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自我价值追求的认同便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追求自我认知的路上注定是不能十全十美的,又或者是十全十美的结果,过程却是艰辛磨难。
这本书读过很久了,现在才写这篇札记。主要是书读过来,要留下写痕迹。因为没有做批注,所以留下的印象不多,像红小鬼、做蛋糕、白匪追踪、鸦片膏等等。思想上留下的感悟不多,但了解了那时我党在延安时的经历。下面分几个片段来阐述下吧,有些不是十分贴合,有些说的比较拗口,都是为了记录。
什么是幸福,物质的?精神的?
像书中表现的那样,国民党的物资丰沛,共产党的精神充盈。延安的生活其实是很艰苦的,西北荒凉不如江南山清水秀,但是人的活动却很丰富,各式各样的活动充实着人们的日子。
有时物质的匮乏会导致人们的幸福感很高,这是一种悖论但却真实存在,一点点的满足就能够幸福异常。但这只是浅显层面上的,更高层次的便是有了目标,一直努力着、奋斗着,目标达成后更要树立目标,更要从外界加压,更要知进退。其实,很简单,自我价值的实现就是幸福。人的得失心太重,幸福就会远离。只有不断的丰富和忙碌,尽量去摆脱外界的自我纠结,专注于自身,专注于责任。
什么是成长,岁月?阅历?
年龄增长的同时认识事物的角度也会发生变化,这是物理现象。年少轻狂,老年持重。但是从这本书发现,理想主义者却脱离这个轨迹,诚然有国民党反动派的推波助澜,但是心底里的初心使命仍然存在。人常说归来仍是少年,但最终都会败给岁月,但是若能与岁月和解,也不失一种人生。
什么是历史的推动者,英雄?群众?
人民群众是英雄,但是却需要一个引路人。历史的推动者是千千万万的劳动者,他们的弹性很大,耐力很强,非是万不得已是不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但这股力量需要其中的佼佼者加以引导。王侯将相,人们看到的都是物质权势,却很难去发现这背后的腥风血雨。
什么是人性,善良?邪恶?
感觉不过是一念之间吧。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想起来国军第60军蜕变为志愿军第50军的历史来,牌怎么样,要看什么人在打。所以人性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一段时期的顺遂,则心情舒畅,良善待人;一段时期的困厄,则心烦意乱,粗暴待人。这种情形的克服很难,也要去克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保证我们的进步。这世间除了父母以外,并不会有人会对你取得成绩而报以欣喜,所以,要夹着尾巴做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挡了人家的路,惹了人家的妒,要受了人家的气。
什么是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走访座谈?
这都是方法论,有了方法论不去实践那就是纸面文章,毫无用处。为了了解共产党的实际情况,斯诺不惜冒风险跨过封锁线去实地采访,这种行为看似很英勇,但是一旦意外则身死事销,毫无应用。这对那个时期的美国人来说是要克服很大的勇气。斯诺通过对共产党员的一一访谈、记录,实地走访,这才是第一手的资料,真实的资料。这种事落脚到现在的自己,在干工作的时候,也不能够不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很难做到知行合一。
什么是读书,观大略?深钻研?
人都喜欢听故事,我也喜欢。故事书情节跌宕起伏,总是引人入胜,但读了一遍之后再读,便没有了先前的感受,有些索然无味。有些书一目十行,进速斐然,合书之后能记起的了了;有些书一字一句,细研批注,合书之后能记着也是了了。这就说到了选书的本事上来,一本好书是能够给我们以触动,无论这触动是好的还是坏的,能产生共情是最好的。这本书斯诺都是在陈述,陈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心里想的,所以引人入胜的关键是当时信息的闭塞,一个新事物的产生,人们总是过于关注。
什么是共情,相似的经历?可笑的悲悯?
话能说到别人的心坎里是一种本事,文字能感染人的情绪也是一种本事,但这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能说不一定会写,会写不一定能说。相同的经历能够打开人的话匣,可笑的悲悯只能是优越感的体现。一辈子都在革命是很难的,谁也没法逃脱。
日子空荡荡就会心生乱象,所以要忙起来,要专注起来。把日子填满,把岁月充盈。
人生终将归于虚无,但现实的我们的存在就不要去辜负时光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