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看得见的正义》读后感

2022-05-23 07:26:25  本文已影响人 

《看得见的正义》读后感

这周恰好翻到一本书,名字叫做《看得见的正义》。说的是人类法律制度中的程序正义。意思说,正义有两种,一种是结果正义,也就是司法裁判结论的正义与否,有价值标准但每个案件的问题都可能有不一样的答案;另一种是程序正义,是于结果没有直接关系,但体现在法律程序设计和裁判过程中,具有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标准,是属于“看得见的正义”。

通俗说就是案子不仅要判得正确公平符合法律规定和精神,而且还应当使人感受到判决过程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正义不仅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原来如此,让我豁然开朗。原来光有结果,正义是不够的,还要程序正义。反观疫情中,有多少情形是结果正义但缺少程序正义的?甚至处于效率便利牺牲程序?如果人们多一点程序意识,那正义的结果是不是更容易被沟通和理解?

作者陈瑞华,北大教授,从事诉讼法,证据法和司法制度、法律程序的研究者。作者的文章,没有艰深的法律学术条目,更像是一个法律工作者的随笔,带我们徜徉在法律历史和文化的后花园,走一段愉快的思想和观点的旅程。非学院式的娓娓道来,旁征博引,那种沉静和从容,让人很容易投身其中,忘记这是一本法律书。

摘其中一段故事:

汤姆和伊凡一起旅行,两个人分辨讲述了自己遇到的“最快乐的事” 。
汤姆曾遭遇过入室盗窃,窃贼不仅将他的现钞、银行卡、金银首饰席卷一空,而且把他的手提箱也顺手牵羊了。手提箱本身不值多少钱,但里面存放着他刚完成的一部书稿,这是他历经十年创造出的小说,实属呕心沥血之作。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取证,警察最终将窃贼抓获,成功追回了汤姆的财务和书稿。这起失而复得的经历,使汤姆感觉“非常快乐”。
听了汤姆的故事,伊凡默不作声。在汤姆再三追问下,他也讲述了自己平生“最快乐的事”。一天,他和太太、孩子正在准备生日晚餐,忽然两名警察敲门而入,严厉地说:“伊凡,你被捕了,跟我们走一趟!”

伊凡自知凶多吉少,与太太和孩子抱头痛哭。在紧张收拾行囊的档口,伊凡的太太怯生生地问道:“我们这栋楼里还有一个叫伊凡的。可否请你们查查,有没有可能抓错人了?”

一名警察微微低头看了一眼手里的逮捕证,又仔细查看了伊凡的证件,突然说了一句:“对不起,打扰了,我们要找的应当是楼上的那个伊凡。”
这是一个天方夜谭的隐喻故事。我们一方面渴望得到保护、免受伤害、社会安全稳定,甚至在必要时候,可以动用国家力量;另一方面,不愿意收到太多骚扰,不希望设置太严格的规则制度而失去正常,甚至因为过度严厉的程序而不能获得一点伸张和辩护的机会。

程序正义才是看得见的正义。作者强调,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让人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前提之一,是彻底摒除“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让正义有程序可以预测、有定位、有对照。过度复杂的程序也会将权力神秘化,陷入“重权力,轻权利”表现。

其次,程序正不正义,不在于程序正义的内容解释到多细节多穷尽。因为不论正义或不正义的程序都可以有非常详尽和确定的标准。根本灵魂所在是康德的这句千古名言,“人是目的而非手段”!

也是康德所说的社会道德最低要求。在被裁决的时候,人们希望的是不被当作实现目的的数字,手段,或工具,而是具有基本尊严的人。希望,我们的社会经过疫情的考验之后,让行政的程序更体现人是目的而非手段,社会集体心智都得到提升。

书中原文说,“程序正义所最终要求的就是代表国家行驶公权力的官员或者机构,在做出使一个人的权益直接收到有利或者不利意向的决定之前,必须给予这个人以参与决定制作的机会,对哪些利益处于对立状态的当事者,必须保持中立。”
图片
要保持中立就必须“听取另一方的陈述”。书中一开篇的那首诗关于申述和倾听,直击疫情中我的心灵。这是一段诗来讲述公平对待,允许申诉的意义。

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者
请耐心听取申述者所想

如果他要吐露心中委屈

请不要加以阻挡

可怜的人期待胜诉

更渴望向你倾述衷肠

申诉一旦受阻

人们便会追问:“为何他会冷若冰霜?”

不是所有申诉都会成功

但好的听审能抚平心里的哀伤。

疫情中的伤痛真的也需要被听到,允许表达和申述,才能抚平哀伤。获得被听到的权力也是人格尊严中的要求。希望,疫情后的社会更多聆听。

书中还引用《圣经》说:“既听取隆著者也听取卑微者。”

在法治的理念中,控辩双方的平等,被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被视为程序正义的基本保障。

书中讲到作家萧乾在《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一书中的深刻反思,很多二战罪行累累十恶不赦的纳粹头目,按照普通人看来足以碎尸万段也不为过,但纽伦堡战犯审判竟然花280天完成审判法律程序,甚至开庭前给与被告充分时间陈述,还有聘请律师出庭辩护,用一个个真凭实据来逐一驳斥。最后每一个被判没有一个需要更正和平反的。

程序的正义,虽然细节繁琐,但完全是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精神体现。

盼望我们也能在疫情后,带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去诚挚反思,真诚聆听,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建设精神家园。

正义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也发自内心知支持,但人们希望看到更多正义的细节。这也有助于聚焦以后的法治思维。

无论怎样,疫情都会过去,但愿我们没有白过。别让过去只是过去,时光虚度,别让可怜可悲只是可怜可悲。

借用鲁迅先生说的: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要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送给看到疫情结束曙光的每一个朋友。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美的历程》读后感
  • 下一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