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书到的时间里,我不止一次地想象着,他的书房是怎么样的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我也庆幸自己拥有一件小小的书房。一排书柜,一张书桌,差不多构成了书房的全部。书柜里的书籍,让我吸收,书桌上的纸笔,供我输出。所以我特别好奇,做为著名书画家的冯骥才, 会怎样介绍他的书房呢?
货到,拆封,阅读,书卷合上,谜底揭晓。恰如书名——书房一世界,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书房里的一个世界,一个藏品的世界。作者博学多才,涉猎众多,交友广泛,更兼心思细腻。一件外人不足道的小物件,作者却能慧眼识珠;一支钢笔,因读者相赠而意义非凡;一张随心而作的漫画或是一页发黄的旧日历,却因记录着一段历史而历久弥新……一件藏品,就是一段记忆、一段历史。而最使我动容的是一对苍鹰的标本,作者与读者、猎人与猎物、情侣与伴侣在这里纵横交织,编写了一段关于承诺、保护和复仇的悲壮惨烈的往事。
而让我感到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是,在作者的藏品中,竟然还有一根扁担!不用说,那自然是挑山工的。原来,作者在1981年写完《挑山工》后,一直心系着这个群体,并于2013年,七十一岁高龄之际,再次来到泰山,探访这个群体。并把这次探访的见闻、口述实录以及现场拍摄的照片,再附上一次相关的历史图文出版了。而其中一位挑山工临别时,将用了一生的扁担赠给了作者,这比人还高,经过多年使用已被磨得光溜溜的扁担既是实物,也是象征,无言地诉说着挑山工艰难的生活环境,作者也希望借此唤起更多人对挑山工的关注。
让我感到稍有遗憾的是,虽然名为书房,但更像一件藏品间。由此希望作者能介绍藏书,让我能按图索骥,扩展眼界的愿望落空。倘若作者能以真实的藏品为经,以书籍虚构的故事为纬,是不是能构建出一个更为完整书房一“世界”?也许作者也正有此意,将藏品为上册,业已付梓;以藏书为下册,尚在创作?若真如此,那早日看到下册,便是我的一大期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