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范文

《爱弥儿》读后感范文精选

2021-09-25 08:20:23  本文已影响人 

《爱弥儿》读后感范文精选

《爱弥儿》读后感

最近读了法国教育学家卢梭的旷世名作——《爱弥儿》,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

“出自造物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卢梭主张的教育观念,即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而如何来平衡好孩子的现实压力和保持天性自然,的确也是我们家长迫切需要解决的困惑。

卢梭崇尚的自然教育,渴求孩子的“个性解放”,蔡志忠也曾经说过:“让孩子快乐地成为他自己。我们家庭的教育也要遵循孩子的兴趣和尊重孩子的感受。但是遵从天性自然在现实中做起来感觉挺困难的,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把握好手中教育的罗盘,朝这个方向努力!

如今社会上教育内卷已经成为了常态化,虽然政府颁布多项举措来缓解家长的焦虑,以期望改变教育内卷现状。但是家长们切身感受到了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将来被社会淘汰。于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肆行,家长陪着孩子穿梭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辅导班之间,肆意侵占了孩子们玩耍的时间,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现在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已经开始有了独立的想法,需要被尊重,被肯定,我们家长需要的是像朋友一样与他们探讨未来,给予他们试错的勇气,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上既要顺应孩子的天性,也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给予正确的引导,不能只是一味的保护他们,更需要教会他们如何去保护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适应现实的社会。

以前,在教育内卷的影响下,有一段时间,我也偏离了教育的轨道,没有遵守孩子的天性,将我们大人的期望强压给了孩子,一度使孩子失去了快乐的源泉,每天只一味的上课学习,他的脸上再也看不到笑容。某一天,突然惊觉孩子好像很久没有笑了,我开始反思自己,反思我们的教育,反思我们对孩子最终的期望,难道我们对孩子只是希望他考试成绩优异,只是希望他能够考上某一所重点初中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期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开始聆听孩子的梦想,尊重孩子的选择,寻找孩子快乐学习的源泉,他又开始有了笑容,更神奇的是他的学习没有下降,反而有了提升,那一刻我明白了,发掘孩子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比一切的填鸭式学习更有效。

所以,我们的教育既需要保持孩子的天性自然,但同时也需要我们平衡好与社会现实的关系,这样才能创造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明确教育的目的,既要遵从孩子的自然天性,教给孩子生活的技能,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又要结合我们的社会现实,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这样,当孩子走向社会,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会有自己的目标,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爱弥儿读后感

陈一爸爸

许久没有读书,尤其是如此长篇的、还是专业性较强的书籍。等终于鼓起勇气,利用三个长夜粗读了一遍,也是一知半解。知道自己理解不够深刻,甚至大有些偏差,又赶忙查百度刷了几篇读后感,才写下这些文字,匆匆总结,不及万一,大致想说的落笔还显苍白,权当是做个学习笔记了。

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1762年首次出版《爱弥儿》这本教育学著作,一下子引来多国教育学家们的热议,其影响力之大,以至于过去了这200多年,我们依然能在其文字中感受到那种强大的力量。

首先卢梭提到:不要因为上学,而牺牲其他生活中的美好。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活泼,这是他们变得聪明的源头。并且要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兴趣之后在深入研究学问,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对于这个观点,我是很接受的,毕竟所有的学习都应该是让孩子们在未来生活中能变得更美好,而不是因为学习导致他们的生活变得沉重甚至痛苦。好在我们现在也的确这么在做,也希望在有了理论依据后一直保持。

而对于家庭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卢梭提到,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的毒害的最好良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拥有健康家庭的童年,是孩子保持理智的最佳环境。

作为父亲,我们有责任将其抚育和培养,直到其真正融入这个社会,成为一个有价值有思想的公民。

孩子读书,其实是很辛苦的事情,早起晨读,晚上自习,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也会在未来社会的创造和竞争中,拥有较大的优势。我们在注重孩子身体锻炼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思想锻炼,还需加强劳动,卢梭也曾说没有劳动的成长,就不可能获得正常的人的生活。

但其实真正的教育是用行动去为孩子树立榜样。

再就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老师在孩子们成长中的重要性,卢梭曾说: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可见卢梭在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对教师的侧重。所幸,陪伴孩子们的教师都很年轻,彼此的相处欢乐平等且富有爱心,这种相互之间的信任也让孩子对未来的生活,建立了理想人际关系的基础。

还有就是面对诱惑,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未来走向社会,我们的孩子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引诱,但如果我们能够在成长期就为孩子建立起正确的认知价值观,那么他们未来分辨是非的能力及自制力就会更胜一筹。

人生就是一场旅途,目的地其实是一样的,但如何观赏沿途的风景,并以什么样的心境和状态,经历人生,才是我们应该引导孩子的。毕竟,对我们来说,旅行的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读《爱弥儿论教育》有感

应宇轩妈妈

常听人说,如果想了解卢梭,不读他的《爱弥儿》系列是不会深刻理解他的教育理念的。这个暑假抽空读了这本书,更让我体会到教育“回归自然,发展天性”的重要性。书中提倡的自然教育,只有经过博爱、平等、自由的教育,才能使儿童的心灵及早地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

我们中国式的教育,尤其在老一辈中,有太多的漏洞,比如为了让孩子听自己的话,吓唬孩子,你如再这样做,妈妈就不要你了等等诸如一些类似的话,这是一种威胁,目的是让自己能够轻松一点,在压抑孩子的天性。

等孩子上学后,学习好的就是家长心中的好孩子。在我自己还是学生时,曾斩钉截铁地说过,以后我的孩子不会将学习作为首要任务,要快乐地成长。但随着大环境下,有时不由地会把成绩来作为评判的标准。就像樊登说的,重要的不是成绩多少分,而是孩子的求知欲,他在学习过程中,求知欲得到了满足,他感到开心,自然而然自己就想更加深入地学习了。

人是复杂而矛盾的。深知这一点的我们,怎么能这么简单的只要孩子学习好就可以了呢?他们也有各种各样的情感和需求,早晚也要离开父母的保护伞,成为独立的人,拥有自己的人生。难道只要会学习,他就完整了吗?答案肯定是不,身为父母,做好自己,引导孩子健康成长,而不是控制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成长。

我一直觉得,为人父母最大的成功,是能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英雄,是他会希望自己在未来能成为你或者找到如你一样的伴侣,为此我们一直努力,大家共勉。

读《爱弥儿论教育》有感

钱锦骋妈妈

今年暑假经俞老师推荐看了卢梭的《爱弥儿》,这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让我很有触动的是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要按照儿童的天性自然地发展。

作者认为教育要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年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对照自己,无论从工作还是生活上都切身感受到当今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还未懂事的时候,以至于将来被社会淘汰。于是每天都生活在焦虑和紧张之中。

我家的孩子目前还处于静待花开的阶段,除了上课不太专心、作业效率不高、对考试分数不太敏感以外,其实还是属于比较乖的孩子。他没有沉迷网络游戏,没有对电子产品有过度依赖,也没有排斥对于之前双休日被安排的兴趣班,他阳光、开朗、热情,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比赛,作为课代表有较强的责任心,他喜欢阅读,知识面比较广泛,除了买书对于物质没有太多的需求,平时给他零花钱,他也从不乱花……作为家长我既着急又欣慰,其实内心很想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但社会就是这么现实,作为一名HR每年看着应届毕业生不是985、211就是海归,且入职的比例一直攀升(今年已达30:1),实话说很难不对孩子进行干涉,因为我怕,怕属于他的那朵花还未排上绽放期……

看完此书,我静静地思考。作为家长,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长,我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出发点肯定毫无疑问是为孩子好。但换位思考,对于他而言,他的生活其实也有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是无形中产生的,因为家里有6双眼睛无时不刻的盯着他,他的一举一动都是被“监督”的状态,他会感到紧张,也许还会透不过气来。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有他独一无二的认知过程,他并不是能够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我需要努力平衡好来自社会的压力与践行好教育的目的,我坚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他获得幸福。

这个暑假,相信有很多家长和我一样,对于教育新政的实施,有喜有忧,喜的是从国家层面已意识到教育体制的优化刻不容缓;忧的是双休日我们将何去何从?冷静思考过后,我想凡事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从容的应对“自然的存在”,平衡好来自社会上的压力,回归自然,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将尽可能尊重孩子的意愿,更加注重孩子的思想情操的陶冶,用心引导鼓励孩子去发现和体验身边的美,进一步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他克服困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在学校生活中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们遇上了改革的浪潮,有机遇也有挑战。唯有积极努力,唯有全面发展,才能不负国之栋梁之使命!

《爱弥儿论教育》读后感

覃事成妈妈

《爱弥儿论教育》是一本教育名著,是由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所著。里面虚构了一位贵族子弟爱弥儿的人生经历,来探讨人从出生到成年所将经历的自然反应和人为教育。他强调:人从出生时裹在襁褓里的婴儿,到儿童,到青年,到成人,发展,都应该顺应自然教育,回归孩子;成长,需要遵循自然规律。所有的东西,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人的手里都变坏了。

读了这本书,我非常喜欢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要顺应孩子自然生长,不能人为的把他们绑的一动不动。

文中作者喜欢把孩子放在乡下,认为乡下的空气是清新的,乡下的人是最淳朴的,吃的,穿的,用的,都来自于最天然的材料,孩子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成长,可以近距离接触大自然,感受跌倒的疼痛,感受亲手的触摸,这样,孩子所学的知识都来自于大自然的教育,真实,淳朴。相反的,城市里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各种各样的人为教育束缚着,他们没有自由的空间,没有清新的空气,接触的所有事物都是人为安排好的,被迫养成的习惯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孩子是一个独立的,自然的个体,他们只有自由自在的,才是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在大自然中,会跌倒疼痛,需要让他感知痛苦的滋味,才能慢慢地经受更大的疼痛,去经受生活的磨砺。只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滋味。这里教会了我们要把孩子放在大自然的环境里去,去感受教育的精彩!

第二,父母需要自己亲自哺育,教育孩子,而不是花钱请奶妈子,保姆,家庭教师来替代自己的职责。

乡下的孩子,都是父母亲自哺育,陪伴,自然教育,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孩子的性格平和,不急躁。但城市孩子的父母都不愿意亲自哺育孩子,而是花钱请奶妈子,保姆,家庭教师来替代自己的职责,这其中就有很多的弊端,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会有很多不好的心理问题,性格孤僻,内向,急躁等。所有这些,是三百年前卢梭时代的真实写照,延续到今天,也正是现在社会的真实反映。这是在告诫我们父母论陪伴的重要性!

第三,成人的态度和行为造成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文中提到如果孩子天生就爱无缘无故地啼哭,我就让他白白地哭一阵,得不到一点效果,这样,就可以很快地使他擦干眼泪。只要他在哭,我就不到他那里去,他不哭了,我马上就跑到他的身边。不久以后,他呼唤我的时候就将采取停止啼哭的办法,或者,要哭也至多只哭一声。因为孩子们是根据信号可以感觉的效果来判断其意义的。如果孩子一哭你就满足他,孩子就会成为家中任性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一哭你就训斥他,孩子就会成为卑怯,胆小的小奴隶,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其实背后是成人的态度与行动所造成的。孩子摔跤同样如此,成人镇静,孩子也会很镇静,会勇敢地面对痛苦,而一旦成人急急忙忙地样子,孩子会更加害怕,更加觉得疼痛。

就如今,新教育时代,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过于迫切,让自己的孩子在尽可能比别人少的时间里完成比别人更多的是知识学习,占用了孩子大部分的时间,父母的教育的过于紧张和焦虑,传递给了我们孩子,孩子就如同是学习的机器,只追求文化课分数的提高,牺牲了儿童的本性和身心自由发展,导致教育的失败。

整个教育,应该是来自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结合,去接近教育的成功。文中的爱弥儿是幸福的,因为他有一个懂他的“教育者”。作为承担孩子教育的老师,家长,都不妨来读读这本书,读了这本书后,就会对教育有个全面,系统的体会与感悟,从中寻找教育的真谛。

返回读后感范文列表
  • 上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作文范文10篇
  • 下一篇:《彼得潘》读后感心得6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