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800字

读《苏东坡新传》有感800字

2024-04-13 08:01:15  本文已影响人 

读《苏东坡新传》有感


  最近在读李一冰的《苏东坡新传》,文笔很执拗,而且涉及到北宋时期诸多政治家文学家,书很厚,读得也很累。我粗略地翻阅着,至今日才读完上册,但仍然以稚嫩的眼光,去瞥见苏东坡波澜壮阔的一生,期许从这位老先生处获得慰藉。

  苏轼的开端,始于眉州驶出三峡的小船。时年苏轼22岁,张榜进士,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登船南行,自眉州入嘉陵江,下三峡,抵荆州。三人一路以诗词为和。以后的岁月中,苏轼开朗的性格,豪爽的秉性使他结识了不少友人。苏轼的诗文在他在世时就已得到认可,这比起很多人来说已是十分幸运的,但在文学成绩被肯定的同时,有因为党政遭受到了政治上的迫害,所以苏轼整体的政治生涯像着波浪起伏。

  以我的阅历读懂苏东坡很难,但这不影响我对他的人生片段,产生些许共鸣。这两天我开始喜欢在春天的晚上散步,有时候是一个人。从黄昏,走到星辰寥落。找一个小公园,公园里有池塘,小流水,和不燥的蝉鸣,如果有微风从水面上吹来,我就打开双臂,张开手指,让风从我身边吹过。这阵风,应该和苏轼在黄州时,壬戌之秋的那阵类似。苏轼泛舟,感慨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一方面,他知道人的寿命是有限的,经不得白白的浪费。另一方面,此刻的他,却平白掉入这个茫茫的虚无,只能眼睁睁数着每天的日升日落,乌台诗案之后,吟诗作赋也需像惊弓之鸟一般,诚惶诚恐。他的东坡开垦、醉游赤壁,在我眼里都无法消解心底的无奈。他恍如看着自己的生命,被一把无情的剪刀,一节一节地剪落。时间观念的困扰,成了他最难解脱的悲哀。恍惚间又拉回一千年以后春日的夜晚,“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春天一年一年的归来,却不似去年的春天。夜色空寂,月光静静流淌,是一种纯粹的时间的流逝。年岁越长,越懂得时间的重要和无奈。每个成年人,都开始感叹身不由己,何时能不用做无用的追逐,逃离逼仄的眼下,享受开阔的自由。此时漫无目的地行走,恰如漂泊在江面上的苏轼,才有了这番遐想,因为深夜的时候,才能清楚的听得见风声,看得见时间,和认得出自己。

  这本书写苏东坡,但着墨不少介绍了王安石,这位北宋坚定的改革家。王安石出现前,北宋的政治是风平浪静的。在王安石登上相位开始变法之后,国家便一夜之间进入了一场政治文化上的大变革。苏轼站在既得利益的角度,自然成为了变法的反对者。只不过在此处,我们暂且只讨论王安石。“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这是王安石和宋神宗的对话。王安石变法,以天子为尊,以宰相之权,在北宋的政坛掀起风浪。修正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文臣的梦想。是一个人经世致用的极致,也是每一个理想主义者最纯粹的梦想。但王安石操之过急,地方官吏将新政层层加码,北宋终究还是没有扛过大病痊愈前的阵痛,在司马光等守旧派大臣的围剿下,改革彻底失败了。时年元祐元年,王安石卧病在床,陆续听到朝廷频频废止他所创建的新法,他没有说一句话。直到听到罢免役、复差役事的时候,他才道:“连这个也罢了,此法终究是不改罢废的,某与先帝反反复复讨论了两年,才付诸实行,此中厉害,讲求无不曲尽,此法终不可罢。”数日后,王安石与世长辞。历史的进程总是伴随着曲折而不断发展,而改革的路也并非每条都行得通,但总需要有人,以最纯粹的理想而为之奋斗,以一己之力试着去敲击时代的洪钟,即使敲不出声音来,也必须要去尝试,就算失败了,也是高贵的失败。这也算是我在这本书中的一点感悟吧。

  行笔至此,感慨颇多,经历尚欠,难表成文。应是胸口那朵莲花,还未到盛开的时候,至观完下册,待与人说。

返回读后感800字列表
  • 上一篇: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800字
  • 下一篇:读米切尔恩德《毛毛》有感85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