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苹果树》读后感2500字

2020-11-14 08:49:24  本文已影响人 

《苹果树》读后感
文 | 一片叶子

《苹果树》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高尔斯华绥最出色,最著名的短篇小说。这部作品描写细腻,情感真挚,文字中散发着淡淡的忧伤,仿佛即将凋零的苹果花,让人感到说不出的美与痛。周未再次拜读被高尔斯华绥的写作风格,人物深邃入微的心理剖析,优美的笔触深深折服。

小说讲述了大学生男孩儿与英国小村庄纯朴美丽女孩“梅甘”一段短暂而凄美的爱情故事,男孩儿是出于情感冲动,而女孩则是用生命痴恋,苹果树下相拥热吻之后,大学生承诺带她离开村落到城市去生活。但就在大学生去街市上取款为女孩买新衣时,阴差阳错又遇见了老朋友一家,这一家有三个可爱的姐妹,特别是十七岁的大小姐温柔大方,知书达理,而且他俩志同道合朦胧中又互生爱意,接着发生了一些事让他和那一家人多相处了几天,短短的几天男孩在懊悔迟迟不归让心爱之人担心的同时,更恐惧自己以后和梅甘回城市将如何生活。迷人的外表却掩盖不了作者内心的冲突,他一方面试图顺从自己的许诺去接受像苹果花一样纯洁的女孩,因为欲望冲动和迷恋几乎让他不知所措,但另一方面他自身所处的阶级潜意识中又无法掩藏内心真实的需求,乡间的女孩儿与天使般高洁的小姐,他的天平明显偏向了后者。理智让他做了逃兵,最终在一年后和小姐结了婚。

三十年后的一天,四十多岁的他带着太太去旧地旅游,才知道梅甘因为没有等到他来最后竟选择了自杀。夏末许多苹果花己结成果实,而那些剩余没有结果的苹果花,花瓣随风飘落飞舞在梅甘的坟头上,就像为逝者散发的纸钱,似乎在为这凄美无果的爱情祭奠。

读完这则故事,突然让我想起来曾经有位男孩儿也给我讲过他的青春回忆,那是几乎同样的经历,可称为现实版的《苹果树》。

二十多年前在云南打工的男孩儿爱上了当地女孩儿。十六七岁青春懵懂,彼此交往一年多后到了没有挑剔的地步,于是他准备回河北老家告诉父母准备婚事.

在火车站分别的情形他说终生难忘,直到如今还会在梦里出现。瘦弱娇小的女孩儿一边喘气追跑着一边向他招手,青春爱恋中的少年也丝毫顾不得旁人眼目,大声跟女孩喊道:“等我,等我回来接你!"女孩儿含着泪不住地点头。然而造化弄人,想不到这一别便再没有见面。

他回到老家把乡村的院落修葺一番,房子正堂贴了瓷砖,可想再购两件像样的家具就没有钱了,于是小伙子决定冒险去外地跑一趟生意为凑结婚费用。好不容易从朋友处借了三百块钱,坐上去云南的火车。谁也想不到在火车上没有出门经验的他钱包被偷了,里面还有姑娘的联系电话。他身无分文,寸步难行像一个乞丐在火车站转悠了两天两夜,又冷又饿快要死掉了,步行回老家和去云南找女孩都一样不现实,因为都有好几百公里。终于一位好心人借给他两块钱,他打了唯一记得的号码找到亲戚帮忙救了危机。

回家乡后他只想着赶紧挣钱,帮朋友开出租车又上工地当小工开始了还账生涯。这期间他遇到了另一位女孩儿,是刚毕业的女学生,端庄娴熟,善解人意,还曾经帮过他一次。他自己说为了感谢鬼使神差常想往女孩家里跑,当时的他硬生生地把云南女孩儿忘得一干二净了。

后来就和《苹果树》的故事一样,他并没有去接那个女孩,而是与女学生结了婚,在当地做起了生意,努力打拼市区买了房生了娃儿。已经过去20多年,他也曾想回去云南找那女孩,但是那只是一种想法。他说或许那女孩儿早已嫁为人妇,是自己失言负了人家,陈年旧事不如各自安好。

这相仿的经历,让人觉得真如山川异域古今的穿越。中国和英国有着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民族习惯,但却有极大的巧合。或许,在面对同一类人的时候,每个民族都对这类人有着一样的情感。强悍的男子面对柔弱美丽的小女子,都会本能地心生爱怜,这种爱怜不带丝毫的功利性,只有一种保护欲和占用欲,或许是一时的兴起,也或者是身心所处当时的环境自然释放。

痴爱与理智,真的分不清是对是错,试想当初大学生和梅甘真的在一起了,他们后来的生活将会是怎样,若梅甘脱离了早已适应的乡村生活,她只会成被爱人豢养的金丝鸟,或许两人会在短暂的激情而后长期的格格不入。正如鲁迅与朱安根本是两个世界的人,单就鲁迅的个性,如不是后来出现许广平,那么他这辈子恐怕注定要愁苦终老了。

人性存在有利己和黑暗的成分,世间的爱情更是说不清楚。苍天易老,人心易变,即使当初的一见倾心,相濡以沫,也会随着时间、环境及人心的改变而改变。所谓的天荒地老大概都是在没有得到时的美好想象与人自我感观的联想,存在于若即若离,他水一方。人性需要的真实暴露,就是可能得到以后不珍贵,海誓山盟变成了苍白无力的忍受与厌倦。细想来我们都是尘世间的一隅,迷恋痴心于彼此及现在所看到的镜中花,水中月,可能只是在保持距离的前提下,选择性地忽视不足和欣赏优势。就好比海伦.凯勒曾说过的:“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却 一味追求。”古往今来可歌可泣的爱情的美好存在于生离死别,劳雁分飞,望而不得中,皆因为得不到而珍贵。

但也有不乏痴情至终的男子,像大文人胡适教他目不识丁的爱人学写字,陪伴爱人共同成长不离不弃。还如钱钟书与杨绛,林徽因与梁思成那样的爱情相敬如宾一辈子,存在于两方不断的成长和他们伟大的人格之中。

我们从小到大听的故事皆大欢喜的结局就是王子和公主结婚了开始了幸福的生活,但是他们往后余生怎么样,王子公主会不会日久生厌,移情别恋,也许写故事者很聪明让别人去自己想吧。

爱情的变化与忠贞不渝似乎是矛盾的,确是现实存在的。一方若在成长,一方固步自封,必然会没有共同语言。古戏中让人唾弃的陈世美,覆水难收的朱茂才,古代戏剧时大部分都是因为环境和地位的变化而对糟糠之妻的嫌弃,但先不提道德与良知层面,在人眼目流转中乡村女子哪能与高贵公主相比,日久恩情与倾心仰慕实在不能苟同,没有共同语言实为现实,终会让爱情被亲情或责任取代,这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结局,所以也有过来人说,白头偕老是靠忍的。

人世间爱情与生死一样是最极其容易的事,也是最公平的事,它可穿越穷人的草棚以及王宫的殿堂,它可以冲破生死,富贵贫贱。说的便是产生爱情十分容易,但是维持它却极其不容易。读《茶花女》的序言中有心理学家研究过,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热恋顶多不会超过六个月,那六个月以后他们是靠什么在一起呢?是彼此的承诺与信任,还是依靠不断地自我提醒,或者是因为人性对感情的饥渴以及逃避孤独的借口?

人这一辈子爱情大事要学着权衡谨慎选择,因为它并非儿戏,关乎道德,良心,责任,更关乎个人自己一生的幸福。几多人往往在选择以后不曾后悔呢。但冥冥之中那位,必定在那里等你。经历爱之后一起经营爱的那位真是月老牵线的那一位吗?爱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么是苦于终成眷属的厌倦,要么是苦于未能终成眷属的悲哀。

当你真正长大懂事的时候才知道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爱人是什么样的,由不得你肆意,由不得你后悔,因为重新选择意味着背叛,意味着移情别恋,意味着喜新厌旧。奉劝年轻的饮食男女年龄稍大一些再谈情说爱,你一时的冲动所迷惑不及长大成熟的时候好好的掂量,可以认真的比较,确实找到一个真正合心意的另一半。人生一世谈何容易,有些事错了便是一辈子的遗憾,而且还很难再回头重新来过。还有人说婚姻的感情可以通过结婚以后培养,但是谁敢保证培养后的成败,两个人能否真正合适而不是因一时的迷恋,一时的随性。一生幸福就是像在下赌注。

相信有很多人,在遇到自己认为的灵魂伴侣时,总觉得她不食人间烟火,有种神秘而又与自身契合的感觉。但你却忘了,她终将会在你心里落入凡尘,会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表露出自身原本便有的“劣性”。而那时你可能盲从,更可能悔恨当初的选择,但都已经为时已晚。碰触婚外恋者更是玩火,记得有人曾说:“不要在爱情里寻求所谓的新鲜感,因为你会掉入新鲜感的轮回从而无法自拔”。寻求所谓的浪漫仅仅是昙花一现,到最后都只是平平淡淡中过生活。

已入围城之后的男女,聪明的人是要多看看自己身边有什么,而不是一味的在意自己没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你更有利于爱你的人。莫要太过纠结,大可不必为爱痴狂,而是要为爱成长,只有这样或者可以坚守爱情。台湾女作家亦舒说,若没有爱情,就要很多很多的钱吧。但是可怜的你,若是连钱也没有,就试着锻炼自己拥有健康吧,毕竟金钱和爱情皆为身外之物,为了活着而罢手,为了生存而释然。人生越往后走越会发现,我们都是逐渐在与孤独的自己和解。所谓人生的圆满,就是把命照看好,将灵魂安顿好,在不违背天地之道的情况下,成为一个自由而快乐的人,这才是更自然、更真实的人生。


ㅡ  END  ㅡ

作者简介:一片叶子。事如春梦了无痕,逝去的时光,若不以笔墨记下来,便了无踪影,未免辜负苍天厚爱。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资治通鉴》读书笔记
  • 下一篇:《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