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泉》读书笔记
“房子的墙正从冰冷的地面上升起。”
这本小说,断断续续用将近一年半时间读完。因为太厚,700多页,a5开本,没有一张插图,厚度拿来垫脚都觉得高。人物对话演讲动辄十几页,看到脑袋痛。但在这本书中能看到当时那个阶段的自己,一些真实存在于我生活中的模糊的矛盾瞬间、在这本书里以清晰的文字形式被表述出来、这种感觉挺微妙,甚至让人感到澎湃。
《源泉》中每个人物的故事都用很长的篇幅去描写,没有清晰的主线故事,平行讲述两个建筑师洛克和吉丁不同的成长路径。印象最深刻的故事线是建筑师洛克,一个自我到简直没有人性的建筑师。因为自己喜欢某一个项目而和鄙夷的同僚建筑师合作,做对方的幕后枪手设计,结果建筑没有按照图纸施工,最终洛克把整栋建筑炸毁并无罪释放的故事。
年纪小一些的时候,觉得自我是最重要的,无论任何状况下,都不可以丢掉它,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共鸣感很强烈。而到了现在,年龄大了一些,看法似乎发生了一些转变。自我必须要有,但是也要学会放下“我”,这样似乎才不会被自己困住。
写到这儿,我发现自己还挺像洛克,但是也在为了适应现实而向吉丁靠拢。
以下为原文摘录
“重要的不是他人会如何看待我、而是、我如何看待我自己。”
“我无意于为了拥有客户而建造房屋。我是为了建造房屋而拥有客户”
自我是最严厉的法官、他们从自我身边逃跑了、他们一生都是在逃避中度过的。捐几千块钱给慈善机构就以为自己很高尚、这种做法比起把自尊建立在个人成就的标准上要容易得多。为能力寻觅一个替代品是很简单的、唾手可得的替代品:爱、魅力、宽厚、仁慈。可是能力是没有代替品的。
他想要的不是伟大、而是被人认为伟大。
每一种类型的快乐都是个人化的、我们生命中最伟大的时刻是个人的、自我激发的、而非被触动的。
一个可以自我满足的我。
询问任何人的建议都是错误。
在这一万年里,人类一贯接受着这样的教育—慈善和自我牺牲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绝对真理,是美德的检验标准,是人类的终极理想。一万年的历史传达着服务和牺牲的心声—牺牲是生命的首要原则—服务或被服务,压制或被压制—牺牲是高尚的—你怎么理解都行,要么是这个极端,要么是另外一个极端—服务和牺牲。与之相对的、是一个既不愿意服务也不愿意统治的人。因此他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
幸福是自我包容和自给自足的、幸福的人是无暇顾及你的、对你来说也是无用的。
幸福的人都是自由的人。幸福的人都是自由的人。幸福的人都是自由的人。幸福的人都是自由的人。幸福的人都是自由的人。幸福的人都是自由的人。幸福的人都是自由的人。幸福的人都是自由的人。幸福的人都是自由的人。幸福的人都是自由的人。幸福的人都是自由的人。幸福的人都是自由的人。幸福的人都是自由的人。幸福的人都是自由的人。幸福的人都是自由的人。幸福的人都是自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