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书匠》读书笔记
《订书匠》这本书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购买缘由,只是因为需要凑齐满减额度而它刚好出现在“当当为您推荐”列表里,所以随手连同其它书籍一起加购。
《订书匠》这本书适合用简单粗暴的一句话来概括其主要内容:讲述艾米特法默和卢西恩达尔内之间的爱情故事,其他的则不好概括,此外,其他概括也显得多余。
《订书匠》这本书剧情设置简单,人物角色明了,读后感并不难写。不过,在以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购买书籍时,我想我会略微刻意地避开书名中带“书”的书籍,因为不管是《书店日记》也好,《订书匠》也罢,阅读时都没有收获我期待中的那份小小愉悦性,这也侧面提醒我以后购买书籍时最好多做些了解,这样就不会将阅读一本新书的事情给整成大冒险。
《订书匠》这本书写的不错的地方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立意新颖。凡是人们不想记住的或者无法承受的,都可以借助订书匠将记忆装订成书——这样立意的题材比较新颖,对我这种读者来说会因为好奇心而想要一探究竟,此外,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偶尔会有些想要逃离和遗忘但又不得不面对和接受的事情,《订书匠》中这种将并不美好的回忆打包装订的设定,在某些层面上满足了对现实中不美好回忆处理的设想。
其二,情感细腻。艾米特和阿尔塔之间的兄妹亲情矛盾且深沉,卢西恩和其父亲之间的父子亲情相爱和相杀,卢西恩和阿尔塔之间的男女爱情造化而弄人,艾米特和卢西恩之间的男男爱情后知又后觉,艾米特和瑟勒迪斯之间的师生之情单一并绵长…这篇文章中出现的诸多人身上的诸多情感,互相交错但都很是细腻。情感细腻的原因,一来书中渲染多,景、物、人等的描绘起到很好的情绪烘托和态度传达效果,二来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含蓄内敛如卢西恩说“无礼的不是艾米特,而是你(阿尔塔)。”,从而反衬出卢西恩对艾米特之间的别样情感。
《订书匠》这本书写的不好的地方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渲染失度。这本书的渲染做的不是很好。首先,渲染篇幅过多。这本书上中下三部分共计28个篇章,每个篇章约莫有五分之一到七分之一的篇幅在进行景色或人物的描绘,比如第一章开篇短短的两页就围绕月光进行了不少景色描绘如月光下她的面容柔和,月光下她看上去很有女人味,月光给星星镀了一层银白色等,虽然这些写景在某种层面上能起到抒情效果而令情感传达变得细腻,但是个人觉得比重过大,篇幅过多,阅读的时候有种给故事线的梳理增加不少阻力的感觉。从题材上来说,这是本小说,因此,过多景物描写有喧宾夺主之感。其次,渲染作用存疑。书中有不少句子如“一堆贴好的衬纸也变成了灰色的,有的是玫瑰灰,有的是孔雀灰,有的是天空灰”,如“外面,花园被一层薄薄的雪覆盖着,变得花白。白雪像是经受了雨水磋磨的纸巾,显得狼狈而凄凉,枯草从中探出头来。雪地上,园丁的脚印被泥浆染黑了。”等句子,阅读的时候会不太容易理解其作用,在上下文中既没有衬托什么情绪或情感,也没有传递什么态度或想法,看上去更像是单纯地描写一些景色,因而有种情景滥用的感觉。
其二,铺陈过多。阅读上篇的时候,脑海中曾有两三次转瞬即逝的想要放弃看这本书的念头,而浮现这念头最重要的原因是前期铺陈过多。阅读的时候,诸多疑问逐渐堆砌,比如选艾米特去做订书匠的那个“她”究竟是谁?为什么艾米特的父母这么反对艾米特看书?为什么瑟勒迪斯也觉得艾米特父母的想法至少是对的?为什么瑟勒迪斯觉得“卖书是不对的”?为什么艾米特会得重病?为什么瑟勒迪斯会说十字军要烧死和杀死他们?为什么艾米特总是来不及忙完一切并且每天都精疲力竭和浑身酸痛?为什么卢西恩会和艾米特一样被瑟勒迪斯装订?虽然这些疑问均是为了开展后续篇章而做的铺设,但因为短期内被作者接连抛出,所以导致阅读的时候有些不明所以,作为一个读者,更多是被动地带着作者所设置的问题而去阅读因而觉得缺少些许思考性。此外,对于这些问题,有些在下一章会有答案,有些在下一篇会有答案,有些在看完整本书后会有答案,有些直到结局也没有答案,参差不齐,杂乱无章,没有层层递进,相对来说会缺乏一些趣味性。再者,文中诸如当艾米特从关于火的梦里醒来而瑟勒迪斯就说十字军要烧死他们等情节,相对来说加工痕迹比较明显而显得铺垫过于刻意。
其三,风格阴郁。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太宰治的《人间失格》,相对来说风格偏向阴郁。首先,上篇着重描写艾米特,文中很多诸如“我倒抽一口冷气,因为令人作呕的眩晕感再次袭来,让我连站都站不稳,只能倚在墙上大口喘息着”的句子,表明作者极力刻画艾米特的病娇感,这样的句子读多了,我自己的大脑偶尔也有种失重感。其次,下篇着重描写卢西恩,文中诸如“父亲扇了我一巴掌,狠狠地扇了一下”后,其父亲却说“你这样嗜酒,卢西恩,你必须设法控制自己。像你这样,在你脸颊上轻轻一拍,你便倒了。安静地坐着,让我看看吧,好孩子。”,这种不知说法孰对孰错的句子充斥着悬疑,阅读的时候会有种暴力感。
其四,剧情任性。这本书中的某些剧情比较任性,说得好听点是反转,说得难听点是狗血,比如瑟勒迪斯无端生病,医生说她身体虚弱但只要病情不恶化就不会有真正的危险,结果她回光返照后突然暴病身亡;比如“她的脸在满天红霞的映衬下,轮廓分明。我一下子心跳加速,还以为是佩兰农·库珀”,这种哥哥艾米特对妹妹阿尔塔之间的情感描述总让我感觉有点怪异;比如妹妹阿尔塔对卢西恩一见钟情并且爱得死去活来时,哥哥艾米特一度为“好像卢西恩有权利拥有阿尔塔似的”而感到郁闷和生气,结果哥哥艾米特也对卢西恩一见钟情并且这两人才是真正相爱的一对等,剧情设置相对任性。
其五,情节欠缺。觉得《订书匠》这本书有些情节没处理好。比如订书匠狂热病,艾米特一发病就会打人,可他为什么会患这种病?因为艾米特喜欢看书?平时病恹恹的虚弱状态是订书匠狂热病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吗?在瑟勒迪斯那儿他的病情有好转吗?最后他当了订书匠,病情算是完全康复了吗?总之,看完这本书后我也没得出答案。比如装订这一方面,总感觉文中过分夸大了订书匠装订记忆的作用。按照文中所述,人们被装订后会因为失去部分记忆而跟常人无异,可事实是,艾米特会有强烈的丢失记忆的念头,“在那之前,我不得不留下来。否则,我的余生将在有卢西恩·达尔内的噩梦中度过。我到底在害怕、惶恐什么?”,他一直觉得自己丢了些什么东西,这是说瑟勒迪斯的装订手艺不好?比如瑟勒迪斯说“我们都会将他们的这些记忆放在绝对安全的地方,那就是书”,可是,她的儿子德·哈维兰轻轻松松便带走了这些书并把它们卖给了别人,此外,一旦装订的书被烧毁,那么记忆就会重新回到人的身上,看起来并不是安全的。比如时间感这一方面,文中24至36页的时间描述看得我有点懵,先是“日复一日,我终于对这地方不再感到陌生”,而后是“具体在这里待了多久我记不清了,也许是两个星期,也许是一个月”,接着卢西恩·达尓内问艾米特·法默“来这里多久了?”时艾米特回答“秋收时来的”,最后变成“秋去冬来,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单调乏味的生活”,但是“我已经在这里度过了好几个月,差不多有一个季度了”,这些杂乱的时间描述,容易让读者丢失时间梳理线。
其六,虚实分裂。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不少地方让我有虚实分裂感。比如“有一些通往黑暗的陡峭台阶让我感觉到脚底下出现了一个空洞,地板正在下陷”,而重要的是,“她知道,那不是我的幻觉,是真实存在的”,倾向科幻笔调。比如“四周静悄悄,什么声音也没有,整座房子似乎都在等待着什么”,随后,“他把雨召唤来了”,倾向神话笔调。比如“我的半边身子被热气灼得黏腻,另一半则冰冷冷”,倾向玄幻笔调。比如“我的呼吸声如此之大,在我耳边回响。脚下的地板在溶解消失,就像被海水卷走的沙子一样。我站着靠在椅背上,让自己保持平衡,但世界向四处偏斜,就像醉了酒一样。”,倾向虚幻笔调。虽然有些句子可以表达艾米特被装订并且得了订书匠狂热病之后的茫然、困顿、虚弱,但整体而言这些描述会让这本小说题材变得奇特,科幻不是科幻,悬疑不是悬疑,神话不是神话,虚幻与现实相互交错, 因而阅读时会有分裂感。
其七,节奏怪异。文中有些地方的节奏掌控得不是很好,阅读的时候会有些许怪异。比如“我不知在那里站了多久,就像要驯服一只动物似的小声地对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同样的话”,先前可靠的长者兼老师瑟勒迪斯突然变成一个弱势群体,而先前病娇虚弱的艾米特转瞬切换成一个保护模式,在面临别人要烧掉房子的时候这两人无端切换了角色,因而有点懵,可能对我来说,缺少一个剧情的爆发点去做人物角色切换这件事情。再比如“我内心悲痛,潸然泪下。”,随后,“强烈的恶心干呕,条件反射般的痉挛,边喘边哭,缓不过气来。”,接着,“这种紧迫感逐渐缓解了”,最后,“当我抬起头时,整个世界就像一片割过的麦田,放眼望去,视野辽阔。”。这段文字看了两遍,确定没有看漏信息,后来觉得的确是自己暂时还没看懂这段,上下文中无端出现这“突如其来的悲伤,从天而降的疼痛,出乎意料的释怀”,阅读的时候就会比较怪异。
《订书匠》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感情态度。在《订书匠》这本书中,卢西恩的父亲是逼迫威胁别人而满足一己私欲的化身,卢西恩是无原则性滥情的化身,阿尔塔是争风吃醋妒忌的化身,而艾米特是纯真质朴感情的化身,在书中,卢西恩曾说:“无论我有多么的变态,我从来没有强迫过别人,我从来没有像父亲那样做过。”,关于其滥情但他觉得不是最可耻这一点,多少让我觉得他对不起艾米特。
其二,记忆装订。一如此书立意,凡是人们不想记住的或者无法承受的,都可以借助订书匠将记忆装订成书,装订是处于绝望中的人们的希望。卢西恩和艾米特,两个曾被装订的人,均因为丢失的记忆感到不安、困惑和迷茫,后来因为书籍被迫焚毁而找回丢失的过去。我觉得,短时间来说,记忆装订可以让人暂时脱离面对和逃避现实,长时间而言,记忆缺失意味着遗忘一整段过去,一段包括不美好但也包括美好的过去,而这遗忘的整段过去在某种层面上是自己残缺的一部分,毕竟过去的自己成就今天的自己。美好的记忆值得回忆,不美好的记忆值得警醒,现实而言,不管是刻意铭记的记忆还是自然遗忘的记忆都是人们的选择,因此,我并不觉得拥有或者失去记忆是种惩罚。
读后感,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