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余华的《活着》,只觉得压抑沉重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夕阳下,老人和牛蹒跚而行,像一幅画烙在脑海里。福贵的一生是时代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人一生的缩影。
福贵因为赌博从有钱人家的少爷落得贫困潦倒,从大房子搬到了茅草屋,却从此改过自新靠五亩田养家,一家人互相扶持,坚信人只要活的高兴,穷也不怕。
但被命运碾压着的福贵,苦难接踵而至。他送走了身边一个个亲人,每每见到希望时,命运又给他沉重的打击。软骨病的家珍,被抽血抽掉性命的有庆,难产而死的凤霞,压死的二喜,连同最后的希望苦根也被豆子噎死。一串串的悲剧,并没有击垮福贵,他就像那暮年的老牛,一步一个脚印,把苦难咀嚼成草咽下去。
他知道,一个人的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就像春生。福贵想活着,他有念想,他记得家珍在油灯下缝衣服的样子,记得有庆光着脚丫在雪地上奔跑的样子,还有那两头被有庆喂的胖胖的羊,还记得凤霞站在田埂上泪眼婆娑和出嫁时红扑扑的脸庞,还有二喜和苦根。亲人的模样支撑着他和那头老牛一起活着。他把所有亲人的名字在老牛面前过滤了一遍又一遍,他只想活着,代替死去的亲人活着。
想想我们现在所处和平富足的年代,不会再有福贵那样悲惨的人生,我们不会像福贵一样只追求简单的活着,我们追求的是如何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人总会有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即使被命运残酷对待,依然可以选择顽强地活着。福贵坚韧的精神,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值得学习和赞颂的。正如“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福贵的歌也正如他所唱:少年去游荡,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