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读《为何爱会伤人》有感

2020-09-14 08:17:02  本文已影响人 

读《为何爱会伤人》有感

虽然或许单从我的角度再去反刍一段失败的关系是有失公正性和客观性的,但是这本书让我十分感同身受,也乐于赞同其中对于某些思想行为的解读。

“徐志摩眼中的林徽因,虽唯美得脱离实际,但只是诗人幻梦中一个无瑕的影子。自己塑造的,只有自己能看见。” 我一度很讨厌徐志摩,从我知道了陆小曼的故事之后一直如此,虽然少年时我也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这样的文字所动容,但是被浪漫情绪充斥的诗人让我感到矫揉造作和极度的自私和虚妄(个人情感)。

我意识到我曾遇到的人也是这样的,他看上去老实、干净、赤诚,但实际上是一个虚妄且矫饰的一个人。我不喜欢徐志摩这样的所谓诗人。他没有海子的广阔,没有木心的纯粹,他把爱情作为才情的把戏,看不到真正的别人。

和这样的人相处,是缺少真实感的。所以我现在不敢说我遇到的那个人是赤诚的,因为他并不“诚”,他活在对我的幻想和对世界的幻想中,这样的联结是糟糕的。我庆幸自己斩断了这段关系,虽然这让我一度重新陷入自我怀疑,变得更加自卑和茫然,但是至少我终于从被投射的“美好化身”中挣脱出来,拥抱那个原本的真实的我。

关于“两次童年”,以及书中多次提到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一直蔓延到孩子对伴侣的选择上,我还没有切实感受到这种影响。或许是因为我的童年在我的记忆中还算完满。

一次偶然,做了九型人格的测试,测试结果属于第七型人格,里面提到第七型人格的童年是美好的。 应该是这样的。虽然我不知道是否有某些灰暗的记忆被埋藏在潜意识里,等着在以后的日子里蹦出来彰显它的存在。 

虽然童年并未对我造成什么情感创伤,但是我与母亲的关系从某些角度来看确实是符合书中所讲的一些内容。我母亲是一个掌控欲较强的人,为人也强势,对于家中的大小事务有绝对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所以我在意识中也要做一个掌控者,但是我也依赖于另一方。 姐姐现在所处的状态就是如此的。她对于小家有掌控权,但偶尔也向伴侣流露出小女人的姿态。

我还没有比较完整的对于未来的设想。现阶段对于另一半的想象只有:长得好看。或是其他的外在条件。

我很庆幸我是在大学时期遇到一个喜欢将自己的幻想投射在别人身上(或许是这样)的人,他身上有很多书中描述的糟糕的配偶的特性。 

我曾提到过,他会不询问我的需求而为我付出,结果就是我会糟蹋他的心意,而他会失望。

书中对这样的付出有了解释。

“百分百地付出,看似非常伟大,但其实是一种很深的自恋。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没有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而只是自顾自地付出。”

“真爱是一定要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从而一定要看到对方的真实需要。”

“在感情中一味付出且对恋人没有丝毫要求,有时还隐含着这样的信息:我既然已经做得这么完美,我是问心无愧了,那么我们的关系中再有什么问题,都不是我的责任,而是你的责任了。”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他对我好的时候,我感受不到爱,反而有时候有压力和苦恼。

而且我总感觉他还有很多潜在的风险会在之后暴露出来。 比如他对我的依赖感是不健全的,是孩子对母亲的依赖,是希望被无尽疼爱的依赖。我想可能他的原生家庭中母亲没有扮演好母亲的角色,而这些历史是我所不知道的。虽然我比他大了几个月,但是我并不想作为大姐姐去呵护一株“祖国的花朵”,也许就是这样的不契合导致了结束。

当然,我也不能将一段失败的关系的错误全然归结在一个人身上。

“有部分人,等意识到对方将提出分手时,会争着先提出分手……这些抢着提出分手的人,内心的安全感相对较低,他们很惧怕被伤害。”  他是这样的。

“其实在很多情形下,等着对方提分手的人,并不比抢着提分手的人更有‘良心’,更懂得爱。相反,等着对方分手的人,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其实是不想承担‘做坏人’的恶名和责任。”  我是这样的。

但是我要为自己辩驳的是。 我很珍惜被爱,也时常觉得自己何德何能能被父母之外的人付出,所以不先提出分手于我而言是对对方的责任(这怕是一种狡辩吧),或许一年之后我还是会提分开,那也是在无法真正磨合之后止损。

“我们对爱都是缺乏自信的,或者说,我们在爱面前都会感到自卑。”  确实是这样的。我有时候相信爱情,有时又强烈怀疑一个人爱你的动机,对于自我的被爱的能力非常不自信。

被爱的能力,这让我想起了王尔德的爱人波西,他有很强的被爱的能力,虽然他没有爱别人的能力,但是他所拥有的被爱的能力就是对王尔德的爱的最大回赠。

现在我意识到,一切亲密关系的建立都是极难的。因为它不仅是和另一个人的相处,更是与真正的“我”的周旋。有时候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被某些历史性的原因所操控,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童年或者是在亲子关系中所缺失的部分正在亲密关系中轮回。

但是不管如何,我仍然期待用一个真实的我,换另一个真实的爱人。

我期待落地的、纯粹的、有真实感的爱。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小米传记《一往无前》读书笔记
  • 下一篇:《格局》读书笔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