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我在珞珈山上那激情燃烧的年代》读后感

2021-08-12 09:28:55  本文已影响人 

《我在珞珈山上那激情燃烧的年代》读后感

曾参加两弹试验的功臣、八十三岁的石亨通老先生,又有一篇随笔《我在珞珈山上那激情燃烧的年代》发表了。我捧读再三,一下子就把我带入了那难忘的岁月。

开篇写道,一九五八年九月十五日,石先生进入武大物理系学习。“错过了九月十二日毛泽东主席接见武汉大学及其附近几所高校学生的机会,遗憾了一辈子”。

回想过往,这是一个激情四射的年代。武大的学子们也积极参与其中,同学们大把的青春为它燃烧,火焰照亮了生活,那是一代人用激情和爱谱写的一曲时代的乐章。

遥想当年,正是大跃进。那时在三面红旗指引下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和建设。于是,武汉大学师生员工都投入到了办钢铁热潮之中。师生们用铁榔头捶石子,敲铁矿石,筑土高炉……最后,终于从炉子下方孔里流出了炽热的铁水来。

想当年,在那个荒唐可笑的“大跃进”年代,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思想影响下,高校也是师生颠倒,学生批判老师。师不教生不学,白白浪费人力。

到了六零年春节刚过,学校受省、市政府委派,组织师生参加汉丹铁路建设。同学们整理好行李,清晨在樱花路上集合,听着苏联卫国战争时“再见吧,妈妈……”的歌曲,就像上战场一样,向着目标出发了……每天挖土、挑土、打夯、筑路基,还哼唱着“我们修的汉丹路一定会超过京汉路唉哟,哟唉哟嗬嘿嗬嘿”。虽然滚了一身泥,脸上一层污垢,但个个乐呵呵的,过得很舒心。

想当年,在珞珈山读书时,正遇上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加上大跃进错误路线,弄得全国人民都吃不饱肚子。当年,武大的学生也一样。早餐的稀饭米粒少水太多,同学们便幽默风趣地将“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呀”改成“看我稀饭碗呀,浪呀嘛浪打浪呀!”一时间,同学间广为流传。

想当年,尽管是三年困难时期,学校仍常请国内知名文艺团体来演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生活。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学术报告。如王竹溪、王天眷、李国平、王治梁等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都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竹溪教授的报告,题目不大,内容丰富,所讲的度量衡问题,看似平常,却学问深奥。从中启迪大家学习上下能差不多,要求准、稳;做实验,数据要精确。听王天眷教授的报告,当讲到想从美国直接回国遇极大阻力时,他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心照不宣”四个大字,眼里泪水充盈,话语哽噎。王教授这种爱国的壮举,影响了当时的一代人,到今天,依然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芒。听李国平教授的报告,与石老先生的专业相关,属于机密。但李教授的推行的物理学的公式、运算过程的简化,可让现有的物理学书刊篇幅减少三分之一。其作用不容小觊。听王治梁教授的报告,让自己从中悟到做学问要从简、从小入手,不要好高骛远,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定能取得成就。听张体学省长的报告,从中,一个老革命家的坦荡、一个高官的朴实,给师生们留下深刻印象。

总之,读完石老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让我们透过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看到了当年那段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也从中读出了当年这段生活的快乐与精彩!

是呀,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不可选择,亦或是都要选择,人生就是由很多的事组成的,要么果断坚决,亦可犹豫不决。一旦选择后,就要面对。就如石老一样,前方是崎岖、山路、一片泥泞,依然坚定一个信念,昂起高傲的头,向着前方的路不停地迈进!读石老的这篇美文,让我穿越时空,读出了石老年轻时的独特的生活感受与体验,读出了石老年轻时的气节与率真。为此,我要为石老这篇内容丰富厚实、可读性强的散文力作高赞一笔!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中国城市大洗牌》读后感
  • 下一篇:《人间世》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