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幸福》读后感:教出乐观的学生
一直以来,我都自认为自己是个积极乐观的人,总是能用最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所以当我听说积极心理学的名称时,我不以为然,觉得自己没必要了解积极心理学,我的人生态度已经很积极了。这个暑假,我所加入的周小均名班主任工作室周小均老师带领我们开启“积极心理学”为主题的读书会,希望我们通过阅读积极心理学相关书籍,深耕积极心理学领域,并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马丁·塞利格曼是积极心理学之父,我们工作室决定先读积极心理学之父的系列书籍,选定《真实的幸福》为共读的第一本书。读完这本书,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关于积极心理学的一些内容,比如乐观的人比悲观的人更长寿,同时也意识到是可以有方法教出乐观的学生。
认识乐观,教出乐观的学生。塞利格曼博士用大量令人信服的实验和调查证据告诉人们:乐观的人能在逆境中更好地成长,也更容易走上一条绝妙无比的成功之路!既然乐观可以助力学生在逆境中更好地成长,那么学生如何能够成为乐观的人呢?乐观是遗传的特质吗?还是一种可以后天培养的?
随着无助感研究的深入,马丁·塞利格曼发现“乐观”这种优秀的性格品质,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得。既然乐观对学生的成长有如此巨大的好处并且还可以后天习得,那么让学生认识乐观,并且在学习生活中积极乐观地应对所面临的一些挫折和困难,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乐观为主题的励志视频,激励学生无论面对什么风雨都能够迎难而上。当学生认识到乐观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在面对困难时,才会更有意识地用积极的态度应对。
除此之外,引导学生用多角度看待所遇到的困难,比如学生在某次考试中失利而感到萎靡不振,鼓励学生以这次考试为契机发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次的绝地反击做准备。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多种激励语,鼓励学生乐观面对暂时的挫折。
引导学生变成乐观的孩子之前,务必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意识到乐观的重要性。
恰当批评,教出乐观的学生。在班级授课制的大环境下,教师需要面对几十个学生或者上百个学生,学生的诸多行为都暴露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学生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群体,这个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犯错的过程。而教师面对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对学生错误恰如其分的批评也显得尤为重要。
”批评和改变都是一种技术,它们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不当的批评很可能会影响孩子成年后的人格特征——悲观或是乐观。“马丁·塞利格曼在书中阐述的这个观点,适用于父母和老师。看起来父母和老师好像都会批评小孩子,但可能不恰当的批评就让孩子形成了悲观的性格特征。怎样的批评,是恰如其分的呢?怎样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呢?我们看到有些老师在教室批评学生时,学生满脸抵触,这样情况下,老师的再多言语可能都是无效的,甚至起反作用。
比如当学生犯错的时候,对他的批评应该恰如其分,要让学生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可以如何改正;当学生有了某种问题而需要改变时,不要把这些问题夸大成为一种永久性的问题。
如何说,学生才愿意听?如何批评,学生才能乐观?这是需要老师一生需要研究的课题。
发掘优势,教出乐观的学生。“只要你能在工作上更经常地发挥你突出的优势,你会使你的工作更满意。”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工作就是学习。如果能在学习中更经常地发挥他们突出的优势,也会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更满意,从而让他们的情绪更加积极,进而更加乐观。
发掘优势,可以是多角度的。我们班从一年级开始就设立了夸夸箱,每天学生都可以写夸夸条,夸一夸自己觉得值得夸的人。这是通过同学夸,来发掘学生的优势,培养学生的信心。除此之外,我也写夸夸卡,发现了表现突出的学生,我也会投递夸夸卡在夸夸箱里。同学夸,老师夸,也可以自己夸。夸夸条上,也可以自己夸自己,给自己一张夸夸条。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在家校留言本上对孩子进行夸奖。通过多种途径的夸赞,发掘学生的优势,让学生更有力量勇往直前。这些都是教出乐观的学生的一些有效途径。
作者在《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中写道,一般而言,幸福感,尤其是自信,是你在获得成功后的副产品,你不可能在成功之前就产生积极的体验。所以除了自己夸奖、同学夸奖、老师夸奖、家长夸奖之外,还需要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能够去体验,去感受成功,才能产生积极的体验。让我们的学生消极悲观,我们很难通过说教让学生积极乐观,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去做、去体验、去成功。作为老师,应该准确发掘学生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成功,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
“幸福可以学来,幸福可以到永远。”我想同理,我们也能教出乐观的学生,让学生能够有勇气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引导学生认识乐观,给学生恰如其分的批评,发掘学生的优势, 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