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狼的故事》读后感
	        《笨狼的故事》是一本适合儿童阅读的童话故事,由一级作家,教授汤素兰所著。内容主要讲述了一只笨狼在森林中的一系列滑稽可笑,看似笨拙的行为,隐喻了儿童成长的历程,隐喻了人性中的好奇、乐观、善良、包容、坚韧等本性,也描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专注力不足,自控力差,对人性中恶的东西缺乏警惕性,也缺乏对自然环境全面的认识等。可是在给小外甥读的过程中,却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那些看似滑稽可笑,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一路走来的缩影呢?谁内心又不住这一个长不大的儿童呢?看起来啼笑皆非的举动又何尝没有我们的影子呢?
比方,笨狼都能把自己给弄丢了。现在想一想,我是谁呢?人都是在与外界的互动中认识自己的。我是孝顺的儿女,我是朋友的闺蜜,我是弟弟妹妹的二姐,我是贤惠的妻子,我是公公婆婆眼中的好媳妇,我是虎妈,我是一名教师,现在我是狼外婆,等等,等等,所有这些互动中的角色是我吗?是,但不全是,因为有些角色一出生就有了,有的随着年龄的增加才有的,那么这些角色能够伴随我们一生吗?其实,随着互动的人的离开,这些角色就不存在了,那么我自己还存在吗?当笨狼的爸爸妈妈离开后,笨狼翻箱倒柜找自己,还有当笨狼从警察局出来胖的自己也怀疑是不是笨狼。
我们何尝没有这样的经历呢?当我们总是做不好一个贤惠的妻子时,我们是不是也是焦虑、苦恼,是不是也是求贤问道,是不是也是偷偷怀疑自己的无能呢?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在用各种世俗的标准要求自己呢?当我们想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却因为各种原因只能在自己不喜欢的领域里熬着,是不是也在迷失自己呢?在这一生中我们是不是也会经常丢失自己呢?
今天上午在得到APP上听脱不花和北大历史教授赵冬梅及其儿子佟浩然的长谈。作为教授的赵冬梅遭遇要和自己兴趣在一起的儿子佟浩然,这是一个典型的在青春逆反期的孩子,好在有智慧的大学教授的妈妈,双方从对抗到相互退让,再到最后妈妈退出,双方和解,最终相互成就。可见要坚持自己,要和自己兴趣在一起该有多难。
还有,作为成年人,过来人,尤其是作为父母,作为老师,经常会用自己的经历,自己认为对的生存方式刻意要求孩子和学生,甚至强加给孩子和学分,这样造成有的孩子成为两面人,有的孩子虽然成为了我们想要的人,却痛苦一辈子,而更有倔强的孩子离家出走,跳楼自杀,等等。
可见,我是谁,这个问题是一个哲学层面上的问题,作者在文中最后也是让笨狼离开了森林小镇,这一行为隐喻了儿童的成长,也隐喻了对自我的寻找和重新定位。
但是,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不论跟人在一起还是跟事在一起,都应该是和自己在一起,用乐观的心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包容的外界事物的不可意料和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过一个豁达大度的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