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这本书看起来很快,因为故事不算复杂,空间跨度也不大,而且余华老师的文笔也向来质朴无华,没有理解上的障碍。
这本书是我阅读过的余华老师的作品中少有的不是悲剧结尾的作品,这点很难得。我在读书时,每次看见许三多卖血的时候我心里都一颤,总是害怕这次就是最后一次卖血,总是害怕这次卖血导向了一些悲剧的结局,比如卖血过度,昏迷,猝死,让其他家庭成员陷入悲痛中之类的(参考人物:宋凡平)。结尾看见许三观不用去卖血,甚至因为自己不用卖血来补贴家用而哭泣的时候,我很高兴,书中的人物终于过上了好日子,终于有了he结局,这本书看完之后也不会久久不能忘怀,为书里人物的遭遇而鸣不平。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卖血就像是主角的“金手指”一样,每当没钱的时候,生病的时候,许三观总是能用卖血的方式化险为夷,而在书中也并没有过多描写许三观多次卖血之后的负面影响。可是即便是有了“金手指”,许三观的生活也并没有非常明显的改善,我个人认为所谓的卖血更像是一种帮忙渡过难关的,让故事继续下去的道具。换而言之,如果没有卖血的天赋,那么那个时代的其他人可能在每一个需要卖血的时候,都过不下去,没有其他的方式能够帮他们渡过难关,比如结婚生子,比如救助亲人。
我看过一个对于卖血的解读,说卖血其实是一种对于卖力气的暗指,放在现在来说其实就是上班,出卖自己的劳动时间去换取所需求的报酬。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有意思,这让这本书与我们现在的联系更紧密了,更能起到“以史为鉴”的一个作用。但我感觉作者可能并没有这方面的考虑,但并不妨碍我们做出这种解读,毕竟一千个哈姆雷特呢。
故事情节方面,我很喜欢许三观和一乐之间的相关故事,不是亲生胜似亲生,在那个年代能承担起一个父亲的责任,能背着一乐去面馆,这是很难得的。
TAG标签: 许三观卖血记
返回读后感500字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