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近段时间,我阅读了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那段历史,心灵深深受到震撼。上世纪30年代,红色的中国还偏寓西北一角,被国民党数十万大军重重包围,外界知之甚少,充满层层谜团。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与战争的重重疑问,1936年6月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他是在红色区域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斯诺冲破了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新闻封锁。他到了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保安,和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进行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经过长途跋涉,他到达了紧邻国民党的前沿阵地宁夏南部的预旺县,和红军军事领导人彭德怀进行了长时间交谈,深入红军基层部队走访、观察,对红军有了详细的了解。后来,他又冒着炮火,重新折回保安,由保安顺利回到了西安。当他返回北平时,正是西安事变爆发前夕。他在北平为英美报刊写了许多篇轰动一时的新闻报道,然后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他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的新闻记者,经过自己四个多月的深入采访,他在思想感情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对于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人,革命战士、农民、牧民、工人、共青团员、少先队员,有了真挚的热烈的感情,从而对于在革命与战争激情中的中国,有了深刻的正确认识。他已经预感到了“红星照耀中国”,甚至还将照耀世界。
整本书以斯诺的第一视角,生动丰富地描述了红色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他通过实地观察和感受,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同所遇见的红区干部、农民、红军将领、红军战士等各色人物进行访谈,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
斯诺在和毛泽东谈到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经验的时候,毛泽东说:“红军,由于他自己的斗争,从军阀手里,争得自由,而成了一种不可征服的力量。反日义勇军从日本侵略者的手里夺得行动自由,也同样地武装了自己。中国人民如果加以训练、武装、组织,他们也会变成不可征服的伟大力量。”在和彭德怀讲到红军游击战时,彭德怀详细介绍了红军的游击战术的原则,在列出十点原则以后,彭德怀着重强调:“但是没有任何东西,绝对没有任何东西,比这一点更重要,那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它所以壮大,是因为人民帮助我们。”共产党的领导们那时就把人民始终放在了首位,共产党的红军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深受人民群众拥戴,是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
斯诺的语言很平实,朴实无华,但他笔下的人物却有血有肉,带着鲜明的特点。他记录了一些革命领导者的事迹,如毛泽东、周恩来、贺龙、彭德怀、徐海东等。在写贺龙时,“贺龙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中国。红军说,他可以手无寸铁地到全国任何哪个村子里去,向哥老会说出自己的身份后,组织起一支部队来。哥老会的规矩和黑话很难掌握,但是贺龙的“辈分”最高,因此据说曾经不止一次把一个地方的哥老会全部兄弟收编进红军。他的口才很好,在国民党中是有名的。李长林说贺龙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关于贺龙口才很好,我是阅读本书后才知道。对主要的历史事件也进行了叙述,如苏区教育(比如红军大学)、人民抗日剧社、长征、西安事变等。通过这些文字,使我对当时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为什么中国工农红军总是取名“红四军”也从本书中找到了答案。之所以用“红四军”,朱德说:“是要保持国民党第四军“铁军”的大名,它在大革命中是我们革命的堡垒”。在北伐战争期间,以叶挺独立团为主力的中国革命军第四军,率先从广东出发,首战碌田,长驱醴陵,力克平江,直入中伙铺,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号。在红军建军初期,出现了三支红四军。第一支“红四军”是毛泽东、朱德于1928年4月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后,成立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6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第二支“红四军”是1928年7月贺龙等人在湘鄂西成立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贺龙,参谋长黄鳌。第三支“红四军”则是1931年在鄂豫皖边区建立的。1931年1月,由许继慎任军长的红一军与蔡申熙等领导的红十五军合编,改称红四军。军长旷继勋(后由徐向前接任),政委余笃三(后由曾中生、陈昌浩先后接任)。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共产党领导的南方游击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时,为了延续“铁军”威名,在叶挺建议下,称为“新四军”。书中也写了很多外界无法知晓无法理解的趣事。如在写红军的生活时,说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许多人听到红军爱好英国的乒乓球,觉得很有意思。这确实有点奇怪,可是每一个列宁室屋子中间都有一张大乒乓球桌,通常两用,又作饭桌。每一个连都有个乒乓球选手,我简直不是他们的对手。”不是阅读此书,我还真不知道也不敢相信红军在那个年代还喜欢打乒乓球。
本书一经发表,就产生了了巨大的反响。它驳斥了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及其红色根据地的刻意扭曲宣传,向世界人民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革命。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读完这本书后,纷纷走上了革命道路。即使到了今天,它的影响力依然不曾消减,仍然是我们研究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的重要资料。
89年后的今天,正如书中所言,革命事业已经照耀了全中国,而中国也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踏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正在建设成美丽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