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把自己作为方法》读后感

2022-05-26 08:50:50  本文已影响人 

《把自己作为方法》读后感

把自己作为方法,是人类学家项飙老师与他的北大学弟吴琦老师之间的谈话录,项飙是一位人类学家,生于宁波、北大毕业、留学牛津并留任牛津。书中涉及到项飙老师的个人成长经历,并谈到当今各种社会问题、以及解决之道。人的再生产(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一再被提起,在鸡血社会谈人的价值可能有点不合时宜,但俗话说,当夜幕降临,思想就会升起。
1.文明古国的现代化奇迹以及需要克服的弊病
除了盛产大文豪之外,中国不乏技术人才的,资本主义和工业化都曾在中国出现过,但这些不是中国的核心诉求。从哲学倾向上来看,我们更喜欢与自然共存,西方更喜欢把自然资源化去占有和控制。中国对于山山水水是以欣赏和崇敬的态度的,并赋予自然以山神、土地神、河神来崇拜,所以那种改造自然的奇技淫巧很容易被认为大不敬。从统治上来看,中国地大物博维护统一是很难的,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要么是以神迹来控制思想(或者文字、咒语),要么就要弱化地方实力,让人们老老实实种地供养中央,强中央弱地方的现象依然存在吧。但是,我们的祖先们,对于人的关怀一点也不比各国知识分子们弱,不管孔子有多想当官,多想获得帝王认可,心中可还是装着百姓福祉的,只不过后来人将儒学歪曲解读了。曾经研究过道德经、各种佛家学说、西方哲学等,其中隐含的对于世界的爱,在儒家中也比比皆是,这些古典文化中的星光点点,都是藏在我们骨子里有待发光的时代解药,当代知识分子的责任之一,就是要发现社会中的问题或者矛盾,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去解决现代问题,项飙老师说:你要考虑,如果孔子活在现代,他会怎么做。
为什么古典文化重要,一个是我们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决定了我们会与这种解决方案相融。另一方面,工业化、现代化、资本化是反传统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为一切事物祛魅,然后用金钱物质充当新的图腾,这导致人类丧失了对未知的敬畏,失去敬畏就意味着毁灭。
人们在追求财富数字的时候,如同朝圣。把自己从思想到行为全部专业化(工具化),因为专业化是最具效率、最符合资本增殖需求的。专业化导致工具理性昌盛,价值理性弱化。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在挣扎,总感觉哪里不对,物质满足好像并没有那么幸福,老板的饼也没那么香了。
2. 附近的消失
生活方式的改变,会影响我们的思想,比如当今我们对婚恋的看法还不及上一辈狂野,80年代父辈们的爱情是奔放热烈、浪漫自由的。王小波对当时爱情的描写不知道是不是真实写照。现如今社交条件超便利,为何恋爱关系的建立又如此坎坷呢。
这个事情要从叫外卖说起,叫外卖是一件超便利的事情,为我们省去了一系列麻烦:要探索周边商铺、找到合适饭馆、与服务员交流、路上买根雪糕、观察路边小姐姐(是否有麻烦需要我帮忙)、观察小区遛狗的小姐姐(是否有麻烦需要我帮忙)等。效率帮助我们省去不少中间过程,但也省去与真实世界的摩擦。这种摩擦不仅能让我们接触到目标人物,更重要的是能在摩擦中培养与人建立联系的能力。附近生活的消失,让我们失去了烟火气、失去了与陌生人建立无利益关系的能力。同时,超便利的生活让我们无法忍受5分钟的等待,对现实运作失去了感知,认为有一键完成所有事的这种按键(码农的辛酸泪)。在失去与附近生活的摩擦,失去建立信任关系的能力后,婚恋只能依赖于父母介绍、依赖于相亲、依赖于大数据、甚至依赖于妙不可言的缘分,却始终不去依赖自己。爱与被爱的能力,也迷失在附近的迷雾中。还有种种现象,比如越来越多年轻人没办法对周围的小世界进行清晰的叙述,如:父母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具体工作内容是什么;买房子的决策依据是什么,所居住的小区在城市哪个区域,属于刚需还是改善,周边有哪些基础设施和商铺。小世界被忽略,如同与现实失去了连接。
另一边,资本为了扩张,也在拱火逼迫人们生产和消费,想尽办法撩拨欲望和焦虑,懒与馋本身没毛病,只是被资本惯出了毛病(西方也一样)。当年有人鼓吹大龄剩女是社会问题,罪魁祸首就是房产开发商,造成舆论压力以迫使大家抓紧结婚买房,资本扩张会带来诸多社会现象,比如裸泳公司、比如网红和小鲜肉的起起落落、比如垃圾电影垃圾音乐层出不穷(YUE)。反对资本当然也不行,毕竟还是要发展的,落后就要挨打,所以高质量发展是下一个风口(冲冲冲)。
3. 当经济变成了信仰
人与人组成团体是有利于个体的,团体有利于分工合作,但是组建团体的背后一定有一种共同理想在支撑,有研究表明不同宗教会产生不同的社会形式。基督教、印度教、道教、儒教等等宗教都建立起完全不同的社会,人们的行为习惯、日常用语、社交模式也不尽相同。儒家破而资本立,是当今现状,虽然造成一定程度的撕裂,但灵活与适应是我们另一种应对变化的生存机制。
古代皇帝管不过来这么大的领土,所以每个村都有一位乡绅主持公道,乡绅往往都是考取功名不利或者官员告老还乡者,奉儒家经典为第一行为准则,往往也是德高望重受到所有人认可,权力在很多时候比皇帝还大,可以自立规矩。这个时候,乡绅类似于传教士贯彻着儒道。有这么一桩案件,古代版:张三的老婆跟李四睡了,张三告到了乡绅,乡绅判处🐶男女浸猪笼,从此人们安心出去劳动,不用时时惦记自己被绿。现代版:张三的老婆跟李四睡了,张三告到乡绅,乡绅不敢让🐶男女浸猪笼,但是允许张三用武力惩罚李四,最后李四告到镇法庭,判处张三故意伤害罪并赔偿医药费,李四开心的拿钱走了,从此老乡们对谁都不相信了,甚至害怕法律会偏袒坏人。在古代偷鸡摸狗被抓到了,会判处不一样的罪名,乡绅会酌情考虑他为什么偷盗,处于什么环境犯的错,判处什么样的罪名会对村民们有什么影响,要考虑判决的后续影响,并不是简单的依法办事。依法办事、依规章制度办事只是权宜之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稳定性,问题出在本土化不够。专业化也是导致官僚化的主要原因,因为各个岗位分工明确,踢皮球不是由于人们不负责任,而是因为太专业而导致人们丧失了跨界、跨部门能力。以上是西方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之部分,舶来品本土化、自主创新还是长期要解决的问题。
再谈谈为什么经济发展是各个国家必然的选择,这既合理不合理,合理在于我们全世界都被技术绑架了,没有技术生产力就会落后,金融、国防、教育、农业、医疗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发展技术必然要有经济支撑,为什么技术这么吃经济,因为技术吃得是自然资源,资源又是紧缺的,所以经济是调节资源与技术矛盾的中间人(不一定准确大概这么个意思)。在技术竞争没出现时,中国很强大,即使不发展经济(几千年没增长的GDP)也能控制很多附属国。如今西方掌握了技术手段,将竞争层次提高了一大截,所有国家都不得不跟上这个新的竞争维度以避免被入侵。因为技术国家天然具有入侵性,技术吃资源是永无止境的。所以经济成为了一切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反向对人性作用改造人类。个人也不得不卷入这竞争大潮中。以往翘着二郎腿、摇着大蒲扇、哼着小曲儿、滋溜着茶水儿的闲逸景象,跟着胡同一起消失了。挪到咖啡馆噼里啪啦搞生产去了。
经济信仰下的爱情、亲情、友情、基情都变了味道。对父母的孝顺要等我发达了,给他们买大房子、送他们出去旅游;对伴侣和孩子的关爱要等我发达了,给他们最好的生活条件、最好的教育;对好朋友们的情谊就微妙一些,我发达了请客吃饭,对方会不自在,我混惨了请客吃饭(还舍不得)人家说话还得小心翼翼维护我的脆弱自尊。实际上不仅仅是金钱,我们还依赖各种工具,出门依赖滴滴、吃饭依赖外卖、出门依赖地图、做生意依赖数据。这些工具当然没有好与不好之分,但是我们的依赖却会让某些自身性能弱化。当代人也的确优点变得本质化、或者野蛮化,也就是城府没了,变得直接的很、效率的很,无法忍受等待、无法忍受空窗、无法忍受无意义,因为追求的单一化,所以变得脆弱化。个人的韧性却变得稀缺了。
4.知识如何运用
对现实问题的热爱与好奇心是最重要的。知识分子很容易找到一种超越感,通过阅读飞到天上去看人间很通透,我们对宏大叙事、大国风云、商海浮沉、八卦奇谈都了若指掌,超越感是很重要的,能让自己从容面对这个世界,但是超越感却成为一些人逃避现实的工具了,所谓眼高手低也不是傲慢那么简单,而是人们对现实问题缺乏热情和好奇。不论是哲学、文学、社会学还是理工、医学、计算机科学都解决现实问题的,除了用知识恰饭,我们还可以玩弄知识当作游戏,比如烹饪、木工、维修等技术都可以随学随用,也会培养我们与现实互动的能力。我觉得这是学校的锅吧,对知识的看法肤浅了。项飙认为,学术研究和搞音乐、绘画等艺术创作是一样的,学术也是自我的表达,我们的学生却不愿意用自我去拓宽学术的边界,当然学校和社会也不在乎这些。韦伯说过,现代化需要听话的人,不需要跨界人才,太不好管理。但恰恰是对生活充满热情人,用热情打破边界的人,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人。渐渐的,生产出越来越多听话的人才,充满生命力的人群都被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了(我)公司也在排挤这种刺头。
项飙提到深刻性、直接性是认识世界、也是人类学研究最好的办法。深刻是盘根错节的嵌入到系统中,是围绕一个对象去观察它与周围所有的联系,搞清楚这个整体,搞清楚个部分功能和互动,多角度认识对象,就能在遇到矛盾时迅速反应问题根源在哪里,正如乡绅一般,会综合考虑伦理、村民关系、杀鸡儆猴、公序良俗等。直接性就是把自己抛进现实生活中,去菜市场讨价还价、去和门卫大爷交谈、去和社区内的邻居们闲聊,在这现实的互动中,与周围环境建立真正的联系,才能得到真正的认知。这样在高处的超越感,就会有用武之地。
还有就是语境的问题,我们一般学习的理论都是外来的,理论应用会有水土不服的问题,这也需要深刻与直接的认知周围的语境,真正的把知识用到实处。中国的语境有些混乱,还想学西方,自身的语境也被打乱,这是我们需要整理的。
5.我的一点希望
说来奇怪,从小就亲近亚文化,远离主流文化,不过也挺喜欢让我们荡起双桨、少年先锋队等歌曲地。希望文化更加多元,价值观更加丰富,不要拿各种成功定义来压迫人们。亚文化的圈子不仅需要空间来发展,更需要社会的承认和肯定,也包括各民族的文化和习俗,也需要社会的肯定。这个肯定很重要,说明价值观得到了肯定,说明小众文化没有脱离社会。这样社会就会好很多。
6.内容太杂了先不写了
谈话内容太杂了,整本书没有太清晰的脉络,都是谈话录,我就想到哪说到哪了。
书中涉及概念:
1. 人类学:人类学是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人类在不同环境中创造出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宗教体系,而人类学者则通过比较研究,找出这些文化制度之间的异同,从而探求人类存在的本质。(早期的人类学是服务于殖民者的,因此有些理论是不适用于我国现实的。)
2. 社会学:社会学是系统地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社会科学,起源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从社会哲学演化出来的一门现代学科。社会学是一门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学科,主要涉及科学主义实证论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义的理解方法,它们相互对立、相互联系,共同发展及完善一套有关人类社会结构及活动的知识体系,并以运用这些知识去寻求或改善社会福利为主要目标。
3. 人的再生产:相对于物质生产,是以人为中心的经济活动,让经济服务于人,比如医疗、教育、知识产权、娱乐、生活方式等。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一直是忽略人的再生产的,当制造业呈衰落趋势的时候,人的再生产应该重新被重视起来。
4. 非虚构写作:对真实世界的深入观察,拥有自己独特的切入点和视角。是对日常生活的深度挖掘,这个故事可以是长时段历史维度的故事,也可以是短时段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故事,甚至可以是有传奇色彩的、时代变迁的、宏大的故事。人物的回忆录、传记,包括很日常的写作,都可以归类为非虚构写作。
5.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亦称国族主义或国家主义,为包含民族、种族、与国家三种认同在内的意识形态,主张以民族为人类群体生活之“基本单位”,以作为形塑特定文化与政治主张之理念基础。我国提出的新三民主义,将民族主义改为民族共同体,至此我国的民族主义消失。对于我国各个民族文化采取了弱化的态度。各民族语言、宗教、习惯都有一定程度的弱化。
6. 民粹主义: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民粹主义者崇拜“人民”,但他们崇拜的是作为一个抽象整体的“人民”,而对组成“人民”的一个个具体的“人”却持一种极为蔑视的态度。民粹主义者反对权威,但他们又容不得反对派,甚至容不得“旁观者”。
7. 现代化:现代化思想来自于文艺复兴,发展于工业化。五个过程即,技术发展、农业发展、农业商品化、科技创新、工业化、信息化化、城镇化。随着现代化发展,官僚政治逐渐发展、为一切事物祛魅,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逐渐减弱。二战之后国家之间的角力,促使现代化快速发展。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读后感
  • 下一篇:《瑜伽之树》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