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外国小说,我最怕就是人名复杂(没有中文这种X风,X星这种烂大街又好记的名字),接着到文化差异(别人说的烂大街笑话你当成黑色幽默),然后是情节冗长碎碎念。
《百年孤独》这本书全占了。但是却让我很自然地读完了,没有激动的情节,没有深奥的文化内涵知识。感觉就像打开书合上书,书就读完了,时间也过去了。
我也没有期望能从一本小说能道出多么深奥的东西,人心如镜,映照的总是自己的经历。读不下去的就放下吧,往后有缘再会。
【正文】
这本书,是一本有意思的书。
从家族的第一位男人靠自己和一个观星尺推算得出地球是圆的,像个橘子开始,到最后一个男人破译羊皮卷,在飓风中与城市毁于一旦。马尔克斯将这个百年家族的所有琐碎事情在一件件地呢喃着,再混杂些神话传说当真事说,再混杂些真事当神话传说说。这个就是世人传诵的“魔幻现实主义写法”吧。但我想到的却是阿来在《格萨尔王》里面的一句,大意是,原本世界上存在着各种法力的精灵神仙,他们将法力教给人们之后,就隐身天堂。所以你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否定过去的故事。
或许真有吉卜赛人带来魔法般的新鲜事物,有生出猪尾巴的孩子,有会传染的失眠症,有令人遗忘事物用途的失忆症,有会飞天的毛毯,有连续下了三年的雨,有装着满车箱尸体的火车日夜不停地运载尸体到海边…………浪漫如斯
浪漫的另一种意思,是不切实际。于是很多人想为这书赋予一些现实意义,来粉饰它的诺贝尔奖头衔,或者让自己读完之后能抛出更深邃的书包,于是说里面还隐含了拉丁美洲的沉重历史,如何从愚昧蜕变到文明。我当然不能否定有这层,但是如果是这样的目的,为什么不翻看拉丁美洲的简史呢?为什么一定要执着在小说中寻找这种纪实文学的东西呢?反而,如果你放下这种寻找的目的去读这本书,更能体会到那种淡淡的风格。就像某个假日的下午,你就是呆呆地看着窗外,任由时间在流淌,不为什么,也不是在等待什么,也没有焦虑,没有害怕,没有纠结地溶解到当下之中。
那浪漫源于什么呢?我想是源于孤独。
整一本书如书名一样,满本就来回写着两个字“孤独”。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孤独的,但却用各种方法逃避对抗孤独:有排山倒海的情欲,有躲在屋子里死读书,有不停的手工劳作,有虐待冷暴力自己喜欢的人…………然后发现,宿命般没有人能逃避或者对抗得了。更可悲的,是没有人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在他们的眼中,生活是如此的无趣,只要有一样东西能带给他们鲜活的存在感的话,他们就会死捉不放,如溺水之人,直到这样东西已经随时间际遇变得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也绝不放手。其实生活不是一无所有的,只是你死捉一样,放任了其他东西流走。
但,灵魂只能独行。
上升到哲学层面,就是“人是不可能被了解的”。无论你多么努力用多么时间,都是无法完全了解身边的人,以及自己。这是孤独的来源么?可以是的,也可以不是的。但却是悲伤的本质。无法逃避,也对抗不到,你快进不了,也无法遗忘。有时候,连你自己都不是对手敌人,你找谁去倔强去固执?
怎么办?又能怎么办呢?孤独它一直都在,也会继续下去。为什么不能豪气点对它说“嘿,一起走吧”?它提醒着你,有些东西可以试试去争取,有些东西不要害怕拥有,但有些东西也不要固执着不放,有些东西本质是无趣的但也不用介怀。
或者,如一句话,孤独要趁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