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文明及其不满》读后感

2021-01-21 09:56:24  本文已影响人 

《文明及其不满》读后感
 

嗨呀 好久不见呀!

我会开始看这本弗洛伊德的书来自于我前不久看的一篇paper,里面用关于‘guilt’(负罪)的理论来解释人在面临问责的时候会遇到的一些心理变化,比如追求完美的自我、害怕没有达到对方的要求等等,但我属实没有看懂,所以跑到书店去找到了这本。虽然书名看起来没有跟我想探讨的guilt没啥关系,但是学者嘛,总是为了试图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所以一些重要的概念在这本书里写了,一般也会在另外一本书里提及,在这本《文明及其不满》里就是。

从头讲起,不知道你有没有相似的感受,当你没达到自己的目标或者做了什么坏事的时候,你会觉得愧疚、难受、焦虑和不安,甚至还觉得有点对不起自己。哎,这种感觉就跟弗洛伊德提出的“负罪感”其实是一回事。他认为负罪感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对外部权威的惧怕,另一个是对内部权威的惧怕。在这里外部权威就类似于父亲、老板、老师等等,他们会对错误的行为作出惩罚;内部权威是外部权威的内化和延续,弗洛伊德管它叫“超我”或“理想的自我”。弗洛伊德认为,面临这种审视,只要你想做坏事,哪怕只是一种动机,都会面临负罪感的审查和惩罚。

这种说法有个前提,就是你知道什么是“做坏事”,以及认识到做坏事是要被谴责的。这种分辨善恶的能力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而是因为你受到并且服从于外在影响,知道如果做坏事会失去他人的爱和保护,这种面临失去的威胁使得你要去避免有干坏事的想法和去干坏事。在这这个阶段,负罪感是一种恐惧,是对外部权威的惧怕。但是到了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的权威会内化成“超我”,这种类似于良心的谴责就更高级。它不再来源于对外界的恐惧,而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审判,并且你会慢慢认为认为关于做坏事的动机和去做坏事没有什么区别,从而“良心的进攻性延续了权威的进攻性”。这种尤其发生那种我们觉得思想道德水平很高的人身上,他们用深重的罪恶来指责自己,也有点像部分宗教的信仰,比如原罪论让人一出生就面临更高的道德审判,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

这两种阶段就是负罪感的来源。而在人类文明中,这种负罪感就是压抑人的一种“进攻性本能”(想要剥削别人、抢别人东西的本能)的工具,弗洛伊德认为为了获得文明的进步,我们付出的代价就是通过提高负罪感导致幸福的缺失。

这种心理学的解释难免有点拗口,我感觉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害怕惩罚所以不做坏事,第二阶段是因为自我道德约束和良心谴责所以不做坏事,类似于慎独。文明的发展的某个方面就是约束人们做坏事的行为,比如建立法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或者促使某些社会价值观的建立。

这个概念除了解释文明社会以外,我还上网找了些别的,大多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释(毕竟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大师):

1. 负罪感发展到极端,会变成强迫症状,人会觉得无时不刻觉得自己有罪,认为自己该对一切不幸负责,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导致自杀;

2. 被负罪感驱动可能会导致自虐,or 寻求惩罚,比如被扣钱、生病、找打;当负罪感过于强烈时还会导致犯罪,比如罪犯逃了20年,因为想摆脱内心无休止的折磨,故意犯罪以接受法律惩罚;

3. 人们有时候会利用负罪感来逃避责任,比如在人的面前说,“我罪大恶极、十恶不赦”等等,来在人面前自我批评,寻求宽恕和赎罪。但是这种行为其实是将对自己的审判权交给自己,因为这样一来他人就不好说什么了;

PS:第一条是不是有点像PUA的后果?

关于这个负罪感它还讨论了一些其他关键概念,比如self-自我、narcissism-自恋,看我下次啥时候再写~

碎碎念:害我最近可不是也受这种负罪感的折磨?气自己没能力写好老师给的任务,气自己总是达不到想要的状态。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刻意练习》读后感
  • 下一篇:《华为的冬天》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