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莫言的《蛙》是在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2012年夏天,那时候的我还是一个高中生。暑假在家闲来无事,玩手机刷到了莫言获奖的消息很是兴奋,中国终于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了。立马就在电子书上开始阅读他的获奖作品。
那时候或者说一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自己没有文学天赋,因为很多被奉为名著的作品我读起来都觉得乏味,体会不到其中的惊人之处。我喜欢书,喜欢看书,喜欢买书,但却不是很喜欢读书。我喜欢待在图书馆里,书店里,体验被书包围的感觉,闻书的味道,摸着书脊,胜过翻开阅读。可能是读不懂导致更不想读,究其原因我认为可能是和我最初选择的读物有关。一开始就想读世界名著,很多都是外国作品,由于时代和环境的差异,我读起来没有同感,甚至障碍重重,长此以往就打消了我读书的积极性。所以现在我开始选择离自己比较近的作者的作品去阅读,果真好了很多。
第一遍读《蛙》其实是完全没有什么体会的,只是觉得读了一个关于计划生育的故事,并没有触动我,以至于我只记得其中的滚滚河水和青蛙戏人。最近我又读了一遍,感慨良多。
第二遍阅读时我的身份发生了许多变化,我是一个毕了业参加工作的小学教师,我是一个妻子,我是一个五个月宝宝的母亲。
在作品开头作者就说这本书是写给经历过计划生育的千千万万人,作为一个计划生育时期出生的人,我也算是经历过计划生育吧,虽然没有太多记忆。
小说是以写信叙事的方式将故事自然流畅的娓娓道来,“我”(万足,小名小跑)是一个剧作家,是整个小说的旁观者也是参与者,倾诉对象衫谷先生是日本的一个文人,穿起一个个故事的主线是“我”的姑姑(万心)。在这里我并没有说姑姑是主人翁,因为我觉得主人翁是“蛙”。
故事开始于山东高密,衫谷先生的父亲是抗日战争时期侵略中国的一个将领,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生。姑姑的父亲是白求恩的徒弟也是一个医术高明的中国医生。两个父亲的渊源使衫谷先生成了“我”的倾诉对象。
虽然我没有做过调查,但是从我的听闻中就能知道旧中国妇女和胎儿生产时死亡率很高。分娩只有产婆协助甚至是自己生。环境脏乱,工具没消毒且不说,那些毫无医疗常识的的产婆在接生时只是使用蛮力生拉硬拽,就足以让产妇和胎儿丧命。姑姑是最早的一批掌握新式助产术的乡村妇科医生,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结束了战争过上了好日子,中国迎来一波生育热潮。姑姑就成了十里八村的妇女救星,送子娘娘,在高密东北乡影响颇大。然而人口基数本来就大的中国经历了一波无节制的生育后人口暴增,如果不加以干预就会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巨大的人口灾难。于是国家出台计划生育政策,姑姑由一个帮人接生的送子娘娘变成了底层执行计划生育的医疗人员,成了人们眼中专门杀害胎儿的蛇蝎魔鬼老巫婆,成了高密东北乡最遭人恨的人。小说中详细写了被姑姑带去做流产手术而丧命的三个例子,那时奉行的政策就是没出“锅门”就能流,出了“锅门”就是生命就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所以不管怀孕几个月,只要还没生就要拉去做人流。第一个是张拳的老婆耿秀莲,在被姑姑带走的途中想跳河逃跑在河里出血抢救无效死亡;第二个是“我”的老婆王仁美,在流产手术台上死亡;第三个是陈鼻的老婆王胆在筏子上想偷跑出去在姑姑追逐下生了一个女儿陈眉后死亡。这三个人的死都让我有一种冷的感觉。
莫言的作品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觉得生活有过之而无不及。里面涉及不少中国也可以说是人类到现在也存在的问题,比如重男轻女、传宗接代、出轨等问题。而这些都与生育有关。在小说中作者毫不留情的展现了“我”的虚伪、懦弱、逃避、冷漠,但这些并不会让我对其产生反感,因为纵观己身我何尝不是那样。我想如果换作是我也不一定会比小跑做得好,在军队前景光明,要是想继续在军队发展就必须带妻子去流产,不然就接受处分回家种地;妻子死后经不住姑姑劝说与好朋友爱恋了许久的对象小狮子结了婚;退休后被小狮子瞒着取了小蝌蚪找人代孕被迫成了年近花甲的父亲;被张拳的外孙一个十岁的孩子打得像一条死狗;与代孕母亲陈眉争夺孩子、、、、、、如果站在道德高地上小跑无疑是一个胆小懦弱虚伪的人,但是没有人会站在道德高地上审视自己,因为你会发现自己还不如他。
有句话叫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实际生活中却刚好反过来。我们总是很容易就原谅自己,经常苛责别人。王仁美的死一直是小跑心中放不下的痛,他后来成了一个剧作家,想通过写一部话剧来赎罪,就像姑姑嫁给捏泥娃娃的郝大手通过阐述让郝大手捏泥娃娃来赎罪一样,他们深知犯过的罪是赎不清的,那样做只是自己骗自己想让自己的心里好受些。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对我冲击很大的还有小跑被斗鸡眼小男孩追打的情节,本想行侠仗义教训一下这个欺负妇女,从乞丐碗里抢钱的丧尽天良的坏种,没想到小男孩穷凶极恶,下手极狠,每次都想置“我”于死地,“我”被打得大呼救命落荒而逃。那一部分及其精彩,以至于我都想跟小跑一起逃走,看到男孩追上来我就怕的想哭。还有一个片段是小时候文革时期在批斗会上肖下唇拿着旗杆打“我”也是次次想置“我”于死地。作者何以将孩子写的这么邪恶?想想近几年也不乏未成年人杀人的新闻,所以这种穷凶极恶的孩子真的存在。我相信有的人性本善,有人的性本恶。
再有就是代孕母亲陈眉找孩子的片段,陈眉是小跑的同学陈鼻的二女儿,就是那个王胆在竹筏上搭了自己的命才生下的孩子。在一次火灾中毁了容,本想代孕一次拿到钱给父亲陈鼻偿还医疗费后就自杀的,谁知道孕育生命的过程又带给了她活下去的希望,但是孩子一出生就被人抱走了,还骗她说孩子死了,只给了她一万块钱作为补偿。于是重新燃起生的欲望的半人半鬼半是疯癫半是清醒的陈眉就迫切的想要找孩子。两个乳房涨满了奶水,想给孩子喂奶,却见不到孩子。读到这里我的心都碎了,我也是一个处在哺乳期的母亲,我可怜孩子更可怜陈眉,她的血泪她的骨髓她的灵魂她的一腔热爱都化作乳汁盈满乳房准备喂给宝宝,却被当成疯子被人糊弄。
小说最后一部分以话剧的形式呈现,衔接紧密,给了我们一个很现实的结局。整个小说有起无伏,一步步将你带入巅峰。最后作者寄语中说:他人有罪,我亦有罪。简直是惊人之笔。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无论好事坏事没有人是无辜的,也没有人能逃避。我不禁思索,渺小如尘埃的我们究竟又是怎样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