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我见过不少痛骂贪污的朋友,遇到他的父亲贪污时,不但不骂,而且代他讳隐。更甚的,他还可以向父亲要贪污得来的钱,同时骂别人贪污。等到自己贪污时,还可以“能干”两字来自解。这在差序社会里可以不觉得是矛盾;因为在这种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
团体格局的社会里,在同一团体的人是“兼善”的,就是“相同”的。孟子最反对的就是那一套。他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墨家的“爱无差等”,和儒家的人伦差序,恰恰相反,所以孟子要骂他无父无君了。”
说到墨子的兼爱,这完全不符合中国基于亲属关系形成的社会结构,也难怪墨家的思想传承远远比不上儒家、道家,甚至连法家和兵家都比不上。
“把浮士德式的两性恋爱看成是进入生育关系的手段是不对的。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这和友谊不同,友谊是可以停止在某种程度上的了解,恋爱却是不停止的,是追求。这种企图并不以实用为目的,是生活经验的创造,也可以说是生命意义的创造,但不是经济的生产,不是个事业。恋爱的持续依赖于推陈出新,不断地克服阻碍,也是不断地发现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结果。从结果说可以是毫无成就的。非但毫无成就,而且使社会关系不能稳定,使依赖于社会关系的事业不能顺利经营。依现代文化来看,男女间感情激动的发达已使生育的事业摇摇欲坠。这事业除非另外设法,由社会来经营,浮士德式的精神的确在破坏这社会上的基本事业。”
想想中国广大农村甚至城市里的夫妻,是不是都把相敬如宾当成夫妻相处的最高境界?
“敬”之一字就代表了距离,“宾”则是客气与冷静,没有任何一种亲密关系会有这种距离感。
《中国》
昨天一口气看完了纪录片《中国》
从孔子问礼老子到隋朝建立
与其说是讲中国
不如说是分析中国文化是怎么形成的
生于战国乱世的儒家和道家思想
远远没有法家和兵家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这就好像一个乞丐只想着怎么才能抢别人手里的馒头
你却跟他说我能教你怎么做海鲜[破涕为笑]
幸好有孟子的薪火传承、荀子的变通融合
说实话我之前一直不知道原来李斯和韩非是儒家弟子[捂脸]
秦通过法家兴起又因为苛政覆灭
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有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吸收前面被自己推翻的朝代的经验教训
虽然有时候会矫枉过正
比如汉朝之初的无为而治
差点忘记原来还有皇帝把道家当做治国之道
但这只能维稳却不能兴邦
于是汉武帝最终还是选择已经发展成熟吸收法家思想并且重视等级关系的儒家作为治国之本
之后的统治者都在不断寻找着治国之道
北魏选择让自己融入汉族
西魏以儒家复周礼打败了本来强大的东魏
证明了这套管理制度的优越性
南梁把印度佛教本地化
把本来远离世俗的教义改成森严的戒律
与儒家结合成为国家统治的工具
陶弘景甚至给神仙世界都按等级排了序
谁说中国人没信仰呢
几千年的儒道释三家融合而成的中国文化就是刻在 DNA 里的信仰啊
就连常用缘分一词来源于佛教
纵观中国上下几千一直在不断的寻找适合这片土地的思想
如今曾经百家争鸣的各家已经很难分清彼此了
如果这些人活在现代一定会对中国特色这个词感到欣慰
东方这片土地上长出来的果子和西方的是如此不同
以至于有人说这是人类社会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
东亚各国重视血缘、亲缘关系
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稳定的社会关系
有些人在这样的社会中活得很痛苦
最近网上有个词叫应润尽润
就像极少数欧美人特喜欢中国文化一样
有些人喜欢西方文化也很正常
那就换一片土地去生长就好了啊
真正的文化自信就是要接受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应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