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3000字

2023-03-23 08:25:43  本文已影响人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

“关于大地的,关于万物的,关于消失和永不消失的,尤其关于人的——人的意愿与人的豪情,人的无辜和人的贪心”。

本书简介

此书为李娟近两年开始写作并发表在《文汇报》笔会的专栏——“遥远的向日葵地”的最新文字结集。


“向日葵地”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是李娟母亲多年前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土地。李娟一如既往用她细腻、明亮的笔调,记录了劳作在这里的人和他们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她勤劳乐观的母亲、高龄多病的外婆,大狗丑丑小狗赛虎,鸡鸭鹅,以及日渐华盛,却被鹅喉羚毁了再种,种了又毁的九十亩葵花地……

刻画的不只是母亲和边地人民的坚韧辛劳,更是他们内心的期翼与执着,也表达了对环境的担忧和对生存的疑虑。呈现出一种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中脆弱微渺的,同时又富于乐趣和尊严的生存体验。

自然的力量,那是一片怎样的大地

那是阿尔泰山南麓的一片广阔大地。

“乌伦古河从东往西流,横亘阿尔泰山南麓广阔的戈壁荒漠,沿途拖拽出漫漫荒野中最浓烈的一抹绿痕。大地上所有的耕地都紧紧傍依在这条河的两岸,所有道路也紧贴河岸蔓延,所有村庄更是一步都不敢远离。如铁屑紧紧吸附于磁石,如寒夜中的人们傍依唯一的火堆。”

在这广阔大地之间,一切的生命被珍贵的水资源赋予,大自然的力量无处不在,却又不宣之于口。

“这一大滩水灌溉了下游数万亩的作物,维系了亿万生命的存活。可这番情景看来,又像是它并不在意何为葵花,也从没理会过赛虎丑丑鸭子与鸡们的欢乐。”


向日葵地的主人的房屋,一开始是地窝子,这里会有沙尘暴,人类的存在在这广阔天地之中如沧海一粟,不止一提。

“沙尘暴来时,地窝子如挪亚方舟漂流在茫茫大海之中,是满世界咆哮中唯一安静的一小团黑暗。大家在黑暗中屏息等待,如同被深埋大地,如同正在渐渐生根发芽。”


葵花地、戈壁、云、天空,简单的视觉与听觉感受,造就了这个环境浑然天成的孤独感,这正是作者迷恋的孤独与孤独之外的世界。

​​


“葵花地南面是起伏的沙漠,北面是铺着黑色扁平卵石的戈壁硬地。没有一棵树,没有一个人。天上的云像河水一样流淌,黄昏时刻的空气如液体般明亮。一万遍置身于此,感官仍无丝毫磨损,孤独感完美无缺。”

对生态环境的担忧

人们为了更好的生存,不断开垦土地,他们翻新土地播种,截断河流灌溉,使用农药化肥增收,寂静的荒原被慢慢毁灭,资源缺乏,物种锐减,土地盐碱化,河流消失。

“鱼越来越少,人越来越多。耕地不断扩张,沿着唯一的河流两岸上下漫延。才开始它们如吸吮乳汁般吸吮河流,到后来如吸吮鲜血般吸吮河流。”


人类贪婪无理,从自然中所获得的不是理所当然,而是掠夺,尽管人类在伤感与忏悔,终究无法改变掠夺与贪婪的现实处境,无法挽回其他逝去的生命力,譬如土地。

“戈壁滩再荒凉,也会覆盖稀薄的植物。尽管这些植物完全混入大地的色泽和质地,看上去黯淡、粗拙。可眼下这块地,却是极度不自然的硬。表层板结得异常平整光洁,寸草不生,毫无生气。像一块死去的皮肤,敷在大地的肉身之上。”


人类活动没有打破荒原的寂静,却让它渐渐散失了重新焕发生机的能力。轮作,是古老先民们农耕的智慧体现;让疲惫的土地进行调养休息,是土地与农人之间有度的默契。但是广阔的荒原貌似有大多的土地让农耕的过客去挥霍,过于广阔、过于自由,它没有主人,得不到珍视。

“是啊,只有土地的主人才真正做到爱惜土地吧?只有真正的农民,世世代代依附土地而生的人,才能真正地体谅土地。真正的农民,每块地种上几年,就会缓几年再种。这片大地已经没有主人,所有耕种于此的人全是过客。我们只租用此处一年或两年三年。为了在短暂而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利益最大化,我们只能无视基本耕种原则,无尽地勒索,直到土地死去——要么沙化,要么板结。土壤缠满塑料地膜,农药瓶子堆积地头。”

生活与诗,哪个更远

这是向日葵地“家”的清晨,在荒凉大地中充满热腾腾的烟火气。

“每天清晨,鲜艳的朝阳从地平线拱起,公鸡跳到鸡笼顶上庄严打鸣,通宵迷路的兔子便循着鸡鸣声从荒野深处往家赶。很快,鸭子们心有所感,也跟着大呼小叫嘎嘎不止。”

这一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沙尘暴,缺水,也就缺少一份光鲜与体面的皮囊,不管是人,还是动物。

“脏衣服攒着,到了水渠通水的日子,既是大喜的日子也是大洗的日子”。


生活环境再不堪,某一个角隅中也有温存,譬如炉火。

“在北方隆冬的深夜里,火炉是我生活过的每一个低矮又沉暗的房屋的心脏。温暖,踏实,汩汩跳动。冬夜里一边烤火一边看书,不时翻动炉板上的馍馍片儿。渐渐地,馍馍片儿均匀地镀上了金黄色泽。轻轻掰开,一股雪白的烫气倏地冒出,露出更加洁白的柔软内瓤。夜是黑的,煤是黑的,屋梁上方更是黑洞洞的,深不见底。而手心中这团食物的白与万物对立。它的香美与无边的寒冷对立。”

“泥里生活,云中写诗”,作者用心去体验大自然的蓬勃生命,用笔记录着身边有趣的、无聊的人和事。狗、鸡、鸭、兔子、河流、水库、向日葵、云、短工、小卖部、摩托车、拐枣、沙尘暴、蒙古包、水电站,屈指可数的事物,都可以写出来,写成向日葵地的赞歌。

孤独的老人,我们将以何姿态去面对老去

作者有写到她的外婆,一个年逾九十的老太太,远离故土四川,跟随女儿或外孙女生活。她跟作者不一样,她想回故乡,到死都想,到死也没能回去,生命的痕迹终结于一场不提她姓名与生平的草草追悼会。

“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仿佛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每天她趴在阳台上目送我上班而去。回到空空的房间,开始想象火车之旅。那是她生命之末的最大激情。”

外婆一直在等待,等着她的女儿或者外孙女回家、等她们送她回故乡。

“我觉得外婆最终不是死于病痛与衰老,而是死于等待”。


除了等待,还有步入迷途——老年痴呆。身体机能及心理随着无尽的等待的慢慢消耗殆尽,没有人能走进她的孤寂世界,外婆一步步走向死亡。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介入她的世界太深。她已经没有同路人了。她早已迷路。她在迷途中慢慢向死亡靠拢,慢慢与死亡和解。我却只知一味拉扯她,不负责地同死亡争夺她。我离她多远啊,我离她,比死亡离她还要远。我和她生活在一起,终日在她的时光边缘徘徊——奇异的,难以想象地孤独着的时光。如蚕茧中的时光。我不该去试探这蚕茧,不该一次又一次干扰她的迷境。——以世俗的,自私的情爱。”


这样我想起了农村的老人。爷爷奶奶儿女成器,外公外婆有退休工资,可是除了极少数像他们这样有保障的老人,大多数农村老人处境可怜。他们倾尽一生养育四、五个子女,落下一身病痛,没有经济支持,领着政府每个月一两百元的补助,他们会种菜去卖,会去捡垃圾回收,除此之外已经没有能力去赚钱。在农村,子女也经济能力有限,子女也要养育子女,给老人的生活费很少,甚至还要外出打工,把年幼的孩子再扔给他们看管。有的老人轮流在几个儿子家养老,像牛羊一样在几个牧场转场。生活拮据,孤寡无依,老无所乐,这就是我农村老家老人的现状。

如果老去只是身体机能的下降、身体器官的衰老,这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无人与之同行的孤单、无奈。我们将以何姿态去面对老去?突然觉得,眼下的付出,很大程度上为了老去以后有尊严的活着。

他乡与故乡:心之所向,便是故乡

作者一直期待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土地、一座房子。即使还没拥有,只是想想,也能让她在暂时的动荡中安心生活下去。

“每当我为生活杂事奔忙,焦虑疲惫,难以入睡,我便闭上眼,抱着枕头,在黑暗中继续展开庞大的计划。我不停改变设想,纠结于无数细节……直到满意地沉入睡眠。我去过很多地方,住过好多房子,睡过各种床。我想,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所以,我从不曾畏惧过生活的改变与动荡。”


她深爱着那一片大地,充满自由与孤单的荒原,甚至,已经将这片土地视为后盾与退路,藏在心脏最深处的地方。

“每当我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感到孤独又疲惫的时候,就想,我的背后是有好几百亩土地的。这个想法令我永远无法进入真正的南方。”


她回到北方的大地,回到充满文学想象的阿尔泰深山牧场。即便如此,生活的动荡不安,自然的亘古不变,让她感觉到巨大的反差。

“可是大地永不改变。丰沃的森林不应被砍伐毁灭,贫瘠干涸之地也不应被强行垦耕或绿化。人的命运和自然的命运截然相反。我到了葵花地边,为这巨大的相反而惊骇。突然感到漂泊远不曾停止,感到往下还要经历更多的动荡。”

中国人喜欢养花种菜,见不得哪里有一块土地闲着。中国人喜欢买房,有钱了第一件事就是买套房,别的暂且不管。中国人对土地的心理依赖感很强,只有立身于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才安心,死了以后也要落叶归根,回到祖先的领地上。 中国人的确是擅于文学想象的人种,离不开充满文学想象的土地。

文摘

所谓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弃强一点点。

叶隙间阳光跳跃,脚下泥土暗涌。她走在葵花林里,如跋涉大水之中,努力令自己不要漂浮起来。

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啊······

世界上最强烈的希望就是“一线希望”吧?

兔子依恋我妈,源于生命之间最孤独的引力吧?月球紧随地球在茫茫银河系间流浪,唯一的兔子和唯一的我妈在地球一隅的葵花海洋中漂流。谁也无法舍弃对方。

她想向世上所有人倾诉这朵云的美丽。她想:在倾诉之前,得先想好该怎么说。于是她就站在那里想啊想啊。云慢慢变化,渐渐平凡。她心中的措辞却愈加华美。

作为荒野中的存在,戈壁玉的确是美丽的,甚至令人炫目。可一旦离开荒野,离开纯粹的蓝天和粗砺的大地,它的美丽便迅速枯萎。

我最嘈杂,最贪婪。我与眼下这世界格格不入。眼下世界里,青草顶天而生,爬虫昼追日,夜逐月。风是透明的河流,雨是冰凉的流星。只有我最简陋,最局促。

农人驾驶着沧海一帆,漂流在四季之中。农人埋首于天空和大地之间,专注于作物一丝一毫的成长。农人的劳动全面敞向世界,又被紧紧桎梏于一花一叶之间。我最无知。我曾毫不相关地走过许多广阔的田野。一路上静静欣赏,沉醉于这些大地上的人造景观,为人的力量和人的野心而感慨。

我至今仍有耕种的梦想。但仅仅只是梦想,无法付诸现实。于是我又渴望有一个靠近大地的小院子。哪怕只有两分地,只种着几棵辣椒番茄、几行韭菜,只养着一只猫、两只鸡,只有两间小房,一桌一椅一床、一口锅、一只碗。——那将是比一整个王国还要完整的世界。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清醒地活》读书笔记
  • 下一篇:《大国大城》读书笔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