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二性》读后感

2021-04-05 08:46:21  本文已影响人 

《第二性》读后感

一、内容简介

《第二性》分为I、II两卷:I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历史和女性神话在文学中的体现等方面来分析女性的处境;II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研究女人在出生、青春期、恋爱、结婚、生育到衰老各个阶段,以及在农妇、女工、妓女、明星或知识分子等各个阶层中的真实处境,探讨女性独立可能的出路。波伏瓦提出了女性获得经济独立的必要性,也强调了需要女性经济地位变化才能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后果,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波伏娃把存在主义的观点运用到女性状况的研究和分析中,系统的阐述了她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的思想观念,勇敢地向世俗宣言:“我们将以存在主义的观点去研究女人,给我们的全部处境以应有的重视。”我们的观点是存在主义的观点。

基于上述存在主义的立场,作者立足于人类意识的宏阔视野,从神话、文学作品中极力捕捉男性意识的闪光,对两性的人类文明进行了探索并指出男人如何通过将自己定义为自我,将女人定义为他者而确立男性的本体地位的。她写到:“定义和区分女人的参照物是男人,而定义和区分男人的参照物却不是女人。她是附属的人,是同主要者相对立的次要者。他是主体、是绝对,而她则是他者。”

对于女性的“第二性”、“他者”地位的形成原因,作者阐述道:“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只有另一个人的干预,才能把一个人作为他者。”也就是说,她认为女人的“他者”地位总是和她的总体“处境”息息相关的,是存在主义的。一是源于父权制度和父权意识。波伏娃认为:“要女人呆在家里的父权制,才确定她是感情的、内向的内在的。”正是在男性意识的主导下导致了女性“内在性”的形成。二是源于女性的“内在控“。从生物学角度而言源于她的生育功能;从历史角度而言源于历史的劳动分工:抚养幼儿。正是生育和抚养幼儿等女性的这种所谓的“内在性”限制了她的“超越性”,使她成为“他者”、“第二性”。

二、感悟

这本书从历史的角度,逐渐剖析女性发展的历史,向我们展示了女性之所会是如今的样子。通过生物学的视角向我们揭示了女性受物种控制的程度使女性比男性面对更多的艰辛和不易。通过精神分析学的角度重点强调环境对女性的巨大影响。从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生产力的发展对女性地位的打击,以及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下的女性迎来了地位恢复的机遇。

但作者都对这三种角度进行了她的辩证否定。波伏娃认为这三者都做出了贡献,但不是说这三者都完全解释了为什么女性会是如今的样子。波伏娃认为,从这三者,也就是身体、性生活、技术的角度出发具有偶然性,无法解释女人个体以及女性这一群体的样貌,相反,只有在人以存在的总体观点把握时,才能具体的把握女性,女性才能具体的存在。

波伏娃说:“体力、男性生殖器、工具的价值只能在价值世界中才能确定:它受到朝向存在超越自己的生存者的根本计划的制约。

波伏娃主要通过存在主义的观点来阐述,因此我感觉她更肯定个体选择的作用,她强调女性作为存在,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她之所以选择成为女性不是符合自然的选择成为女性的,是被迫成为女性的,因此这种环境影响下选择成为的女性不是自然的女性,不是女性真正的样子,只是男性为女性塑造的神像,是虚假的承诺,是黑暗的陷阱。

波伏娃强调经济独立对女性解放的作用,因此我感到有些疑惑,波伏娃对历史唯物主义从技术角度解释世界感到不充分,但是仍然还是主要强调经济独立的重要性。当然波伏娃本人没有否认历史唯物主义,可能是我水平不够,我觉得波伏娃主要还是强调光从宏观的技术和工具角度出发,来解释女性的发展是不充分的,是具有偶然性的,因此她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还强调了女性自身心理以及生理对女性发展的影响。这么看来,波伏娃又好像是柔和了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阐述,然后又特别强调个体的存在这一事实,突出个体的重要主体重要,强调个体,也就是人的价值。

这本书我觉得最明显的哲学用词就是——主体和客体。我对存在主义不了解,波伏娃在这本巨作中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主体、客体的辩证关系。可以说这本书就是围绕男性所具有的主体性和女性的客体性的关系来展开,最后指出,女性的解放应该是男女性能在主体性和客体性中达到平衡,也就是具有相互性、辩证性,而不是一个绝对主体和相对客体。

我觉得当下社会男性对婚姻巨大的压力,就反应了男性依旧是主体这一事实,因为男性对女性仍然是社会的价值评判所在,所以男性有钱有车有房有权有势,才能使女性确定自己的价值所在,确定自己的存在,也就是说女性本身也接受自己为男性而存在。

真正男女性平等解放我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样子,但可以肯定的是男女性都具有自身的主体性,因此能够通过直接把握世界来实现自身的超越性,又具有男女性自身的内在性,而不是男女性消失,平等是一种差异中的平等,是美好的百花园。

波伏娃在书中也说到——婚姻不是对男性和女性的约束和负担,后代也不是。社会对后代负责,男女性的婚姻真正建立在自由相爱上,而不给双方造成不平衡的负担和压力。我觉得婚姻可能只是男女不平等时代的产物,因为婚姻好像更像是财产产权证明一样,是一种男女不平等下的交易保护证明。因此我觉得以后婚姻这个词可能还在,但意义应该和男女不平等的时代不一样了。

总之,波伏娃认为男性女性——人类,需要统一好自身的内在性和超越性,正确把握好主体和客体,正确的认识自身和世界,从而实现自身的存在。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人间值得》读书笔记
  • 下一篇:读谭登坤散文集《我们的粮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