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其实是由一个个大大小小不同的体验组合而成,不同的体验感也决定了感受幸福的程度。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提出的“心流”其实就是所谓的“最优体验”,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体验本身带来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它包括了几个关键的要素:明确的目标、全身贯注的投入、高度的专注力、乐趣感、“忘我”状态、良好的自我掌控感、程度相当的技巧和挑战性、异常的时间感等。
在心流状态下,意识全神贯注、秩序井然,思想、企图、感觉和所有感官都集中于同一目标上,自我体验也臻于和谐,有助于自我的整合。他认为,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意识,从而改善生活体验的品质来不断提高生活的感受力和幸福感。最佩服的人是“水哥”,我曾看过他的一些采访,他可以分分钟进入到心流状态,做任何他想做的事不受任何干扰。
现实中的我们就如树上的每一片不同的树叶,都拥有属于各自不同的特点,也分别有喜爱的不同事物和人。米哈里从日常生活中罗列出我们如何寻找心流的一些方法和案例,比如感官、思维、工作、人机关系、挫折之乐等从而改善生活的品质和感受力。
克里希那穆提在《生命之书》中这样说:我们的心永远都在追求永恒的快乐,但渴望快乐能延续下去就是一种腐化的心态。快乐是无法求得的,只能自然而然地降临,如果去追求它,它就会躲起来。比如,做美好的梦就希望越久越好,甚至不愿意从梦中醒来;做噩梦就会希望立马从梦中醒来,哪怕在潜意识的状态下都是如此。
同样的,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不喜欢困境和挫折,也不愿意承受痛苦和苦难,但是,上天是公平的,有些事情由不得我们自主选择,生活给予的是一副好牌还是烂牌,静静的它就在那里,不偏不倚,主要取决于打牌人的态度和能力。生活是由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混合蕴酿而成的,不可能只给你一种。假使全部都是一种甜的味道,过段时间你也会觉得索然无味,了无生趣。自然,我们也避免不了要面对苦难和困境,因为每个人的不同态度,结果也截然不同。有的人面对困难,自怨自艾,不断抱怨,被动的接受;有的人却主动出击,哪怕面对一副烂牌也照样打的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化苦难为成长中的契机和动力,迎难而上,不断接受挑战,积极阳光的面对,苦中作乐,化腐朽为神奇,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不断挑战全新的自己。这样的人不管放在哪里,就像小草一样,“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永远都会顽强地生长和绽放自己。
心学大师王阳明先生在贵州龙场那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不但没有放弃,反而还悟出了道,后三次剿匪,开办学堂,创立心学,创造出了他人生中的一个个辉煌和奇迹。正如他曾说的“人间道场,淤泥生莲,时间磨难,皆是砥砺切磋我也”,生活中处处是修行,苦难亦是如此。《道德经》曰“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如何巧妙地绝处逢生,化险为夷,面对苦难,也是一门修行。
因此,在日后的生活中我要学会停止抱怨,不断创造实现心流的条件和机会,把不可改变的、不喜欢的环境中一些当做是挑战和机遇,专注于当下的每一刻,即使在逆境中也培养自己和身边人自得其乐的性格,重获内心和谐,将其零碎的经历整合进整个人生这个大的主题中去,迎接生命中的每一个挑战,撰写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