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西游记》读后感600字带点评

2025-07-09 08:27:55  本文已影响人 

《西游记》读后感600字带点评

谁当一把手

——《西游记》读后感

湖南省广益实验中学0714班 任婷

读完《西游记》,我想:如果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来到我们班,而我当班主任,会让谁当一把手、二把手以及三把手呢?我最喜欢孙悟空,首选当然是他了。他到底行不行呢?他知恩图报,唐僧只是帮他撕开了封条,还了他自由而已,可当唐僧误会了他,赶他走,他却依依不舍,还顾着唐僧的安危;他认真而且敢于创新,出山学艺时,师父打他三下,别人说是师父的惩罚,但他却认为是要教他更好本事的暗示,并加以练习;他不但本领大,而且会迎难而上,在学习上一定会第一个迎战的;他不盲从,即使是玉帝,他也曾两次与其叫板,这可是学习上最可贵的精神;他有正义感,一路上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帮助了许多人。他的优点不止这些,可惜的是他不懂得人际交往,说话直来直去的,肯定会得罪不少人,不是吗?许多事唐僧都让猪八戒去做。如果让他当一把手,同学们可能会不愿意,就算当了,同学们也不见得会听他指挥,唉!真可惜,多好的苗子呀!可就差了这么重要的一点,还是当个二把手吧!那么一把手让谁当呢?猪八戒吗?肯定不行!你想:他好吃、懒惰,还撒谎,师父让他去找吃的,他找到了西瓜却自己先吃,吃完后不但不拿点回去,还躺在那里睡觉,回去后骗大家说他没找到;他贪生怕死,遇到了妖怪,看到孙悟空遇难了,自己马上藏起来,生怕自己丢了性命。不过他的人际交往比孙悟空做得好多了,他说话更委婉,对长辈比较尊敬,虽有些小毛病,但容易和班上中下等同学打成一片,还是能发挥他的长处的,看来,他当一把手不行,让他当个三把手吧!

看样子,一把手只能是沙僧了,行不行呢?让我想想看:沙僧肯吃苦,在取经的路上,行李大部分是他一个人挑,他却没有一句怨言;他老实,不说谎,是一个好出家人;他不讲究个人利益,一切以大局为重;他认真,师父讲什么他都听。到班上后,成绩应该不错,这种人,当一把手,能使我这个班主任放心,同学们一定会情愿选他,在他的带领下同学们一定会更加团结,会少许多闲事。对,就他了,这种人最适合当班长了!

读了《西游记》,我仔细想想,我不一定能掌握孙悟空的高强本领,但沙僧肯吃苦而且认真的态度是一定要有的。以后走上社会,这些精神是不可缺少的!

点评

这篇文章可以看成对文学经典的现代解读。作者现实感很强,把唐僧的三个徒弟放在竞选班长的角色上PK一下,不比不知道,一比还真有门道,重新排定了三个徒弟的座次:沙僧、悟空和猪八戒,创新思维可见一斑。

(指导教师 周红、肖莉)

至高的智慧仅于自身之内寻找

——《西游记》读后感

溧水高级中学秋湖文学社 虞思聪

《西游记》,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神魔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想来应该无人陌生。根据《西游记》所改编的动画、电影、电视剧几乎陪伴了每个中国孩子的成长。我想《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流传最广的、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一部,堪称经典。

和每个孩子一样,我小时候对孙悟空一行人的冒险十分热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电影电视上对《西游记》的无数“恶搞”,《西游记》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了。“这不过是一部神魔小说罢了。”我很多次这样想,也很少再去关注它了。但就在几天前,这种想法彻底改变。

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课间休息,很普通,就像平静的湖面。突然,思想的湖中飞进了一粒石子,涟漪泛起,——我想到了《西游记》。《西游记》中的一行人一直是向西而行,他们始终相信西方有极乐净土,有大乘佛法,有至高的智慧、至尚的品德。而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圆的,那么一直向西走,会到哪里?永无止境,只会不断地回到原点。再算一算一行人的路程,十万八千里,而赤道周长八万里,一行人就相当于弯弯曲曲地在地球上绕了一圈。也就是说,我们本已处于极乐之地了,大乘佛法、至尚的品德就在我们心中。那可不可以说《西游记》是一部描写发现自己、发现真谛之旅的著作呢?再看一看《西游记》末几章,在一行人最终到达极乐之前,第八十难凌云渡脱胎,玄奘的凡人之躯被孙悟空推到河中而消失。同样,在修成正果之后白龙马回复真身“退了毛皮,换了头角,浑身上长起金鳞,腮颔下生出银须,一身瑞气,四爪祥云”,孙悟空的金箍“自然去矣”。这些都代表了他们心灵和精神的完善,八戒也说出了“脾胃一时弱了”而不食人间烟火。由此可见,他们已经获得了自我的提升与扩展。他们在发现自己心中的神圣后全都脱胎换骨了。而这些并不是他们此行的原本目的。他们原来只不过想拿到经书回东土诵读罢了。他们并没有想成佛。可他们却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困难后发生了品德的升华,就像打制一把剑一般,只有经过一锤又一锤的敲打,剑才能削铁如泥。

困难必定会磨砺人格,而这种磨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仅因“挑担有功”,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也仅因“上山牵马有功”。他们都是靠点滴的积累成就了“大事业”。靠着一点又一点,一次又一次小的发现,他们最终到达了心中的极乐净土。《西游记》很像人的成长历程,只不过让这成长形象地以旅程的方式来展现。我们最终发现的,同样是心中的自我,一个渡过凌云渡的新的自我。

我不敢肯定吴承恩先生写《西游记》时会想到这些,但他的作品能让我想到。作者自己亦在年复一年的观察写作中找到了至上的智慧。这便是经典的力量,能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在人类思维之海中激起朵朵浪花。就像一句名言所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西游记》绝不仅仅是一部神魔小说,它,就是经典。

(指导教师 陈春生、刘希乐)

返回读后感600字列表
  • 上一篇:《月亮以各种方式升起》读后感700字
  • 下一篇:《张爱玲传》读后感7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