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审判》读后感

2022-08-02 09:55:29  本文已影响人 

《审判》读后感

概述:主人公约瑟夫·K,一位银行襄理,在某一天突然在家被捕,不知自己所犯何罪,不知被谁控诉,中途试图拯救自己,挣扎到徒劳无功,最后被执行死刑。
在世上,荒诞的事情简直多了去了,其实,自身经历很少荒诞的事情,例如,高考的时候突然被后面的女生要求给看答案,其实自己的心理素质也不是很好,中途也有被踢凳子,怎么说也多多少少被影响到了,就是这么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遇到了烂人,实属够荒诞的。
偶尔听说过罗翔讲法学,被法律冤枉而在监狱中耗损生命的也不在少数,更别说被冤枉到执行死刑的了,好像人生获得了一票否决权,你无罪却无法证明自己无罪,而有罪的人,在没有被惩处的时候,也会心存惶恐,心难以得到安宁,得到犯罪的代价,无罪的人被判有罪,有罪的人逍遥法外,这便是荒诞的事。
不知可否将意外归于荒诞范凑,一出门被楼上的锅砸中、突然得了罕见病和被精神失常的人杀害等,人生是被迫中止的,我觉得应属于荒诞范畴。
译《审判》这本书的人,在前言中写到,卡夫卡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他对婚姻是恐惧的,卡夫卡在日记中写下了“没有她,我活不下去;和她在一起,我也活不下去”这样的话语描述与未婚妻菲利斯的感情状态。当菲利斯答应他的求婚后,他更加恐惧,便远离菲利斯,与瑞士的一个女孩发生了关系,菲利斯的朋友格蕾特·布洛赫去询问卡夫卡,谁知卡夫卡又与格蕾特·布洛赫产生了情愫。最后有一天被菲利斯以及菲利斯的两个朋友,还有格蕾特·布洛赫在一起控诉他的罪行,像极了《审判》中的某些细节,主人公约瑟夫·K第一个喜欢的女子,不能说之前就没喜欢过别人,我指的本书第一个透露K喜欢的女子-艾尔莎,是酒吧里的侍者,晚上通宵达旦,白天则在床上接待来访者。书中并没有写约瑟夫·K喜欢艾尔莎,但是细节描绘了约瑟夫·K的兜里有艾尔莎的照片,他描述艾尔莎:“她既不温柔也不体贴,更不能为我而牺牲自己。到现在为止,我既没有要求她做到前者,也没有要求她做到后者。”这段话像极了现实中卡夫卡的未婚妻菲利斯或者瑞士女孩儿都有可能,而在他和菲利斯的交往过程中的纠缠类似于《审判》中约瑟夫·K对自己案件选择的三种解决方式,首先是无罪,既然法院逮捕了约瑟夫·K,就不能改变主意,让K无罪;其次,表面无罪,K暂时是自由的,但随时可能在任何地方被再次逮捕,这属于“恐惧”,我觉得像卡夫卡恐惧婚姻;最后是无限时延期审判,随时随地的损耗你,不断的对自己的案子上诉,证明自己无罪,在生活中也是很难在工作中不分心,时时刻刻担心对自己不利的因素,既做不好工作,又无法专心投入自己的案件,不断巴结律师和法官,最后耗损折磨致死。我觉得也像卡夫卡与菲利斯分分合合的状态。


在书中我只关注了几个点,毕竟完全读懂是很难做到的,只能推敲书中自己觉得可以理解的几个方面:
1.开头逮捕约瑟夫·K的几个人,并不知道约瑟夫·K的罪行,只是按照上级吩咐去做,只是为了薪水,却不知道做这件事的意义。其中某个人还吃了约瑟夫·K的早餐,还有人惦记约瑟夫·K好看的衣服;即使监察官来了,也没告诉约瑟夫·K被谁控诉了,控诉了什么罪行;可以理解卡夫卡为指责法院及工作人员不正规的做法,工作人员贪婪,利用自己职位的便利贪取和占有犯人的私有物品,法院传票不提供当事人罪行的情况下,限制对方人身自由。

2.约瑟夫·K与布尔斯特纳小姐(一个公寓的即将成为律师)、法院看门人妻以及莱尼(律师情人)试图搞好暧昧关系,利用她们帮助自己,却毫无用处。有趣的点,在临死前,约瑟夫·K被别人架着走时,看见了布尔斯特纳小姐,并跟着她背后悄悄走了一路,说明约瑟夫·K死前最忘记不了的还是书中唯一的一个一直拒绝他的这个女人。

3.约瑟夫·K在初审的法庭上,毫不避讳的控诉了整个法院及其工作人员的荒谬行为和法官的不作为,暗指法官受暗中指使,在法庭上打暗号,约瑟夫·K都大胆的指责了出来,以至于他的这种大胆举动,并没有利于他摆脱对自己的指控,就像是你可以评判个人,但不能评判整个社会。法律也是,你可以控诉这件事,但无法控诉这条法律并不合理。

4.约瑟夫·K再次回法院打探自己的情况时,遇见了法院看门人妻,这个人很看好K,便允许带K进入法院内,K翻看法官之前在庭上翻看的手册,发现是淫秽画及《汉斯如何折磨他的妻子格蕾特》的文章;此处指法官无所作为,公务人员的腐朽与罪恶,凭借此人格竟来审判K,公务人员还不如罪人。

5.看门人知道妻子被法官及法院中某个学生强迫有染,法官和这个学生也是串通一气,看门人如果不想丢掉饭碗,就必须忍受这种屈辱。这也侧面烘托了公职人员要想保住铁饭碗,就必须得向现实低头。选择吃饱或者选择尊严,不论哪个选择都有代价。

6.约瑟夫·K在庭上描绘了被逮捕的详细情况,随后看见之前逮捕他的人被打,即完全处罚过错人,对负责这些人的上级却无任何指责,现代特指“背锅侠”。K想要给打手点钱,让他不要再打了,打手表示拒绝受贿,但当打手看到钱的时候,眼睛转动了一下,他扬言自己奉公守法显然只是为了抬高要价而已。说明不公随时都存在,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或者钱不够多无法推磨。

7.画家这个人物的出现,我觉得是当你遇难的时候,很多人因为利益都宣称可以帮助你,画家卖给了约瑟夫·K很多画,实质上并没有帮助到约瑟夫·K,但K觉得有一点希望也是好的,这只是自我安慰而已,就像在手术室门口给医生塞钱一样,其实你不塞,去好医院,医生也会凭职责尽力救人,而结果如果是好的,你还会庆幸幸亏塞了钱,如果结果不好,你又会觉得钱塞得还不够多。

8.谷物商勃洛克为了自己的案子奔波了五年多,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家产,最后都住在律师家了,放弃了自己的尊严,像哈巴狗一样守在律师门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冲他发火也会笑脸相迎,抛弃了已有的生活,放弃了绚烂的人生,只守在自己的案子上,渴望案件有点眉目。约瑟夫·K不愿成为这样的人,放弃自己的尊严,简直生不如死。

9.教堂里,教士给约瑟夫·K讲了法律的序文中,描绘特殊欺骗的故事,讲了乡下人来求见法,守门人不让他进,乡下人询问之后是否可以进,守门人表示是可能的但不是现在,随后乡下人就天天守在门口一直贿赂守门人,守门人照收不误,但是每次收礼时总要说上一句:‘这个我收下,只是为了使你不至于认为有什么该做的事没有做。’直到乡下人临死前守门人告诉他,这门是专门为你而开的,但你永远也进不去。我对这故事的理解是,我们穷极一生都在追寻生命的意义,这完全是徒劳的,生命本身就没有意义,你站在庙前看佛像,你从来就没真正的认识过他,却渴望他给你带来福报,你听了别人所说的,就信了,别人说你有罪,你便有了罪,一辈子都在忏悔,可死前,却没人在意你经历了什么,所以说你活在忏悔里,是你自己在折磨自己,你日思夜想的东西,可能并不重要,从而浪费了自己的生命,你守在门前,非要较真的要进去,非要知道为什么,可是有些问题从没有确切的答案,你固守在这些问题的门前,同时放弃了享受生活的自由。没有人强迫你一直守在门前,你是自由的,也没有人在意你守在门前多久,付出了多少,没有人真正的关心你的生活,只有你,执拗的在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上,浪费了自己的生命,主动放弃了你的快乐和自由。

10.最后约瑟夫·K被两个人架着走,即便是架着走,K还是能选择自己想走的方向的,面对警察要过来巡查,也是K主动选择跑的,所以说其实K是被自己害死的,他是自由的,却被自己局限住了,像狗一样可怜的死去。

摘抄:

1.对同一件事情的正确理解和错误理解并不是完全互相排斥的。

2.这个我收下,只是为了使你不至于认为有什么该做的事没有做。

3.委托人最后忘记了世间万物,只是寄希望于沿着一条其实是错误的道路蹒跚移步,直到能看到案子的结果为止。

4.他什么都不懂,居然还骂人,骂起像我这样一个煞费苦心、仔细研究过各种义务、公德和传统的人来了。

5.受到怀疑的人最好多活动,而别呆着不动,因为呆着不动就有可能被人认为真的有罪,而自己还蒙在鼓里。

6.半途而废都是最愚蠢的。

7.作为一个单身汉,晚上和夜间本来就嫌太短促,因为他需要享乐。

8.因为哪怕事情再小,只要有一点点不明白的地方,就会使人忧虑;如果不明白的地方像这次似的可以轻而易举地澄清,那就最好当机立断。

9.不管怎么说,他已经决定今后要把每星期天上午的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在这点上,他还是可以给自己出主意的。

10.他决定不在她面前流露出自己的失望情绪,也不让她知道他能轻而易举地克服自己可能感到的任何失望情绪。

11.我永远也不幻想能够按照我的自由意志在这里进行干预,因此我决不会为了考虑是否有必要改革这儿的司法机构而少睡一个钟头。

12.这并非完全出于利他主义,因为你作为回报,也会助我一臂之力的。

13.这一切都是互相关联的,”K说,“我并不觉得奇怪。

14.既然我过早地泄露了事情的真相,我也就自觉地放弃了掌握它的真实含义的任何希望,我对这件事毫不在乎。

15.他们的镇静和耐性却使人们对他们刮目相看。

16.法和罪是相互吸引的。

17.他稍稍思考了一下自己的作为,他感到高兴;但他也为自己没有感到更高兴而奇怪。

18.更重要的是,我总是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一直保持警觉。

19.我觉得是因为某种抽象的东西,我不理解这点,我也不必去弄明白。

20.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都会发生!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在岁月中远行》读后感
  • 下一篇:《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