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起床后的黄金一小时》读后感

2021-07-13 09:20:36  本文已影响人 

《起床后的黄金一小时》读后感 池田千惠

作者:池田千惠,坚持早起26年,从书中可以看到,她的起床时间一般是4点到5点之间。

她也是在经历了高考失利才开始了对于早起的探索,并获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是大学早期也有过迷茫混沌的时候,通过再次执行早起获得了更好的状态和前程。

她坚持研究和宣传“早起活动”,并且就早起的好处和执行方式写作了本书。

本书一共七章,在我看来每一章都在用较多的篇幅不断地重复早起的优点,导致读书的效率有点低。

但不得不说的是,尽管文章的逻辑并不是很清晰,连篇累牍,但是也有很多前人经验上的可取之处。

在看书的过程中,每个章节都会有一些小tips,是可以很直接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而且是可以立即开始执行的。

当然,每个人看书的收获都不同,因为切入点不同,需求不同,最终目的也不相同。

我在决定看这本书之前,因为疫情的原因,我工作的地方分成了上午班和下午班,而我就是下午两点上班的部分。

这也导致了我的作息习惯很混乱(没分上下午班的时候也没好到哪里去),半夜两点睡觉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导致早上十点起床,磨磨蹭蹭就中午了。

所以对我来说,一天的时间很短,下午两点去上班,感觉没干多久就吃晚饭了,再磨蹭一会儿八点下班回家刷视频刷手机,一天就过去了,真正做了多少事情呢?没有。

早起的好处因人而异,我原来就是一个夜猫子,论文一定要通宵写,并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一个night owls,但是年纪大了,伤不起啊。

因此我迫切的想要改变自己的这种状态,正好刷到了这本书的介绍,就决定看一看能带来什么。

没有收获至少减少了刷手机的时间,如果有收获岂不是皆大欢喜。

就是抱着这样的态度,我开始每天晚上读一些,并尝试将感兴趣的部分变成适合自己的计划运用到生活里。

最重要的事情,想要早起需要早睡,这也是我最近实践出来的结果。

如果我能够在十一点准备睡觉,早上七点多自然醒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偶尔跟朋友聊得太晚一点多睡的话,我是听不到早上的闹钟的,更何谈早起。

但是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间是不同的,这个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或者按照书中提示的方法:90分钟*(4或5个睡眠周期)+入睡前准备时间,来计算自己需要的睡眠时间,并根据自己想要起床的时间进行推导。

我也想更早起床,但是十一点睡目前是我的极限 (发布这篇文章的时候,能坚持十二点睡就谢天谢地了)。

要合理安排早上的事情,作者建议将重要的事情安排到早上来做,我尝试了几天在吃完早餐后写两个小时论文,身心舒畅,但是坚持很难。

目前已经停了一周多了,什么时候能捡起来是个问题。

这方面需要很大的恒心和比较固定的工作时间才能比较好的实行。(最近坚持的不错,能坚持在工作日上午固定时间开始写论文,并且收获颇多)

我在文章中专门标注了一句话,非常适用于我:如果是那种一早起来就说晚点再做的状态,我们岂能积极向前?

我的拖延症非常严重,即使最开始早起了,还是会磨蹭一两个小时才能忙完早上的一切事物,尝试坐下来写东西。

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会尝试降低自己的负罪感,不要责备自己,并想一想自己的收获,至少十点我就可以坐下开始写东西了,总比十点才起床,再慌慌张张或磨磨蹭蹭的收拾要好得多了。

所以习惯的养成,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责备自己,而是看到自己进步的地方。

在这本书中我还收获了另外一个技巧,那就是做周计划,之前的我真的是浑浑噩噩的过,总是一抬头就一个月过去了,觉得自己什么也没干,却又觉得自己很累,每天瞎忙也不知道在忙啥。

因此,我看到作者做月度总结的时候眼前一亮,只不过我把它改成了周总结和周计划。

我根据自己工作生活的需要,在Excel表里写了诸如实验,写作,阅读,健身,生活等等板块,然后每周日对本周完成的事情进行结算,没有完成的标红,并做下一周的计划。

这样能够比较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成果,也对短期内要做的事情一目了然。

很重要的一点,作者在最后一章提到:绘制好理想时间计划,看到的不是“have to”,而是“want”。

就像我前文里提到的,不要因为没有完成而责备自己,但是也要去发掘自己要做的事情的意义,让自己want做更加重要。

这是我目前还可望而不可即的状态,我确实也在坚持做计划,但是真正能够按时开始的项目并不多,但是能意识到,能够想要改变就已经是一个好的开始了。

其实,书里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点,但是每个人的需求不同,我也不能精准的浓缩到每一个点上,虽然书中某些部分过于赘述,但是还是值得去读一读,至少停下刷短视频也是一个收获。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荆棘王冠》、《素面朝天》读后感
  • 下一篇: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