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一下,我感受最深的点。
第一,原生家庭。
近来陆续看了些心理方面的书和课,原生家庭这个词出现频率很高。我忍不住想,其实很久之前就曾想过,我这一切是由基因、原生家庭和社会环境共同影响形成的,真正由我这个人决定的能有多少呢?所谓的自我想法,很可能也是受外界影响形成的。
从这个角度有时甚至有一种无力感,也是逃脱责任的好借口,反正都是命中注定。当然这样估计是不对的,但一时也没有想到特别好的解释,期待后续能想明白。
乔布斯也曾说过: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乔布斯
心理学家强调感觉比思维重要。感觉才是真正的,真实的,自我的。
说回曾国藩,出生一个小地主家庭。曾国藩的祖父是一个严格的,相信自己孩子能够学有所成的人,而且很有恒心。
"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忍不住插一句题外话,发现有所成就的人,往往出生都过得去,贫苦出身想取得大成就很难。想想也合理,得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才能给孩子相对好的养育环境。
第二,屡试不中、坚持与反思
曾家祖上没啥读书人,爷爷把他爸和他一起送去读书,两父子一起去考试,屡试不中至少考了六七次吧。甚至有一次曾国藩的文章还被当做负面典型。后来曾国藩把自己的文章同他人的文章做对比,总结问题在过于拘谨,缺乏大局观,终于连中秀才和举人。
古代科举是很辛苦的,考场狭窄逼仄,而且曾家离考试地点相去甚远,每次考试父子两人是很累的,能坚持且能反思,实属不易。
第三,恒心与挺一挺
曾国藩一生最推崇的品质就是“有恒”。曾国藩一生不断强调恒之重要性,他说:“有恒为作圣之基。”他在写给几位弟弟的信中说:要做到有恒,当然很不容易。曾国藩说:“极耐得苦,故能艰难驰驱,为一代之伟人。”曾国藩也经常遇到熬不下去的情况。在这个时候,他只有一个办法:以强悍的蛮劲打通此关。他以练习书法为喻,说明人在困难、倦怠、麻木面前应该如何做:“(写字写到)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曾国藩作为一个汉人创建湘军,购买武器,进行操练,太平天国攻势甚猛,逼的恩师、好友先后自杀,咸丰皇帝命他救援多次抗旨,坚持按兵不动,全力准备。每个字都是血与泪,压力山大。
省城里说什么的都有。有的写信来祝贺我出发,有的写信来责备我迟缓。我都付之一笑。我对个人得失没什么想法,怕的是如果不好好准备,轻率出动,失败之后,整个天下就没有人敢于继续尝试镇压太平天国了。
他的恩师死之前写信:
我如今为崇纶所逼,不得不以一死报国,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你所练水师各军,必要等到稍有把握,然后才可以出而迎敌。千万不要因为我的缘故,轻易率兵出师。东南大局,全仗你一个人了,务以持重为意,我恐怕你要是失败了,就没有人可以指望了。我是万无生理之人,你是大有希望之人,所以我们选择报国的方式,自必不同。
非常感慨。可想而知压力得有多大。印象中清政府一直是腐朽不堪,看完本书才明白,晚清大体上还是是非有分明的。古人也不像我之前想的那么傻。
第一场战争总算来了。在经历了重重困苦之后,这一仗,曾国藩可谓是期待已久。他迫切的希望用一场胜利来慰藉自己,慰藉社会,慰藉逝去的那些人。很可惜,生活不像小说,惨败。他急着要跳河自杀,好在被部下拦住了。
曾国藩羞愧至极,那身湿衣服说什么也不脱下来,他不吃不喝,不洗头不洗脸,只是坐在那奋笔疾书,起草遗折,也就是写给皇帝的遗书,打算再找机会寻死。
曾国藩后来说,如果他有时间,就会写一本“挺”经,所谓“挺”,就是指在危急时刻,能坚持住。对于这样的“挺”字精神,曾国藩称之为“竖起骨头,竭力撑持”。后来他专作了一副联语,作为“挺”字的注脚:“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从这次经验中,曾国藩更是领悟到,对于有志者来说,挫辱是最大的动力,打击是最好的帮助。咬紧牙关,把挫辱活生生吞下,就成了滋养自己意志和决心的营养。这构成了曾国藩生命经验中最核心的部分。几十年后,他还在家书中教育儿子说:“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在遇到困难时刻要挺住三次,挺一挺,再挺一挺,再挺一把,坚持三次就好。
第四,做人做事反思
曾国藩反思到,自己在官场上一再碰壁,碰得鼻青脸肿,不光是皇帝小心眼,大臣多私心,自己的个性、脾气、气质、风格上的诸多缺陷,也是重要原因。回想自己以前为人处世,总是怀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自以为居心正大,人浊我清,因此高己卑人,锋芒毕露,说话太冲,办事太直,当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
此前,他对人总是持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态。现在,他努力包容那些丑陋的官场生存者,设身处地地体谅他们的难处,交往时极尽拉拢抚慰之能事,必要时“啖之以厚利”。
这一点对我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不要总觉得别人都是错的,别人都是不认真,不负责,不靠谱,混日子,只有自己才是对的。首先别人很可能不是这样,另外即使别人不对,在没有更好的方式前,你也必须按照现有的规则和他处理好关系,以求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顺利开展。
不可能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
也不要想着逃避问题,换个环境就好了怎么样,以后总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直到你真的解决掉。
第五,其他:好色,好名与偷懒
曾国藩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他自己也在日记中提到,自己喜欢看别人的漂亮小妾。初为翰林时,也在天天游玩,日记都没啥好写的。
原来圣人、伟人不一定得是完人。这些缺点,我也有,看到他也这样,就没那么难受了。这些缺点并没有阻碍他成功,在与这些缺点的斗争中,他也成为一个更为完整的人。
细节还有很多,读完感觉就是,牛逼!佩服!可惜!
恰逢国庆,天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