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学会我们的母语的?是不是毫不费力,从小在母语环境下熏陶一两年就会了?
如果我们长大后,想要学习第二种语言,就会比学会母语付出更多的努力,甚至要抵抗学习过程中的不适。
在爱的语言中也是如此,我们从小在原生家庭中习得了爱的语言,或者我们天生也会有一种天然的爱的语言倾向。
所以当我们与他人交往时,不管是和配偶,还是还其他比较亲密的朋友,我们表达爱的方式,我们说出的爱的语言就是我们从小常说的最熟悉的爱语。就像说母语毫不费力。
可是如果语言不通,对方就听不懂,可能对你的爱毫无反应。
当我们了解到,原来对方的爱语与自己的不同。那么就要面临两个问题。
一、我们是否愿意去学习一门的语言。
二、如果我们愿意,我们能不能说的清楚明白。如果这门语言对我们来说特别困难呢?
我深有体会,也在夫妻相处过程中认识到,什么叫舍己,有时候我们即使知道对方的爱语,也恐怕很难去满足对方,这里面有意愿问题,也有能力问题。
意愿问题,就是我们是否愿意去说对方的爱语。能力问题,是我们即使愿意又是否能够做到。这两种问题,其实都是能力问题。我们有能力愿意爱,有能力给出爱吗?
我相信这是一本好书,因为他确实帮助了很多人,不仅仅在婚姻问题上,更是对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有益。
但上面提到的这两个能力,唯有链接爱的源头,能力的源头才能被激发,只有被爱填满才能流出爱。
记得有一次视频会议中,有位姐妹分享和她家弟兄的互动,当时我就想到了这本书,也跟姐妹分享了这本书中的一些思路。
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没有明确的跟对方表达自己的需要,而对方用他熟悉的方式,也就是他的爱的语言来表达爱,你也感受不到,甚至觉得被忽视而沮丧。
根据当时这个姐妹的分享,她想表达自己内心的一些感受,她需要的是丈夫陪伴聆听,但是弟兄却一直在安慰她给她提建议。这个姐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互动哪里出了问题。
当然,如果这个姐妹知道自己的需要,并且表达自己的需要,丈夫能不能理解,是否愿意满足需要,也是可能出现的情况,我们需要面对的。也就是链接爱的源头的重要性。
但只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出发,了解自己的需要是第一步。这本书,当然最好是夫妻一起阅读学习,一起讨论,彼此了解。
如果对方不愿意,先自己学习,至少让我们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在婚姻经营中,这本书有很多地方可以给我们一些新的思路,推荐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