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是玛利亚•蒙台梭利,她是意大利第一位医学女博士。她完成学业后,开始致力于诊断和治疗儿童身心方面存在的缺陷,并创办了“儿童之家”,提出“敏感期”“精神胚胎”“有吸收力的心灵”等极富革命性的理念,为我们揭示了儿童发展的奥秘。同时,她还反思了成人对儿童的教育,指出儿童的很多问题源于成人对待儿童的错误方式以及对他们造成的压抑,向成人提出了警示。
本书是根据二战期间,蒙台梭利在印度艾哈迈德巴德授课时的意大利语讲稿而完成的。本书体现的是蒙台梭利后期的一些教育思想,其中一些理念超前于她的教育界和心理界的同行,特别是书中第三章《成长的不同阶段》提出了人类自身的自然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孩子的知识是通过在不同的阶段中吸取经验获得的。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3个阶段
过去的一些观点认为,人在刚出生时没什么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逐渐增大。但心理学家们如今已放弃了这一成就观点,他们现在认为,在人成长的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心理类型,这些阶段之间的界限非常明确,并且与身体成长的不同阶段密切关联,成长是一个不断再生的过程,当一个心理个性阶段结束时,另一个阶段随之而来:
第一阶段:出生之后到6岁,又可分为两个小的时期:0-3岁阶段,成年人无法了解儿童的心理,也没有学校会接受这一年龄段的儿童;3-6岁阶段,心理类型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但儿童开始变得容易受到成年人影响,6岁前这一阶段,儿童人格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二阶段:6-12岁,从精神上讲,儿童正处于一个健康、强壮和非常稳定的时期,这种稳定性也表现在身体上。
第三阶段:12-18岁,身体在这一阶段人的变化非常大,12-15岁,15-18岁。生理变化非常大,已经达到了完全成熟的程度。
青少年的性格很不稳定,无纪律性,叛逆,生理上的健康相较之前来说更加不稳定,不确定。
接下来是大学阶段。这些已经完全成熟的学生还被当成小孩子看待:他必须坐在教室里听课,服从老师的要求,只能在他们父母的慷慨允许下才可以抽烟或是乘坐电车,还要遭受考试不及格而引起的责骂。青年人没信息的现象,究其根本,是因为这些人花了几年的时间来听课,但光靠听课根本不能成就一个有用的人,只有通过实践,并积累经验才可以让一个人走向成熟。
另一种倾向也越来越明显,许多人认识到了0-6岁这一阶段的重要性,因为人类智慧、包括人的心理定型就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成年人的大脑无法完成儿童大脑所完成的东西,儿童的智慧与成年人不同,他们具有一种特殊地从无到有学习的心理能力,他们通过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这种心理类型被称为“有吸收力的心灵”。
本书将讨论的就是这0-6岁的第一阶段。儿童能够自然吸收知识的发现带来了一场教育革命,作为成年人,我们的工作不是教育,而是对儿童的大脑发展、心理发展提供帮助,正确对待儿童的智慧,理解他们的需要,并提高儿童的这种心理发展的潜能——这就是教育新的发展方向。
二、重视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
蒙台梭利女士认为:成年人的大脑无法完成儿童大脑所完成的东西,从无到有地学习一种语言需要一种特殊地心理能力。儿童就具有这种心理能力,他们地智慧与成年人地不同。
在我们人成长地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心理类型,这些阶段之间的界限是非常明确的。在0—3岁这个阶段,成年人是无法了解儿童的心理地,无法直接对儿童施加任何影响。在3—6岁阶段,心理类型没有发生多大地变化,但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变得容易受到成年人的影响。
我们作为教育6岁之前的儿童的教育者,是儿童进行第一个转折期的影响者,儿童已经有了自主能力,可以自己思考、解决不同地问题。从0—6岁这一阶段,人类的智慧就在这一阶段形成,不仅是智慧,人的心理定性也是在这一阶段完成地。语言就是最明显的例证。儿童学习说话地时候,不但学习不同单词和单词地意思,事实上也学习了句子和句子地结构。成年人是通过大脑学习地,而儿童则是通过心理能力直接吸收知识。
事实证明,人格形成的第一阶段是最终要的,因为“儿童的心灵具备吸收力的能力”。儿童在这一阶段更需要智力上的帮助,任何一点阻碍他创造性的工作的绊脚石都会降低他完美完成工作的概率。我们需要帮助他,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微弱的小生物,而是因为他身上被赋予了强大的创造能量,而这些能量本身是脆弱的,需要我们的保护和明智的捍卫。无意识的心理会因为创造性工作以及来自外界环境的经验的影响而变得有意识起来。我们既不能口头指导,也不能直接干涉和影响这种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人类能力的形成过程。
作为学前教育者,我们需要正确对待每一个阶段的儿童,理解他们地需要,进而延长他们具有这种吸收知识能力的阶段。教育新地发展方向——向儿童地心理发展提供帮助,向儿童地这种能力提供帮助,并提高儿童的这种潜能。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上一篇:《悲情陆小曼》读后感下一篇:《观察儿童》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