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读书笔记
1. 本书主题
本书自序里面说:正如人都会死一样,人都会犯错误。医生的能力给人一种安全的身份感,但
“医学经常辜负其本应帮助的人们。我们把生命的余日交给治疗,结果为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好处,让这些治疗搅乱了我们的头脑、削弱了我们的身体。“
“我们一直犹犹豫豫,不肯诚实地面对衰老和垂死的窘境,本应获得的安宁缓和医疗与许多人擦肩而过,过度的技术干预反而增加了对逝者和亲属的伤害,剥夺了他们最需要的临终关怀。“
另外,”我们在各种机构,比如疗养院和监护室,度过最后的时光,刻板的、无形的惯例使我们同生活中真正要紧的东西相隔绝。“
这个序里面的这几句话总结了本书的几个相互交织的主题:1)我们不肯诚实地接受人之将死和医学的局限性,这造成了伤害;2)我们过于刻板的无形惯例,这同时影响了养老服务和医学服务。
关于第一个主题,生命和医学的局限性,本书前面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王一方教授做的序,有几句话说得很好:“生命必须穿越复杂性(混乱、麻烦、不确定性、偶然性、多样性)“。医学“一半是直觉思维(叙事思维),一半是循证思维(精准医疗)”,需要面对“不确定性的前提(缺损配置)与对完美结局(无缺陷)的希冀”,所以我们应该“转变自己的态度,不把呈现确定性作为职业的唯一价值,转而以友善与共情去安抚惶惑的病人和躁动的家属。”
虽然是完全不同主题的两本书,但这跟《对空言说》的观点出奇的相似:沟通交流总是充满沟壑,我们不应该期望完全真实地袒露自己,然后他人能百分百地理解我们。我们应该转变态度,不把这种“心心相印”般的沟通目的作为唯一价值,转而以友爱和包容去互相合作。
看来这已经成为了知识界主流的价值观了。拥抱失败,错误,复杂,不确定,不完美。
2. 人如何衰老以及为什么会老
1)老死并不自然,人类自然的情况是英年早逝,未老先亡。所以我们看历史书看到别人英年早逝,不用过于吃惊,这就是以前的人正常是死法,反而活到七老八十是奇观,是要被附近村寨过往路人围观的存在。
2)衰老死亡的理论模型:“如果说基因的作用比我们想象的小,那么经典的损耗模式的作用则比我们了解的大。”根据损耗模式,人的身体随着时间过去会有损耗,例如:
“病人会感觉关节周围肿胀,手腕的活动范围减少,抓握能力减弱,并容易疼痛。手还有48条有名称的神经分支。 手指垫的皮肤处对机械刺激作出反应的感觉器官退化会导致触觉失灵;运动神经元的丧失会导致灵活性下降,手写能力退化;手的速度和振动感会衰退,由于手机的按钮和触屏面积小,使用标准手机越来越困难。”
“随着脂褐质在汗腺中累积,汗腺逐渐失灵,因此,老年人容易发生中风和热衰竭(中暑)。”
“一个60岁健康人的视网膜接收到的光线也只是一个20岁年轻人的1/3。”
3)脚才是老年人真正的危险
对老年人致命的直接原因常常是跌倒。导致跌倒的三大主要危险因素:平衡能力差、服用超过4种处方药和肌肉乏力。
3. 承认“年纪大了”才能活得自然
研究表明,看老年病的医生和护士的病人,比看平常的医生的病人,失能概率降低了1/4,患抑郁症的概率降低了50%,需要家庭保健服务的概率下降了40%。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专门的老年病医生和护士。他们通常会做的,普通医生可能不会做的包括:“简化药物,保证关节炎得到控制,确保脚指甲得到修剪,三餐都能吃好。注意令人烦恼的孤独迹象,让社工检查病人的家是否安全。”
但是这个工作吃力不讨好。
4. 疗养院的问题
现代疗养院的起源和发展是一系列原因造成的,例如把衰老和死亡看成是一个医学问题,例如帮助双职工的忙碌儿女解决“问题”等。但他不是为了让老人过得更好这个目的而存在的。
因此,它存在很多问题:
1)像监狱
2)提供的东西主要是中年人希望其父母拥有的(安全,生存),而不是父母自己的选择(老人希望怎样生活)。
3)“疗养院的优先考虑是避免褥疮和保持体重,”但这应该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老年人还需要更多的东西。
5. 人的需要的一些理论
1)马斯洛需要层次
2)但是人们可能为了一些理想(家庭,国家,或者正义),牺牲生命
3)随年龄变化也会有不同
4)社会情绪选择理论(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解释:
一个观察:年轻人喜欢结交新朋友,关注未来,关注做事;年纪大的交往对象主要是家人老朋友,关注当下,关注存在。
“有很多理论试图解释这种变化:有的理论说,这表现了从漫长的生活经验中获得的智慧;有些人认为,这是老化的头脑组织导致认知变化的结果;还有人指出,这种行为变化是被强加于老年人的,并不真正反映他们内心真正的愿望。他们缩小活动范围,是因为身体和认知衰退的限制阻碍了他们追求曾经有过的目标,或者由于世界仅仅因为他们老了就阻止了他们的追求。他们不是反抗,而是接受——或者,用更令人伤感的说法,他们妥协了。”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认为,这跟视角有关:年纪大了,未来有限的情况下,视野会收缩到当下,日常,和身边亲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