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读谭登坤散文集《我们的粮食》

2021-04-05 09:01:29  本文已影响人 

饥饿是一首浪漫的歌
——读谭登坤散文集《我们的粮食》

文/孙登勇
 

饥饿是一首浪漫的歌。是拜读泰山文学奖获得者,聊城市东昌府区籍作家谭登坤散文集《我们的粮食》,产生的心灵共鸣,那种将困苦和饥饿,磨难和艰辛,也能写的如此唯美的文章,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没有驾驭文字的高超本领,没有对时代脉搏的把握理解,没有对脚下土地的深情亲吻,没有对家事国事,亲情友情的深刻咀嚼和反思,没有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没有对现实生活的切身体会和认知,是很难企及的。

一部330个页码,62篇作品的散文集,全部以高粱、玉米、谷子、山芋、小麦为题材,读来很有一种细嚼慢咽的精神享受,尤其适宜没有经历过艰辛生活年代的人仔细品读。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我国改革开放展现出巨大成就,世世代代,饱受饥饿戕害的中国人民,基本摆脱了粮食束缚,粮食危机,人们无比欢欣鼓舞的时刻,著名作家刘恒先生,适时创作出了一篇很有感召力,风靡一时的小说——《狗日的粮食》,整部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感,充满了无比激情,有很深的思想深度和丰富的哲理,具有强烈的大家风范,但是,就是缺少了这么一点点唯美的情调。可以说,粮食题材的作品历来不曾缺少,但多数都是昙花一现的掠过,甚至就只曾开花未曾结果,本文作者本人也曾经发表过的《高粱的语言》,就属典型的此类作品。但是,捧读这本散文集中《有谁喜欢高粱》、《我的玉米》,就会把你带入另一种境界,虽然困苦但没有半点绝望,虽然饥肠辘辘渴望粮食,但是,眼前依然光明一片,那种朴实的农民眼神,朴素的乡亲情感,让你感受到的不是饥饿,不是困苦,而是温暖,是感动,是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脸颊上流淌的亲情、幸福、甜蜜、和美、憧憬、奋斗、满足和积极向上。仔细想来,人生在世,还有比亲情和感动更重要,更幸福的吗?

在他的散文集中,虽然有很多题目的文章是写的同一种庄稼,但由于视角不同,观察不同,笔触不同,写出了不同的情感色泽,如《有谁喜欢高梁》、《一颗高粱》、《遍地高粱》,《我的玉米》、《愤怒的玉米》、《那时的玉米》、《老玉米和嫩玉米》、《玉米长在公社的大田里》,《谁的谷子》、《高高的谷子》、《谷子之惑》,《麦子熟了》、《第一场麦子》、《一囤发芽的麦子》、《麦子的光辉》、《把麦子藏在心底》,就属于这类作品,每一篇文章读起来都荡气回肠。

仔细品读,他的作品在独特视角下,充满了这种朴实晶莹的审美,享受酝酿着时代的色彩感。就像一壶绵延的老酒,细品慢尝中,咋么回馈醇香的滋味。也正像经受过粮食折麽的散文集作者本人,只有悄悄地靠近他,再靠近他,才能读懂舒缓、沉稳、内敛、不事张扬的性格,正如俗语所言:不怕秀才穿的破,只怕肚里没有货。放过羊,割过草,犁过地,种过田,懂得农民困苦的谭登坤,称得上名副其实肚里有货的秀才。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盎然诗意。乘着优美文字编织出的翅膀,一个名字已经穿越时空,飞翔在读者的精神家园。

朴实的谭登坤漫步街头,谁也不会引起注意,更不曾想到,在你眼前走过的他,是一名才高斗量,满腹经纶的作家,但是,他名字的响亮,已经深深植根在读者心田无法撼动。

作为教育同仁,由于横跨县市区的原因,与本书作者至今未有任何交往和谋面,但是,这一点不影响对他的散文集《我们的粮食》,和对他本人产生出的深深敬意,他用文字堆砌的粮食,填饱了多少精神的饥渴者?这大概就是“爱屋及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产生出的效应。

说实话,关注本书作者已经由来已久,最早接触他的作品,是他获得泰山文学奖的散文集《马颊河十二月》,相距百里,也出生在马颊河畔的我,有一种同饮一江水的亲切。泰山文学奖是我省文学界的大奖,每三年评选一次,获奖作品可谓文学峰巅的重量级,是文学界的凤毛麟角。当时很有点不服气的我,曾武断的把他和我市另一位散文大家谭庆禄扯上了关系,以为谭老夫子不惜名声,倚老卖老,故意在背后提携自家晚辈。

直到若干年后,才知道自己冤枉了人,虽然同住聊城市区,也同为教育同仁,但是,南辕北辙,他们的祖籍相距百里,恐怕五百年前也不能扯上关系。这个插曲,权作笑柄。

但是,从本书作者身上,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长江前浪推后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却是不争的事实。期待散文集作者有更多的脍炙人口作品奉献读者。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第二性》读后感
  • 下一篇:贾平凹《云雀》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