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乡土中国》有感
我读的是“礼治秩序”这一章,讲了礼治与法治的区别和一些现象。
书里提到,礼治、人治与法治存在差异,通常人们认为西洋是法治社会,而我们中国是人治礼治的社会。
法治的意思呢,就是法律本身统治和维持社会的秩序。这是它的作用。就是说社会上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根据法律来维持。法律的执行仍然需要人。我理解的意思是法治是人依法而治。
而中国的乡土呢,可以说是人治、礼治,就是两人之间有一个约定就可以。比如说,我和你要干一个什么事,我们相互有一个承诺,承诺后就一定会做到的。这是中国礼治的一种治理方式。
没有法治治理的话可能有一些缺陷,就比如说人们没有拘束,就会肆意地干事。但是呢,中国人是要讲礼的。礼是社会公认的一个规范。只要你做的是礼,就是对的,比如说一些葬礼什么的,我们都是要以礼、最严肃的状态来做的。
但是有一些礼是比较残忍的,比如说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要在葬礼里被人用火烧死。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在小说里常看到杀人祭旗,这是军礼。但是现在看,这种礼就是非常的残忍。
在一些乡土社会中,一些大型的传统礼习,大多是口口相传、代代相传的一些知识。书里讲,一个小婴儿一直哭不停,不好处理,可是一个老奶奶说,拿咸菜和包上蓝青布擦孩子的口腔,就可以治这种病,两天就好了。老奶奶的经验看,说这是有一种寄生虫会寄生在孩子的嘴里,吃奶的时候会发红,不吃奶又会饿,是这样闹的。
礼,在我的生活中也非常常见,比如在小学阶段,小朋友之间说借一个东西,说几天后就还,约定好了,几天后呢,果然就会还。但是也不都是这样的,有一些时候人和人之间可能信任还没有建立的很好,就要互相写一张借条,不然有可能双方都抵赖不还了。
但是呢,礼治与法治这两种其实各有各的好处。像法治,其实就是一种属于是一种规范,这个虽然是人制定,但是这个法律要规定人和人之间做事要有规矩,要在一个法律的框子框起来。而礼治呢,我感觉它是一个属于比较开放性的吧,人和人之间是靠承诺、礼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