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极端的年代》读后感

2020-09-08 08:40:41  本文已影响人 

《极端的年代》读后感

知人论世,在读这本《极端的年代》之前,我首先查找了作者霍布斯的资料。惊喜的发现,霍布斯其人原来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这刚好与我要阅读的章节相匹配。

  这一章讲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俄)的制度、人民的生活等,期间还大量夹杂着作者对于这些制度和这些领导人的评论看法。作者对于这些制度和领导人们虽各有褒贬,但整体来说,这个“现实中的社会主义”还是不称作者的心意。正可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其实联系到作者的身份,这一切也就不难解释。霍布斯是为数不多的坚定信仰共产主义的英国人,他的心中所信奉的大概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的产物难免与设想有所偏差,对其不满也就合情合理。还有就是,苏联的制度和领导人确实有一些问题,要不然为什么人民的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呢。

  

苏联的制度,从斯大林开始走向了僵化,盲目的举国体制,绝对的服从中央,甚至于令人浑身发怵的红色恐怖,这一切确实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中学历史老师给我们所有人的答案很简单——“苏联并没有找到适合其国情的制度”。我很佩服第一个总结出这句话的人,但是究竟什么样的制度符合苏联的国情?这个制度它到底还是不是社会主义制度?

我们的国家也是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这就使我对于国家的体制更加的感兴趣。我经常会去思考我们国家的制度到底合不合理。我们的国家经过改革开放,发展出了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也在不断地发展,似乎这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典范。但是我还听到过这样一种声音——中国人心浮气躁,盲目追逐利益,改革开放失败的地方就在这。确实,我们真的可以发现,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就有这样的理念,我们只管哪只猫可以抓住老鼠,却不管这只猫到底是乖巧还是乖戾。市场经济高度发达,资本家纷纷冒头,甚至所谓的“996”理论还有一大群人去支持,使我不由得想到了改革之初,人们关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讨论。然而再纵观历史上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苏东剧变,朝鲜的闭塞落后,中国现在的发展给很多人带来的迷茫,甚至于存在于很多社会主义国家之中的红色恐怖:大肃反、文革、红色高棉——这又不得不让人发出疑问,马克思所言科学社会主义是否真的完全可行?

当然,这些疑问只是我个人的思考,我也无法对于任何一个问题下定论,但是我想说,我们需要像这样思考,需要有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当我在看这本书时,我会想它为什么叫做《极端的年代》,在看完时,我突然觉得当今的年代也是一个“极端的年代”,特朗普上台、英国脱欧、逆全球化的声音不断高涨、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思潮抬头……李颖老师认为这是由于民主权利的滥用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我很认同老师的观点,但是我想从微观的角度讲一讲,我觉得这是因为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大众真的太过于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网络发展了几十年后,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被动的接收我们所看到的信息,而不习惯了我们从古至今最擅长的事情——思考。所以人们听信政治家的言辞,看待问题浮于表面,一群这样的大众行使了他们的民主权利,投出了本该庄严的一票,那么出现如此荒谬的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人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是如今,我们拨给眼睛的时间太多,留给心灵的时间太少。我们总是打开窗户,却忘了扫一扫心房里那层尘埃。为什么陕西省图书馆门前没有雕出一本厚厚的书,而是雕了一个思想者,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如今值得我们再次拿出来探讨。

    可能有人会说,你一个十八岁的毛头小伙子,有什么资格对于马克思的研究成果以及人类的历史指手画脚。但是请大家想一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发表《共产党宣言》的时候,一个30岁,一个28岁,他们在十八岁的时候也一定批判过亚当·斯密、费尔巴哈等人,也一定研究过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批判了当时处于上升势头的资本主义制度,所以才有了如此伟大的研究成果。

我想说的是,我们一定要去独立思考,也许我思考的结果是废纸一张,但我思考的过程一定是最珍贵的宝藏。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幸福的勇气》《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 下一篇:《父母的界限》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