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读《儒道互补》有感

2022-07-28 08:23:26  本文已影响人 

谈孝

——读《儒道互补》有感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予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 阳货》)
面对宰我对于守孝三年的疑问,孔子是动之以情(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当宰我回答说心安的时候,孔子便不再晓之以理了,只是告诉宰我“汝安则为之”,孔子为什么停止了对宰我的说教了呢?因为宰我回答说自己守孝一年之后,便可以心安理得的享乐。说明宰我对父母的思念和感恩只能维持一年,此时再去说服他去守剩下的两年孝,也是心不诚、情不真的伪孝,失去了守孝的本意,所以孔子便停止说教了。
在宰我离开之后,孔子对其他弟子解释守孝三年的原因,我们出生三年之内,都是在父母的怀抱里长大的,这三年是父母给予我们的恩情,守孝三年,是对父母这三年怀抱的基本的回馈。况且,三岁之后的我们,依然在享受父母的关爱与呵护。孔子的“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的诘问,到现在也该是我们行孝的底线吧!
李密在《陈情表》里说自己“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所以李密在祖母“刘夙婴疾病”之时,“常在床蓐”侍汤药,“未曾废离”,排除当时政治因素之外,李密的孝心确实是“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反观当下,劳动法规定的丧假是1-3天,至于侍汤药等时间,是不曾有明确规定的,所以才会出现“儿子只有一周奔丧假,催父快死”一类的新闻,让人寒心,让人痛心。
三年孝期,倘若实属有重大责任在肩,古人也是有变通之法的,那就是“夺情”,《陈书》说“修身立德,白首不渝,虽在哀疚,宜夺情礼”,为了防止“夺情”被滥用,古人也有相关规定,《儒林外史》云“这夺情,须是宰辅或九卿班上之官”。古人“夺情”,慎之又慎;今人“居丧”,难于上青天。令人唏嘘!
李泽厚说,孔子用理性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文化——“礼乐”,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所谓“实践理性”,是说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我们从孔子答宰我“三年之丧”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教育之法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绝少有“绳之以法”,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所应该遵循的教育规律呢?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静坐吃茶读闲书,倚窗听雨看落花
  • 下一篇:《独居的一年》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