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大城》读后感
这本书是在知乎用户无志青年刘敬梓的回答中推荐的,看完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就是改革的深水区”,读后感是:人口往大城市聚集是自然规律必然,但拥堵、“低端人口”、“城市病”被归咎于大城市人口增长,同时人口规划滞后、控制特大城市规模等政策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观点汇总:
1.规模平衡与人均平衡的区别,建设用地的倾斜、中西部大量的工业园是为了追求规模的区域平衡而浪费了大量的资源,造成公共资源的严重错配。要依靠人口和资源的自由流动来达到人均的平衡。
2.城市病不是人口过多造成,问题出在规划、技术和管理。
3.空心村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只需要留下少量村落,人口流出地的老龄化靠全国社会保障一体化解决。大量留下的耕地可作为规模化农业生产,提高人均gdp。
4.越是严格控制一线等特大城市的规模,越使得特大城市的户籍、房产、教育、医疗更加值钱,加buff,加“官方认证”。
5.按现在的政策(《扩大内需纲要》),农业的市民化指向是中小城市,利用农村资产货币化到城市里“接盘”虚价资产。如在最后的一波青壮年高峰,中小城市没有建立起产业,只是单纯延缓了房地产泡沫,那以后“小城出逃”更加严重。(个人认为可能性很大)
6.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大量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的例子,如纽约、伦敦、东京等,以及本地的上海。学习借鉴西方发展经验是极好的,只是放在今天十有八九被喷(本书2016年出版)
TAG标签: 大国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