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乌鸦》读后感
贾紫嫣
千年来,鼠疫、霍乱、天花等传染病不知掠走多少鲜活的生命。灾难面前,人人听天由命。正是在这特殊的背景下,生死关头,人们的本能作为更能体现出人性的冷暖。迟子建的《白雪乌鸦》,正是以1910年哈尔滨爆发的鼠疫为背景,将那人性的光辉勾勒了出来。
小说讲述的是东北鼠疫大爆发期间傅家甸居民的日常生活。这是一个中国人与外国人杂居一块的小城区,文化交流与民族矛盾流露在人们的日常联系之中。突然,一场鼠疫幽灵般降临,先是出现在一所小旅馆,后来蔓延家家户户,整座城市笼罩着压抑的死亡气息。疫情的肆虐,使“人的命比煎饼都薄”,死亡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在苦难中挣扎残喘着,顽强地与鼠疫对抗。后来,经伍连德医生研究和防治,整个城在黑暗中迎来曙光,渐渐恢复生机。
作者将笔墨着重倾注在那些平凡甚至卑微的小人物身上。故事从一个叫王春申的人开始,他和善,又有些胆小。他的情感生活压抑,妻妾不和使他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伴随着鼠疫降临,妻妾和儿子都离他而去。这样一个被命运捏扁搓圆的人,竟在灾难面前如此坚强。他从未向疫情屈服,反而参与了抬埋队,每天驾马运尸体;他宽容的原谅了所有伤害过他的人,与生活握手言和。这个看似软弱麻木的人,也曾真心爱过别人,内心充满诗意与温暖。翟芳桂也许是这书中最苦命的女人。家人被火烧死,被逼婚,丈夫死后被骗当了妓女,好不容易被赎身却没一天好日子……悲催的命运磨成了她安静温顺的性情。但她没有颓废,而是以平和的心态看待生活,最终赢得了尘世的平凡幸福,熬过了生命中的严冬。
这些平凡而坚强的小人物,像助人为乐的傅百川、高雅重情的陈雪卿、极孝顺的秦八碗,为人民服务的伍连德……他们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最纯真的情感,为那沉重压抑的岁月增添了几抹光辉。
“白雪”与“乌鸦”是贯穿全书的意象。雪,让王春申想到谢尼科娃,让伍连德想起儿子的乳牙,它像银子,像稻米,这般亮堂洁净,却是一场灾难的预告,一场死亡的见证。而乌鸦在小说中并不是负面角色,倒是生机而可爱的。在伍连德焚烧尸体时,有些乌鸦无所畏惧的落在坟场上,做最后的守灵人。它们嘶哑的叫声是人间世俗的味道,它们的生生不息预示着傅家甸最终将赢来重生。一白一黑的反差,给小说铺上一层肃穆。本是毫无关联的两种事物,被寄予了生命的意义,象征生死的轮回。
将小说与现实相联系,生活中是否也存在这些现象?新冠疫情中所涌现出的医护人员、志愿者们,何尝不是故事中人性光辉的再现和精神的延续?
作者写这书的目的不是重述历史的沉痛与死亡的悲催,而是“拨开那累累的白骨,探寻那其中哪怕磷火般的微光,将那死亡阴影笼罩下的生机,勾勒出来。”她想要展现的是人性的光辉,生命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