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中国震撼》读后感

2021-01-13 08:59:06  本文已影响人 

《中国震撼》读后感

关于分与合。two steps from hell乐队有一首音乐,叫united we stand,pided we fall。字面意思就是说团结则存,分裂则亡。我觉得,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或者说更一般的,不论任何时期的国家治理,这都是一个很重要的道理。这句话最早的出处我不了解,总之是西方的某个人说的。然而讽刺的是,现在的西方社会似乎并没有变得团结,而是越来越分裂了。当然,中文里也有很多类似的名言,像是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等等。

我们讲人民。我们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说民治,民有,民享,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但是不论纵向地从不同时期来看,还是横向地从不同的地域来看,我们发现任何时期任何地域都有人民,但是人民的表现却大相径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民是否团结。很简单的一个例子,为什么抗日战争以前的战争中国都输了,而抗日战争以后的战争中国都赢了。我们知道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正确领导所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团结起了人民。“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就是这个道理。“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个把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够打的。”军民团结也是团结。

如何团结民众。在我看来,首先需要有一个核心。在中国,这个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然后,再使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那么,为何人民会自愿以这个核心团结起来呢?因为我们绝大部分人都自发地相信,中国共产党会为人民谋幸福,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实,党这个词的英文叫party,词根是part,部分的意思。我们也可以看到国外的政党都是部分党,只为部分人谋利益。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共产党与国外的政党就有本质的区别。所以说,要团结的话,首先要有一个核心,有一个权威,值得人民信赖的权威。另一方面,人们思想上的共识也很重要。你可以让少数人在长时间内有一定的共识,也可以让多数人在短时间内有一定的共识,但让多数人在长时间内有一定的共识是很难的。宗教可以让其信徒产生共识,但宗教总体上还是排他的,因此宗教其实也是部分党。在我看来,中国人的共识,来源于历史的积淀,文化的传承。用张维为的话来说,就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有着从未间断的超悠久(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着超丰富的文化。在这一点上,美国人是难以想象的。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文化,但是这还不至于上升到文明的程度。我们在春秋时期就有孙子兵法,知道打仗一定要慎重,知道上兵伐谋,知道没有利益的仗就不要打。说白了,这些其实都是那个时候的历史的经验教训。可美国历史的经验教训不够,所以他们跟别人打仗打到现在,尽管没得到多少利益。中国历来就有统一的传统,有合的思想。现在网络上有一些人鼓吹秦始皇,理由就是秦始皇是第一个使中国实现了统一的统治者。这也是我们从悠久的历史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分裂就会有争斗,有斗争社会就难以发展。

美国有效参与投票的人大约是55%,而你想要胜选的话只要超过半数就行。这就意味着你只要拿到全体美国人中大约28%的选票就够了,剩下的人的死活就不用管了。特朗普就是这样一个思路(美国总人口是3亿,特朗普的支持者有7400多万,大约占了25%)。在我看来,特朗普做事一根筋,不会转弯。为什么说特朗普特没谱,其中一个原因我想就在这里。因为我们一般都认为一个人,尤其是国家领导人,他的脑回路总要会转点弯的。我看你不爽,我不会直接一拳打上来,不然结果就是两人互殴,大家都没好处。但特朗普就是会一拳打上来。还有一点就是出尔反尔。我一开始还会关注一下特朗普,但我后来发现这个人说话跟放屁一样,今天一套,明天又是一套。这样的人我实在是难以接受,我也就不再关注他了。

西方的制度有反对党。设计反对党的初衷是好的。当执政党的路线走歪的时候,反对党可以出来纠正。但制度的设计者忽略了一些关键因素。一个是,他们认为人是理性的。理性人这点就不多说了,很明显是不现实的。另一个就是,人们需要有共识。比如说,执政党和反对党都在为了国家发展,人民利益而努力。这样的话反对党的机制确实是可以的。其实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合作。但现实中的美国似乎并不是这样。执政党和反对党慢慢演化成了各自的利益集团,相互之间变成了政治斗争。于是这造成了美国社会越来越分裂。你说好的我就一定要说不好,你说不好的我就一定要说好,要是谁跟你说的一样,那他就是跟你一伙的,我也要反对他。

最近一段时间, “十四五”规划一词很火. 我们的五年计划(现在叫五年规划)最初是从苏联学来的. 但我们也没有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 而是融合了中国特色, 这从某个角度使我国的经济没有僵化, 避免了像苏联那样陷入经济停顿的危机. 曾经叫五年计划, 现在叫五年规划, 一字之差, 区别在哪呢? 以我的理解, “计划”比“规划”更具体些, “规划”更像是某种指导性意见. 比如说, “我们今年的经济要增长8%”, 这就可以说是一个计划, 是涉及到具体数字的; “我们今年的经济增长要保持基本平稳”, 这就可以说是一个规划. 我这里不深究“计划”和“规划”的区别. 而是从共同点来看, “计划”和“规划”都表示对某个对象的在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进行预测, 并制定相应的目标.

“确定性”是近几年经常出现的一个词, 当然出现的是“不确定性”, 说当今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 而且不确定性在增加. 我们当然更希望“确定性”多一些. 从优化与运筹的角度来看, 确定性可以使我们制定一个收益最大的方案; 而面对不确定性, 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假如你和对方玩“石头剪刀布”. 如果对方确定出“石头”, 那你只要出“布”就可以赢, 这是根据确定性来制定最佳方案; 但如果对方有不确定性, 你不知道他出什么, 那你就没有最佳方案, 只能凭运气了.“五年规划”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提供了确定性, 就是说, 中国这五年内将“确定”往这些方向努力, 并且中国说到做到(要是说到做不到的话就又变成“不确定”了). 反观美国, 上一个总统签了各种条款, 下一个总统马上撕毁这些条款, 这就让人很难预测, 美国到底是想搞什么. 特朗普今天说这个, 明天又说那个, 说话跟不经过脑子一样, 你完全无法预测哪句话是他真心的, 哪句话只是他随便说说的. 这就给别的国家处理对美关系(至少处理与特朗普的关系)上增加了大量的不确定性.

在我看来, “规划”的难点在于以下四点: 人口的规模, 地域的广度, 时间的跨度, 内容的丰富程度. 可能还有更多的因素,我目前想到的就这些. 对一个人做规划, 肯定比对十四亿人做规划要简单. 从变量的角度看, 一个人只有一个变量,十四亿人有十四亿个变量, 而且这些变量之间还会有各种各样的相关性. 对一个村做规划, 肯定比对全中国做规划要简单. 对全中国做规划, 需要考虑地域之间的联动性. 对一天做规划, 肯定比对五年做规划要简单. 常微分方程的理论告诉我们, 初始条件的一点微笑变化, 在短期内可能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但是, 时间一长, 就会造成相当巨大的影响.这就是“蝴蝶效应”. 对一块内容(比如说经济)做规划, 肯定比对多块内容(军事, 民生, 科技, 经济等)做规划要简单.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规划的人. 我也喜欢确定性, 综合各种因素, 提前制定一个最佳的方案, 然后按这个方案实施就行了. 但我的应变能力差, 一旦出现某种不确定性, 那我的方案可能就是下策了. 往小了说, 我如果第二天有一些事情要做, 那么我会提前安排好顺序和时机. 往大了说, 我也会规划自己一年内的经济. 但我的能力也仅限于此了, 远不及那些能做出五年规划, 甚至更长远的规划的人. 1997年, 江提出两个百年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二十多年后要达到的目标, 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五十多年后要达到的目标. 当然, 两个百年目标在后来又有一定的调整. 但江能提出两个百年目标, 足以说明他的前瞻性, 引领了我国的发展. 你要我说五十年后会怎么样, 我是无法想象的. 但他们就能看到, 这就是最高的七大佬的厉害之处. 他们的目光看得长远, 可以看到五年,十年, 甚至更远. 我想起了希尔伯特的二十三个数学问题. 这其实也是某种规划, 引领了一段时间内数学前进的方向. 从这个角度看, “规划”可以使我们奋斗得更有方向, 而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样.

1991年的时候有一本书, 叫<美国反对美国>, 是现在在任的七大佬之一写的. 老实说, 我没看过这本书. 我想买, 但现在网上估计也买不到正版了(据说正版被炒得很贵). 但光看书名, 我有一些想法.1991年的时候, 或者更宽泛, 90年代的时候, 那个时候正是我国最艰难的时候: 89年政治风波, 91年苏联解体, 93年银河号事件,96年台海危机, 99年炸大使馆, 01年南海撞机. 如果我经历了那一段日子, 我估计会变美分, 就算不是美分, 至少也会对国家丧失信心. 但真正有政治定力的人, 不但没有对国家丧失信心, 反而还能看到美国体制的危机. 如果我没有经历2020这奇幻的一年(可能前后要再加一段时间), 我可能还是不知道美国体制的问题. 而人家早在30年前就能看到美国体制危机的势头了, 不得不服. 我越是思考, 就越觉得这些目光长远的人是真的厉害, 而且他们看到的往往八九不离十. 钱学森, 我称他为战略科学家, 我说他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了至少五十年的规划, 应该不算过分. 讲“战略”, 就必须要考虑长远.

我最近非常推崇“势”. 外国有没有“势”的概念, 我不知道. 但中国人是讲究“势”的. 中国人是下围棋的民族. 我虽然不懂围棋, 但我大概可以体会到, 下围棋造势很重要, 在一块区域造起势后, 即使你没有围死对方的子, 但这块区域已经是对方的死地了. 我们做规划, 就要“顺势而为”. “一个人的命运, 当然要靠自我奋斗, 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这里的“历史的行程”就是“势”. 如果要说得简单点, “势”就是国家政策. 国家说要大力发展5G,那么“大力发展5G”就是大势, 你再去研究4G就没有市场. 当然, “势”的含义没有这么简单, 我只是从一个比较好理解的角度来做一点解释. 当然, 造势造势, “势”在人为, “势”还是需要我们努力去创造的. 说到“势”, 我再说点题外话. 我买基金, 也是看“势”. 我看到一句话说“买基金, 只要拿得住, 拿个一两年, 基本都能赚”. 不说这句话对还是错, 我买基金就是看这个基金的“势”. 如果我认为它的趋势是涨的, 那我就会买; 如果我认为它的趋势是跌的, 那我就不买. 当然, 买基金最好就是低点买入, 高点卖出. 但我又判断不了什么时候是高点, 什么时候是低点. 所以这样就变成投机了. 我觉得不合适. 因此我就干脆把目光放长远些, 不看短期的涨跌, 就当一个随时能取的10年期的定期来买. 我觉得这样的心态应该是比较好的.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记事本圆梦计划》读后感
  • 下一篇:《巴芒演艺》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