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柴静《看见》读后感

2021-10-15 07:18:06  本文已影响人 

生活的本质就是生活
—柴静《看见》读后感

有人说读书就是在跟作者对话,《看见》里,柴静最初认为新闻可以有温度,到后来觉得新闻应立足于准确不应有记者自身的态度,再到融合与解脱。不论是看到作者本身的变化还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的确是在一件一件慢慢告诉我,所以想回复它。

非典那年是我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候对于生死或灾难没有多少概念。儿时的童话会告诉小朋友,人死后会变成除了人之外的另一种形式在世上循环。那时只知道大家突然都带起了口罩,然后学校天天谣传着要放假在家隔离的消息,但也仅限于谣传而已。有一次,下午放学,自己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一个医院的时候,在医院门口看到了一个好大好大的蝴蝶,是我从来没见过的蝴蝶,心里就在想这会是谁?那时,阳光穿过梧桐树叶,洒在地上一片斑斑驳驳,人声很少,空气寂静,像无数个反反复复的日常。确不知道,在某处的其他地方躺着面无表情的人,不知他在想着些什么。

初中语文老师点评作文,有讲过一句“要做一支会思考的芦苇”。大意指即使随风摇倒,也要守住自己的认知吧。但有时候,会觉得很难接受或理解超脱于自己生活经验总结的事情,所以很难将心比心,也很难直接吸收别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前车之鉴,以至于周边朋友会说“我都经历过,也告诉你了应该怎样,为什么你非不听,果真,该走的路一步不能少”。经历之前也确实不解,经历之后才有那么或多或少的感同身受。所以渐渐理解了那句“我不一定认同你说话的内容,但是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有时候觉得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绝对化任何事也是一种极大的善。

地点本身是不涉及情感的,因为一个地方有了一些人或一些事,便被人赋予的情感。每次走在以往有生活足迹的地方,便总会不自觉的想“我以前在这里发生了什么事,遇到了哪些人,我们做了些什么,那时充斥的是怎样的心情”。

一次和朋友谈论电影,她说她最喜欢的电影是《泰坦尼克号》,于是重看了一遍,年纪小一些的时候,在电影里看到的更多的是超脱世俗与生命的感情。再大一些之后,触动更深的是船沉时,知道自己命运结局的小人物,坦然面对结局时人生最后几帧极其温暖感人的镜头。人是这个社会单元最小的集合,很喜欢柴静采访里体现出的即使是个很宏大的主题,也可以捕捉到细微。

之前也有人给我说过,现在很难见到有工匠精神的人,德国汽车之所买的好是因为其质量,而其质量好是因为其零件质量好。其实很多事情,很多问题与答案只差了再多问一个为什么?所以有时候答案浮出水面之前,渐渐的喜欢逼自己再进一步,再一步。若问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可能会说争取从现在开始吧。就像他人所说,律师与律师的差别在于,准备案件时需要设想对方会怎么反击,想到对方如何反击后还要思索怎么回击,循环往复,直到见底。

曾经有人问我“你想要什么?”
我说“成功”
他问:“那你认为成功是什么?”
我说:“每个人的定义不一样吧,我想要世俗的成功”
后来觉得成功其实是比较级,没有尽头。
瑞士的社会保障体系很健全,所以教育和人们思想也很开明,义务教育后,孩子一般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继续就读还是选择职业技术类培训并在后期直接就业。职业之间并无高低贵贱之分,选择的依据完全是看自身兴趣。
有人说虽然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中国肯定会急速发展,跻身发达国家,因为中国人太勤奋了。但不知为什么,我脑海里浮现了一个词“内卷”。不过想来也是,如果没有相应的保障体系,兴趣在生存面前可能就显得弱小了。所以就像柴静所述,卢安克带来的不是感动,他的那种自由带来的是一种内心很安静的思考,一种自我与自我的对话。

历史的作用不只是让人记住发生了什么,他也想让人们思考当时为什么发生了这些事。想到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医可牵一发,文可动全身;想到陶行知先生舍弃优渥的生活投身农村教育,万世师表。

这段故事是一个叫郝劲松的法律专业的人讲的,他因为北京地铁公司厕所收费5毛却不开发票起诉了对方,最终其赢得了诉讼。很多人质疑这种小事是否值得如此干戈,他说“今天你可以失去获得它的权利,你不抗争,明天你同样会失去更多的权利,人身权,财产权,包括土地、房屋。中国现在这种状况不是偶然造成的,而是长期温水煮青蛙的一个结果,大家会觉得农民的土地被侵占了与我何干,火车不开发票、偷漏税与我何干,别人的房屋被强行拆迁与我何干,有一天,这些事情都会落在你的身上。”不合理就是不合理,不在于标的是什么,标的的价值是什么,而在于事情本身,一旦抛却了一点,下次可能就是线,再下次可能就是面,深以为然。

身边的人有时会说,觉得你性情蛮冷淡的,我笑笑说虽然我很冷淡,但是你们很火热呀。读到这里,你会发现,这是一篇没有逻辑体系不符合任何文体的随感,甚至连文章结尾都没有,但你们还能读到这里,还不能说明你们很火热吗?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穷查理宝典-读后感
  • 下一篇:《人性的弱点》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