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800字

《朝花夕拾》读后感850字

2023-04-06 08:19:41  本文已影响人 

《朝花夕拾》读后感

不知为什么,或许是对于专业本身的茫然,或许是过于无聊,最近突然想到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利用每天熄灯后躺在床上睡前的十几分钟时间,持续一周多,竟也差不多看完了大部分关于鲁迅的经典文章,包括《朝花夕拾》的大部分,以及其他熟悉的文章《故乡》《药》《孔乙己》《社戏》《风筝》《祝福》等等。当我打开微信读书,看到那熟悉的目录时,儿时阅读和背诵的记忆瞬间就浮现起来了。时隔十年重读鲁迅,又是一番新的感悟。

《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关于从幼时到青年时期的十篇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从藤野先生到范爱农,我们仿佛跟着少年时期的他一道,穿过岁月的涟漪,感受着旧社会的文化冲击和秩序变迁是如何推动他一步步去探索人生道路的。

谈起鲁迅,其犀利的批判文笔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构成了我们大部分人对这颗“民族魂”的全部印象,这种固有印象促使我们在他的文章中必然专要去挑出个意义一番。但是作为一个同样在绍兴生活成长十余年的鲁迅的”同乡”,我想更多地从另一个角度来谈谈《朝花夕拾》——乡土情结。

当一个人试图去回忆的时候,往往它的回忆所滋生之土壤与他所现实存在着的地方是割裂的,因为相对于在故土而言,异地更能去凸显回忆的价值。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这些文章“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显然,这种颠沛流离远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复杂地多,而仍然要保持对于生活和工作的定力,是必须去建构坚强的支撑的。当我们忙碌而紧迫的时候我们通过自我抑制去克服它,但是当稍有闲暇时,回忆的藤蔓便从夹缝中抽出来,随着思绪不住地滋长。

纵观《朝花夕拾》里的那些故事,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丰富而熟悉,正是因为曾经在触手可及的身边才能如此鲜活,而无论其故事内涵如何,先有这些人的陪伴(无论是令他快乐的还是痛苦的),才衍生了背景和意义。作为近乎土生土长的”绍兴人“,从小学时期,学校就教我们经典诵读,所谓“鉴湖越台名士乡”,灌输鲁迅之于绍兴的不可替代的标签,儿时鲁迅故里自然是时常组织去的,路程也不远,就在绍兴市区。周家宅院就嵌在一大片黑色屋檐的江南民居里,临着一条十分狭窄的河道,现如今停满了载客的乌篷船,三味书屋也紧挨附近。百草园就在宅院里面,说实话那片园子并没什么特别的,江南随处可见。但是对于在这里成长的他而言,显然记忆犹深。江南水乡本无吸引人之处,但是一旦产生了时空的割裂,却无比引人回忆。当我阅读到他的那篇《风筝》时,尤其有感触。北方的春天和江南相比还是姗姗来迟,在放风筝的季节依然是干秃秃的树枝,但在南方却早已是郁郁葱葱的绿叶随风摇曳。这些印象是随着回忆一触即发的,当它通过故事被主动地表达出来时,就蕴含着重构回忆的温暖。

因此个人对鲁迅写作《朝花夕拾》的理解是,其实没有那么多的批判和讽刺,首要想表达的是回忆。由于战乱和时事的动荡,他更多地想通过写作从回忆中汲取温暖。因此重要的不在于内容,而在于写作本身,不在于文笔,而在于具体的事物。所谓“朝花夕拾”,就是先写着,等到需要看时随时可以翻看,去重温,去回想,从而总有源源不绝的动力去投身现实。

返回读后感800字列表
  • 上一篇:《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800字
  • 下一篇:《杜甫传》读后感8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