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朝花夕拾》读后感700字三篇

2023-10-06 07:36:37  本文已影响人 

《朝花夕拾》读后感700字三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

初一(7)班  聂凯卓

轻轻合上《朝花夕拾》的书扉,鲁迅这两个字符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鲁迅,他早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名字,他是那黑暗时代的呐喊,是至今仍在每一位中华子女血脉中的印记,而《朝花夕拾》作为鲁迅唯一的回忆散文集,更让人感受到了那深远时代传来的咆哮。
《朝花夕拾》是鲁迅为数不多的对生活的抄录,更让我们感受到那旧中国的压抑。 鲁迅是弃医从文,因为他深知“学医不能医国”。而他人生的转折点,无疑跟一段视频有关,那是日本学院的早晨,作为中国的留学生,鲁迅跟日本学生一起上课,当时正是日本与俄国交战,有很多中国青年配合俄国的卧底,来打探日本情报,在被发现后处死,当时日本学生们看到视频和照片后爆发出一阵阵叫好之声,最让鲁迅震惊的是,里面那些围观的中国人竟然也在大笑,眼神里面只有麻木和幸灾乐祸,就好像地上躺着的,不是一具具的尸体,不是他们自己的同胞。
鲁迅这才明白,中国人不是身体上生病了,而是精神上生病了,旧时代的封建和无知正在侵入中国,于是,他弃医从文,以笔为枪,唤醒那一个个心中对这旧社会逐渐失望和心中充满了革命理想的人们,他们揭竿起义,也点醒了更多的海内外华人。

虽然说鲁迅在仙台医专只学习了两年,也接触过许多位老师,但给予鲁迅先生留下深刻印象并使他受到激励的也仅仅只有藤野先生。虽然鲁迅初次来到仙台医专时,也曾受到过那里教职员们对他关心,但这种关心,鲁迅却认为这只过是“物以希为贵”罢了,这一个“物离乡贵”的优待是怎么可能和藤野先生的关怀与鼓励相提并论的呢?

藤野先生对中国的某些习俗十分的尊重,两次找鲁迅了解情况。一次是藤野先生说中国“敬重鬼”,怕鲁迅“不肯解剖尸体”,现在看到鲁迅敢于解剖,先生也“总算放心了”,这里从“担心”到“放心”,说明他无微不至地关心来自异国他乡的鲁迅的学习;另一次是询问中国女人缠足的情况,藤野先生虽然是从解剖学的各个角度来了解女人缠足后足骨变化的情况,但他对中国这野蛮的习俗丝毫没有嘲弄的意思,而是“叹息”地表示对中国妇女们的同情之心,他是一位真正医学者。
或许,鲁迅并不是什么大英雄,或许,他只是那燎原之火诞生之初的第一束火花,或许,他只是那唤醒雄狮的第一声号角,但是,他点燃的是中国新一代的革命精神,他叫醒的是曾经的百兽之王!
在革命前,所有人都认为这中国只不过是黄昏即将落幕的残阳,但在革命后,所有人才意识到,这只是黎明将至的前兆,只要重新唤回那失去的自信,人人都是鲁迅!
黑暗之后,太阳终将从东方重新升起。


《朝花夕拾》读后感

初一(7)班 陈嘉仪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散文集,书里共有十篇散文,每一篇都是鲁迅先生深深的回忆。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记述了鲁迅先生童年、少年以及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亲朋师友的炙热感情。   

前七篇散文是鲁迅先生为了回忆起他的童年生活而创作的,让读者感受到鲁迅先生故乡的民俗风情和传说趣事。后三篇散文则记述了鲁迅先生离开家乡,去外求学的一段经历。青年时期的鲁迅先生,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踏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      

藤野先生是一位出色的医学教授者,一位真正的灵魂领路人。我对鲁迅先生的强烈民族责任感所敬佩,更为藤野先生真诚热忱抛弃民族偏见的品质而深深受到感动。

这十篇散文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书里讲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中的后院——百草园中的乐趣,又写出了在三味书屋读书时乏味的生活,两种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篇散文,一方面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另一方面,又写出了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表达了应该让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需求。

合上书,我还沉浸在鲁迅先生那质朴又不失趣味的童年故事中,因而想起自己无忧的童年,不禁轻轻笑出了声。正如它诗意盎然的名字一样,饱含别样的韵味。

我想,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才会更加娇嫩,等到了夕阳西下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和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几分风韵。

那若有若无的淡淡清香在风的呼吸里一丝丝地氤氲开来。

让我们细读《朝花夕拾》,体会一下与我们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让我们和鲁迅先生一起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吧

《朝花夕拾》读后感

初一(7)班  蓝莹谊

《藤野先生》一文讲述了作者与日本医学教师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经历,描写了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摒弃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之情,并反映出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们所特别有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之心。

对于仙台医专老师们的描写在客观上也起到了突出藤野先生高贵品质的作用,如写藤野先生来上第一课时,鲁迅形容说:“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于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可见藤野先生的朴实无华而又学识丰富的风度。他“穿衣服太模胡”“有时候竟能忘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几乎被人疑心他扒手”,先生因忙于教学而不修边幅,具有艰苦朴素、平易可亲的形象跃然纸上。

藤野先生还十分认真地检查作者的讲义,嘱咐“每一个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而每一次都认真批改,先生不但补上“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改正了”,这些表现先生诲人不倦和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关于解剖学,先生和鲁迅就有三次谈话,其中有一次鲁迅所画的解剖图把下臂的血管“移了一点位置”,藤野先生就主动地、和蔼地向鲁迅指出他的错误,这表现他对鲁迅的要求既严格又耐心。

同时藤野先生也是一位灵魂的引路者,他在讲课时使用的参考书有“翻刻中国译本的”,就立刻特意指出:“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这正是尊重事实,敢于抛弃民族偏见的见证。作者还说“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了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就是为学术,就希望新医学传到中国去了。”这里的“希望”,一是“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二是“为学术”希望新的医学为人民为人类造福,也希望鲁迅把新的医学传到中国这里去,对于一位善良正直的日本学者来说,能有如此同情和尊重一个“弱国”学生的抱负,并且持有看同情的态度,实在是非常可贵不可求的了。

藤野先生不仅仅只是一位优秀的医学教授者,更是一名民族灵魂的领路者。他博爱无私,无民族歧视的精神值得我们的每一个人学习。

返回读后感600字列表
  • 上一篇:《活着》读后感700字
  • 下一篇:《相信》读后感6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