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山河袈裟》《致江东父老》读后感

2021-12-24 11:07:25  本文已影响人 

《山河袈裟》《致江东父老》读后感

谈起传记这类书,很多人都读过。

最典型的就是名人传记。他们熠熠闪光,不容被历史遗忘。

因此,为名人立传,为英雄立碑。

每个普通如蝼蚁的人,如荒山中的荒草,不曾被任何目光关注,生生死死,兀自开落。

而《致江东父老》的作者李修文尝试着去观察,去记录,去为这些如蝼蚁的人们立下文字之碑。

这本《致江东父老》题材上,是他之前《山河袈裟》的延续,同样是关注那些与他产生过交集的普通人,写他们的人生故事,坎坷经历。

这两本文集都是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的。说它是散文,因为是写人叙事,全是真实生活。说它像是小说,因为行文叙事更偏小说。

李修文编剧的专业背景成为了故事叙事的最好背景。他总能以小说的情节冲突展现生活中那些看似平淡而又不平凡的瞬间。会变换不同的叙事角度构建脉络,有起伏感,勾住眼睛。他的文字饱蘸情感,一下笔,就能直接撞进心里。

但这部文集最吸引人的是,李修文的野心。他试图从普通人身上去展现,挖掘人性。

作者的散文看似在写人记事,在定格一个普通人的某一瞬间,但他可以讲出自我所共有的心境,内心冲突,探寻自我的历程与这些人、事、物融为一体。

他笔下的人物有保安、护工、服务员、矿工、农民工等,面对社会底层的生活。自然,底层的挣扎也是最震撼人心的。

作者将自己落魄、不得志也置身其中,产生了最大的共情,也与这些笔下的人兄弟相称,甚至成了过命交情。

印象最深刻的是《山河袈裟》中的《阿哥都是孽障的人》。其中主要讲了作者因为工作原因,在黄河边的一个小镇上被困,与一群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相识,一起喝酒,一起过春节。最后这些兄弟冒着被群殴的危险,把他送上黄河渡船,让作者离开了被私自扣押的地方。

当然,除了这个故事本身的传奇性,还有李修文的文字感染力。

“他们全都扯开嗓子,用歌声为我送行,那歌声,猝不及防,有撕心裂肺,就算有妖孽正在经过,那歌声也足以让他低头认罪。”

文章以“我”和兄弟们一遍又一遍地歌唱歌词结尾,正是此文题:阿哥都是孽障的人。

是同为天涯沦落,更是萍水相逢,却在艰难时刻,成了过命的生死之交。

最坎坷的人,最乐观,最执着。这巨大的反差总是容易让人记忆犹新的。

读过一年多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致江东父老》中的招待所服务员——艳梅大姐。

命运弄人,在奔向幸福途中的火车一次停站,改变了她的整个人生。丢了妹妹,又嫁给不争气的吸毒丈夫,又被丈夫卖了儿子。

艳梅大姐八年时间都在火车和招待所上度过,她说自己的余生就是不断地寻找儿子和妹妹。在外人眼里苦命的梅艳大姐,凭着她睡梦中的那些好时光,不断地寻找,从未想过放弃。

这篇文章也是李修文从叙事上试图突破的一篇。他以和梅艳大姐通信的方式,互相讲述,向读者慢慢道来,平静,淡然,举重若轻。读起来反而让人心中隐痛。

叙事之余,李修文透过充满思辨的场景,探寻生活,生命的真相,将自己胸腔中的一颗心,放入手中,仔细感受其温度,试图透析其中奥秘。

因此,无论从叙事还是语言上,他没有一味铺陈命运的苦难和毁灭,而是在思辨中强调反抗,努力寻找希望微光。

“这一场人间生涯之所以值得一过,不只是因为攻城夺寨,还因为持续的失败,以及失败中的安静。这安静不是他物,而是真正的,乏味和空洞的安静;这安静视失败为当然的前提,却对世界仍然抱有发自肺腑和正大光明的渴望。”

“整个尘世上,假如有人也如同了此刻的我,在苦行,在拼尽性命,我要对他说:“放下心来,好好活在这尘世上吧,虽说穷愁如是,荒寒如是,然而,灯火如是,同伴如是,万里江山,亦如是。”

人生一遭,历经多少痛苦,总有很多撼动人心的羁绊。如亲人,如江山。

芸芸众生,淼淼蝼蚁,总有点点微光在其身上闪现。如神,如佛。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大脑幸福密码》读后感
  • 下一篇:一生至少读一回茨威格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