肌肉,就好像它正要沉到地底下,或像悬挂在微风中的一片丝绸那般柔顺。

完全地放松,只要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和微笑。

把自己想成一只猫,全身软绵绵地躺在温暖的炉火前。

(六)

结束前,让我再讲一个小故事:

一天,行者问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

和尚说:“砍柴担水与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和尚说:“还是砍柴担水与做饭。”

那行者说:“得道前后都一样,何谓得道呢?”

这时那和尚十分郑重地说:“不一样。得道前,我砍柴时惦记着担水,担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芯片战争》读后感
  • 下一篇:《云禅画》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