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整本书阅读指定的是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这是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全书由12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
《乡土中国》深刻剖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国情,提出了差序格局,礼俗秩序等概念,是中国国情、乡情、民情的学术性报告。7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中国经历了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的转变、计划性的领导管理向市场化的法治管理的转型,已然与封建时代的乡土社会相去甚远,但是今天出现的很多问题,如贪腐现象、人情关系、故步自封的心态,都带有乡土社会的残留。同时,在急速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也丢失了很多优秀的传统,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乡土中国》仍以强烈的现实性再次引起人们的思索。“正确地了解过往、现在存在的以事实为依据的情况,将有助于引导这种变迁趋向于我们所预期的结果”,费孝通先生如是说。以下所选文章为高一学生读后感,通过文本及文后点评,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乡土中国》的基本内容,也可以学习如何进行读后感写作。
绵延家族事业,稳定两性情感
——读《乡土中国·男女有别》有感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中学西校区 郭佳瑶
读完费老的《乡土中国》,我体会到中国传统社会里有一种特别的体系,支配着乡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男女有别》这一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男女有别》主要阐述了中国传统里感情定向的基本问题。书中提出下文的两种文化模式,费孝通对于这两种文化模式——“阿波罗式”和“浮士德式”做了详细解释,分别用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作为例子进行对比,阐明了这两种文化模式。
“阿波罗式”产生了“男女有别”这一概念,也就是其在乡土社会中取得稳定的原因。乡土社会中男女分工明确,男耕女织,男女在生活上处于隔离状态,就能避免发生感情,这就是男女有别原则。“男女授受不亲”固化在乡土社会的思想里,乡土社会里男女只需完成生育事业,按一定的规则分工合作,无须有感情;即便有,也只是维系家庭的亲情,维持着家族事业的稳定。
“男女有别的界限,使中国传统的感情定向偏于同性方面去发展”,这是费孝通先生对乡土社会里男女关系的理解。乡土社会里男女形态延续为事业社群,即为家庭。中国的“家庭”一词,有“安居”和“乐业”的意思,是以血缘为纽带和男女婚姻结构组成的家族形态。
而“浮士德式”文化模式恰恰相反,浮士德式作为现代社会的感情定向,与乡土社会不同的是:它强调两性关系在创造中统一。浮士德同时也是感情的象征,它讲究心理上的契洽,追求灵魂上的伴侣。乡土社会通常都讲究门第、父母之命;现代社会则相反,现代社会充满竞争冲突,需要人不断认识、接触外界,打破隔离,因此也不存在男女有别。男女之间不存在差异性,女子也一样能读书,在外工作。乡土社会是一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与之相反的浮士德主导式的现代社会男女关系较为自由。
诚然,浮士德式讲究推陈出新,但其打破了乡土社会的稳定,而乡土社会中家族事业绵延得以维持,却是浮士德式没有的。
我们要在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寻求统一,不但做到维持绵延家族事业,稳定两性情感,还要走出一条真正符合新时代发展特征的新道路。
老师点评
图片
本文通过乡土社会中两种文化模式的对比,揭示“男女有别”原则存在的原因和必然性。叙述自然,结构紧凑,衔接连贯,中心突出。但如果能用社会事例或文学现象加以说明,可读性将大大提高。
(指导老师:陈丽华)
以“私”去论差序格局
——《乡土中国·差序格局》读后感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中学西校区高一(c301)班 张露梅
《乡土中国》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抽象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里的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差序格局”了。作者费孝通先生在《差序格局》开头中说到中国“乡下佬”最大的毛病是“私”。在中国,“私”引起的问题是很普遍的。这一点,无论是在中国的城市还是在农村都极为突出。费先生举了几个例子,说虽然文人墨客把苏州比作中国的威尼斯,但苏州的河道是很脏的,大家什么都往里倒,因为小河是公家的。再比如,几家合住的院子,公共的厕所没有人去收拾清理……那么中国人真的天性自私、落后无能吗?其实不然,费孝通先生在文中举了南洋华侨在商业上的成就,中国人对于自家的事,抓起钱来拍起马来比哪一个国家的人能力都强。其实,这里所谓的“私”的问题确是个群己、人我的界限怎样划分的问题。那么问题又来了,如何解释“私”的现象与问题?
为了探究“私”的问题,作者把社会结构的格局也考虑了,这里有两个名词——团体格局与差序格局。西方的家庭通常指夫妻二人和未成年的孩子,如果夫妇二人没有孩子就一定不会用“家庭”这个词。而我们中国的家庭就包罗万象了,七大姑八大姨叔叔侄子一家子,任何想要拉入自己圈子的人都可以是自家人。例如,贾家的大观园中,可以有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从这就可见,西方团体格局界限分明,作者将其比作捆柴式;而差序格局则是界限模糊的,费孝通先生用了一个比喻“投石击水,不出波澜,也泛涟漪”,投出去的石子是自己,周围泛出的那一圈圈的同心圆则是自己引起的社会关系。即使是兄弟姐妹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社会关系,这个圈以自己为中心逐渐向外扩,越大越远,圈子与圈子间也会有不同性质的交集。这就是差序格局与西方团体格局的不同。而在差序格局社会里,交情、人脉、关系似乎更重要。所以每个圈子会因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就拿与朋友的交往来说,你在初中、高中、大学交的朋友时间与地点是不同的,但是在这个圈子里面,最靠近自己的可能是大学朋友,因为他们离你所处阶段相差不远,而初中、高中的朋友则会随时间流逝而记忆模糊——当然也不乏有那些感情真挚、牢固的朋友还在靠近“己”的波纹里。
我们回到“私”字上。通过前边的举例,我们可以知道,“私”说的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管不了别人,只能管自己。所以我们所遵循的道德标准是“克己”、律己、推己及人、廉洁奉公等,这就是差序格局中公和私的相对性。差序格局未尝没有精华,中国人偏重爱自己,爱家人,爱亲戚,爱社会,爱国家,同时注重个人修养,注重作风问题。差序格局也使中国的家庭更加稳固,长辈能够很大限度影响晚辈的事情,上级也能约束下级的行为,使得社会整体更有条理。
最后,我想说的是费孝通先生所引出的差序格局概念是建立在中国自古以来的农耕国家小农经济前提下的。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早已有了现代国家意识,很多意识都可以慢慢地改变和适应。民族性这个东西会随着社会变迁而有所改变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它会越变越好,越变越适合我们当代的生活。
老师点评
《乡土中国》作为一本学术著作,要去读懂并不容易,尤其作为社会生活经验比较单薄的高中生。其中章节《差序格局》概念亦是艰涩。
作者做到了构思巧、思想深。首先她能够做到深入浅出,抓住概念的核心特点“私”帮助读者去读懂与整体把握;结构上思路清晰,层层递进;最后对差序格局影响的一分为二表述具有辩证思维,再进一步表明这一概念特点的建立基础,随着时代变迁正在悄然改变等,都体现了一定的思想性。
(指导老师:华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