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读《双枪将军马坤》有感

2023-06-11 07:00:30  本文已影响人 

读《双枪将军马坤》有感 

记住孙中山的保镖马坤

—— 读董守良历史小说《双枪将军马坤》有感 

在加拿大埃德蒙顿应邀担任第六届阿尔伯塔省“汉语桥”中小学生中文比赛评委时,认识了同任评委的博士、作家董守良先生。他送我一本他新出版的著作《双枪将军马坤》。读罢有万千感怀。

加拿大人白求恩大夫曾来中国一年多,在战火中救死扶伤。他的国际主义精神与人道主义精神感动了无数中国人,值得铭记与传颂。拜读了《双枪将军马坤》,才知道还有一个马坤,他是中国人不该忘记的加拿大籍英国犹太人。马坤原名莫里斯.科恩,由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取名马坤。他曾任孙中山的保镖,少将头衔,参与中国革命21年。而他却深藏在中国历史典籍的扉页里,足迹星星点点,中国人很少有人知道他。
文人的可贵就在于喜好博览群书、问古访今,敏锐地抹去岁月的尘埃,拾回不该遗忘的珍宝,将历史碎片重组成鲜活的生命,还原生命的轨迹。加拿大的华人作家董守良和中国作家谭元亨就是如此可贵之人。二人合作,史海钩沉,终成30万言历史小说《双枪将军马坤——孙中山的犹太保镖》,2012年11月在北京北苑出版社出版。为书写序的孙中山、宋庆龄研究专家尚明轩认为:“一代巨人与一位将军的深情厚谊和历史佳话,不应该淹没和遗忘,很需要写出来,使之流传于世,以启迪后人。”“这是一本填补空缺的好书。”
佳作的出版引起国际媒体的关注。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电视台和国际广播电台、法国广播公司国际台以及加拿大《星岛日报》《光华报》和中文网站、上海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采访董守良,予以报道;新书推介会在加拿大多地举办,成为亚裔文化传统月的活动热点;马坤最初与华人建立友情的萨斯卡通市拟为双枪马坤树立铜像;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往事》独家首次公布马坤档案和故事;加拿大埃德蒙顿筹办《孙中山与加拿大》图片展;广州市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举办《孙中山的警卫随从》图片展;一些出版社计划翻译出版该书的英文版和法文版;评论与研讨也喷涌而出。
佳作的社会效益持续发酵,多国有关部门对此书感兴趣。2015年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英国广播公司BBC国际台中文部报道了《双枪将军马坤——孙中山的犹太保镖》。改成影视剧本后,2016年,中国广电总局立项拍摄。董守良先后荣获“首届华人影视文学奖”、“中加国际电影节剧本大赛”二等奖。2022年9月21日,阿尔伯塔省政府在卡尔加里隆重举行“移民奉献杰出奖”颁奖典礼,董守良获奖,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应邀携带夫人参加颁奖典礼,省长康尼亲自出席并颁奖。

这本书为何受到如此推崇,多有嘉奖?在于作品的历史价值与社会效益。孙中山是几代人熟知的一代伟人,他让犹太人当贴身卫士,这本身就是悬疑中的亮点,他们之间的故事也便如同佳肴值得品味了。书中还有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新中国建立这数十年间马坤与宋庆龄、蒋介石、周恩来等一些重要历史人物之间发生的故事,这无疑增添了吸引力。
然而,作为人物传记式的历史小说,这远远不够。怎样写,这才是成败的关键。好在“文物”碰见了高手。从中国到加拿大获比较文学博士学位、专攻中英历史小说比较、研究马坤21年的董守良,与著有《中国文化史观》等理论著作30多部,《潘氏三兄弟》等纪实与史传20余种、《正道沧桑》等电影、电视、戏剧作品上百部(集)以及40多种小说的作家谭元亨,可谓强强联手。面对从三大洲挖来的一大堆‘玉石’,作者迸发出《文心雕龙》说的那种神思:“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于是他们想到了与孙中山和马坤有关的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客家文化与犹太文化;想到了不同民族的特性与共性、冲撞与融合;想到了人性的恶与善、爱与憎、敛与放、守与变;想到了人的屈辱与尊严。于是这千万颗散落的玉,抑或是弃之可惜又尚不知何用的石,皆被镶嵌到合适的位置。如此这般,宝物便成型。
观赏者一群群相继走来。这是以孙中山与马坤为主线的精美艺术品。循着主线的始端看去,那是1923年春天,火红的木棉花与飘着彩色祥云的广州,就任非常大元帅的孙中山先生将大元帅府迁往珠江南岸,有了运筹帷幄的指挥中心,开始讨贼(叛贼陈炯明)、裁军。阳奉阴违的军阀煽动伤兵荷枪实弹到府前闹事,被手持双枪的白人军官镇服。他就是马坤。任孙中山的保镖10年(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提任上校副官才一年的马坤从此被传得神乎其神。主线一侧,凸现犹太人与客家人相似的苦难史与心灵史。主线倒叙,一个叫莫里斯的犹太少年从英国伦敦到了加拿大,寄居、流浪,盗窃、赌博,拳击、玩枪,生存的无奈与自尊的坚持,民族的基因与异国的元素,使一个立体人格、正义诚善的青年莫里斯被铸造成功。在加拿大因解救华人并加入同盟会继而被孙中山青睐,二人的传奇故事便顺理成章地纠结成为一条精彩的主线前段。
忠诚于孙中山、倾情于中国的马坤,在加拿大为孙中山培训华侨讨袁敢死先锋队;为国民革命军购买军火。孙中山回中国,他紧随,多次使孙中山脱离险境。孙中山去世后,他依然留在中国。危难时刻营救宋庆龄;赴南洋为抗日募捐;查找日本人在中国展开细菌战的证据;联系美军密码专家制止了日军轰炸重庆的阴谋……这本书还提供了仅次于南京大屠杀的日寇在奥港集中营杀害十多万难民等鲜为人知的诸多重大信息,以及马坤与孙中山、宋庆龄、蒋介石、宋美龄、何香凝、宋子文、胡汉民、孙科等人的合影,与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人的合影。其历史之真实,故事之传奇,内容之丰富,人物之生动,读着可谓“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开闸则难以断流。马坤每走一步都令人牵挂。他在抗日战争时被日军俘虏,抗战胜利后荣获抗战胜利勋章。他回到加拿大,仍往返于加中两国,为新中国的中外贸易搭桥牵线,应邀参加纪念孙中山诞辰100周年盛会……无论国共,都将他视为上宾。蒋介石铺红地毯、设红灯绿酒迎接他;宋庆龄单独与他会晤;周恩来在双十节宴会上给他敬酒:“莫里斯,你是我们的老朋友,祝你长寿!”
马坤——莫里斯.科恩于1970年9月7日逝世,享年83岁。宋庆龄闻讯不胜悲哀,亲笔为他题写墓志铭。国共双方的代表团并肩站在马坤墓前。1956年周恩来曾委托马坤带话给蒋介石,和谈可以继续。这也是马坤的愿望。他曾声称中国(大陆)政府是历史上最好的政府。
图片宋庆龄为马坤亲笔题写的墓志铭

一本难得的好书,结束于一个传奇人物生命的终结。而阅读却从开始到开始,没有终结。因为牵动人心的不仅是一个人的经历,更有国家、民族的命运,有识之士的良知与奉献。在无穷的回味中,令人禁不住想对作者说一声谢谢!著书的精彩自不必说,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从作者来,更有良知与责任从作者来。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读《红豆汤圆》有感
  • 下一篇:稻盛和夫《活法》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