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1100字

2025-10-24 09:20:40  本文已影响人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


花了差不多20天时间,把《大明王朝1566》纸质版阅读一遍。这里面人物相对多一些,核心还是围绕钱来展开。开局就是由一场内阁针对年度开支申报的会议,通过工部、兵部、吏部等部门把各自上一年花销审议,对于超支花销进行讨论,在各方博弈下后面都批准。但是国库空虚,国家对西北边境战事不断,倭寇在东南不断挑衅。国内自然灾害严重,一些地方颗粒无收导致出现饿死人现象。讨论过程中,其中有一个比较激烈是工部花费,皇上修建宫廷,花费比较大。这里面还参杂着清流对于严嵩党派贪污的不满,但是严嵩党派做的许多事情牵扯到皇上,以至于很多攻击到后面不了了之,甚至被抵制和被杀。通过社会底层和高层之间生活的温差,可以了解到社会现实和统治阶层地残酷。

内阁会议争执后,大家一起共同声调是要补国库亏空。怎么补成了各方思考的,当时丝绸销往海外利润比较高。通过增加巨大产量可以赚取费用补亏空。这方法上面想的很好,但是到下面执行就非常困难,这么多丝绸产量,需要大量生丝,产生丝和制作丝绸地方主要在江浙地区。生丝需要养蚕茧虫,需要大量桑叶,需要通过土地来种植。田不够情况下,需要毁田把田里庄稼清理掉,种植桑树。当时全国各地财政紧张,再加上自然灾害和战争,粮食非常紧缺。高层想着是把稻田毁掉,养桑挣更多钱,农民买粮也是赚的。但是有前提是其他地方愿意价格实惠的买,同时在种桑树没有粮食时候,其他省份愿意借。上层想着简单会借,实际到底层各自有各自困难,不愿意借粮出去。农民也没有高的兴致把田毁掉种桑。农民想要抗议很明显是不行的,直接被打和被抓。很少有地方官和高层对抗,而是听之任之,中间还赚一些。这就导致当时朝代有些地区人民生活不下去开始对抗朝廷。通过这事件可以了解到,社会中高层不在底层,不了解底层实际难处。而是凭想象来指定政策,上传下导,折腾底层农民。想要实际为人民做些事,还是要扎根农民,了解他们实际遇到问题,出的解决方案更好服务人民。就好比高瀚文提出:以改兼赈,两难自解。实际到地方实践时,发现根本不是那会事,最后解决是失败的,等到他退官后,从事商业,像验证之前政策,等落地时有很多制度限制,以至于很难落地,最后很感慨,国家需要制度改革,才能让人民获得更多利益,国家获得更多利益,其他豪生利益要减少。

两本书里,各方对于经济的博弈,一层层传递到皇上。皇上对于经济想法,通过内阁一层层往下传最后到人民中。当时朝代是嘉靖皇帝,他是想为人民做点事,但是个人私心也大。他的私心得到满足,其中各大环节有许多腐败现象,皇上为了个人,个人索利为了自己也变得习以为常。皇上看似说自己花的不多,实际上消耗很大。书中在皇上想要修几个殿宇退位修行,需要资金非常大,在人民饿死情况,战争打的激烈时候,还是获得私人利益而损害人民利益,导致在皇城燕山附近饿死成片人。战争本来要进攻御敌,现在军需不足变成被动防守。几座殿宇最后修好了,皇上想要入住,想着百官来道贺,有许多官员未上书。皇帝第一个吉时没有搬进去,等到大臣运作,除了海瑞没有上贺表,其他人都上了,皇帝看了海瑞给他死谏抨击内容,一下子撑不住了,大骂。气动了,再加上本身身体已经不行,这件事发生后不久去世。通过这件事,高层人员想不到基层时,并且不断从基层索取,这是发展不长久,迟早要反噬。同样外在物质带不走,嘉靖皇帝想要让后人知道他无为而治伟业,实际上国际治理很乱,个人私欲被历史记住,如果他为民,那么当朝和后人会缅怀他,比如尧舜禹。

通过整部书,对于我们青年人启示,我们一生生存是需要经济的,怎么获得经济是我们一生必修课。第二发展经济不是为了个人私欲,这是不长久的,看似高端,实际上赞美是表现,如果能够将经济更好的服务与社会,这是人生更高级的必修课。最后一句总结: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到一起,人生才有意义。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历史上最伟大的比赛》读后感1000字
  • 下一篇:《活着》读后感12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