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读《野葫芦引》有感

2021-02-24 09:25:12  本文已影响人 

读《野葫芦引》有感
      

近来,我读完了宗璞先生《野葫芦引》小说中的最后一部《北归记》,心生感慨。2020年,从《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到最后的《北归记》,讲述了明仑大学从北平到昆明再重新回归北平,从1937到1945的一段不平凡的艰难岁月,它承载了太多的苦难、悲惨,但也孕育着希望的故事,其中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更是塑造的淋漓尽致。从吕清非到孟弗之、庄卣辰,从吕碧初到孟嵋、澹台玮、小娃等,父辈到子辈的心中都积淀着屈辱与愤怒,也生长着觉醒与反抗,在那段岁月中的情感世界是不尽相同的,然而那种“为天下之忧而忧”的操守却是一致的。这就是当时支撑着中华民族跨越难关的民族凝聚力,也是支撑作品那些生活事件的情感核心。


这部小说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把主人公写得很“平凡”。这平凡不是指身份,地位,才识,而是并不把一些人的所作所为描绘得轰轰烈烈。用知乎上评价的话说,宗璞先生不创造大英雄,大伟人,因为战争中每个付出过一分力的人物都是英雄,而他们,多到数不清,且许多,不曾留下姓名。在书中,在北平的吕清非老人,为拒绝出任伪职,服药自尽。滇军将领严亮祖,为实现“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诺言,毅然屏息自尽。“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中国人的浩然正气反映在他们身上。还有澹台玮,自愿参加远征军,任翻译官,腾冲一役,以身殉国,澹台玮的死,原本是可以轰轰烈烈一场的,但他死得像一片落叶一样,很安宁。没有过多的笔墨去描绘他的死带来的悲伤,而是把笔头转向了在那片战场上付出了生命的无数英魂。对他们的死,不是悲伤,更多的是感谢和希望。这样的文风大气磅礴,不拘小节又不失读者的沉思,这是经历过那个那个时期的独特情感,也应是一位知识分子乃至一个民族记录过去的正确姿态。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也是最触发思绪的是书中始终贯穿着的一个问题:知识对于一个国家的作用在于何处。书中的孟弗之明白,一个国家,即便是亡了国,也不能丢了自己的文化,成为敌军精神的傀儡。所以,他选择了笔耕不辍,思维不停,将古今之见大声喊出,这当中自有个人品格,更有民族气节。米先生是没有了家的犹太人但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与传统,犹太人在历史上总是在流浪,但他们仍立足于世,这大概就是文化的力量。我认为,在那个时代,文化事业的成就更是留给后人的。战争年代里,最有用的是武力,是大炮,但是战争必定胜利,和平年代必会到来,在和平岁月中的国家最重要的便不是武力,而是文化,是知识。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5000多年的历程中,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不是一帆风顺,更是经历了战争的洗礼,遇到无数的艰难困苦,但中华儿女都坚强的挺过来了,因为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文化是中华民族通过长期奋斗创造出来的,已经深深的刻印在吾国与吾民之中。
  
就像现在抗疫中的中国人民是凝聚的,是团结的,是从容的。也许,我们对病毒仍然恐惧,对经济动荡有过害怕,对禁足室内不知多久有过不安,但是,我们对战胜疫情的态度,是充满自信的,这种自信来源于我们的国家文化,我们的民族精神。在中国文化中“国是大的家”,当国家遇到危难,全国各省市各阶层会像一个大家庭一样齐心应对危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次疫情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各地党政一把手靠前指挥,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把党旗插在抗疫最前沿、最一线;人民解放军、各地医疗驰援队、各大企业的抗疫物资、医用防护设备奔赴疫区,与时间赛跑,用最短时间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最大限度地救治病人。困难从未战胜过中华民族,反倒是我中华儿女在一次次苦难中汲取了更多的经验,取得了对抗灾难的长足进步。可以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惟一文化从未中断过的古老民族,所以,中华民族的文化是这个世界上最坚韧的文化。这场无形的战争中我们取得的阶段性胜利,是全国上下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的诠释,是中国文化发光发热的必然结果。

知识改变国家的命运,文化传承民族的精神。在这个和平年代里,我们身为新时代的接班人,要树立对自有文化的高度自信,传承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中,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正如宗璞先生在书中所言“把心儿向国托,身儿向前赶,魂儿故土埋”。

华中农业大学 史可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 下一篇:读《尘埃落定》有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