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围城》读后感1200字

2025-07-29 10:48:16  本文已影响人 

《围城》读后感


第二次读完《围城》之后,脑海里首先浮现出来的念头是:钱钟书这个人真是好讨厌,自己明明享受了半辈子的幸福婚姻生活,却要写这么一部小说出来,让看完后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惧怕婚姻。尤其是对还未曾结婚的人来说,那一句:“婚姻就像围城一样,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不知道要给他们增添多少对未来的忧心。
回想起第一次读完这本书的时候,脑海中根本没有浮现过这样的考虑。那时还在读书,大概婚姻对我来说还太过于遥远,不值得思量。如今已经到了适婚的年纪,也有过情感上的经历,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这里,这便是人之常情吧。
我想,现实中也有不少美满的婚姻,也有许多动人的爱情,为何书的结尾却写出两颗濒临破碎的心?不,应该问的是:为何作者选择写这样的故事呢?人家说:“艺术就是把美的东西打碎了给人看。”但我想,这破碎的结果并不是唯一要人们欣赏的,或许能从过程中学到什么,可以列为额外的收获吧。读书总是这样,既能获得美感上的体验,也可以收获对生活的感悟:
纵观全书,到处是幽默诙谐的讽刺和挖苦,几乎每一个角色都受到了他们创造者的“迫害”(后记里作者的妻子杨绛提到过,他们俩最钟爱的角色是唐晓芙,好像只有她幸免于难)。别误会,对此我没有任何意见,反而乐见其成。因为很有趣。现实中大抵也是这样,要在一个人身上找出他令人厌恶的特质,是很轻松的事情,因为人无完人。而幸好是在现实中,我们有种种规矩、道德、人情等等,束缚着手脚,让任何人都不可乱来,唯有在书中,小说中的人物值得我们放肆地给予一次酣畅淋漓的嘲笑。
哈哈一笑之后,停留在脑海中的画面其实并不多,过后基本就忘了。书中情节跌宕,我印象最深的也只有两个:本书中的主人公方鸿渐和唐晓芙分手,两个人都期望对方能挽留自己,也都有回头的倾向,但最终因为自尊而错过彼此。以及结局,方鸿渐和妻子孙柔嘉吵架过后,旁白上说,就在几个小时之前,夫妻二人同时在为对方做打算,希望这个家庭能和睦。这两次男女之间的争吵和分离看得人惋惜,恨不能钻进书中去替他们说情、说清!
我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说得越多,有时候越说不清楚,关系的增进难于登天,可要是偶尔一句话讲错了,立刻、马上就有覆辙的风险,之前一切的甜言蜜语仿佛都成了口蜜腹剑,以往所有的遣倦缠绵也只好变得令人不堪。好难,好难。好难,好难。
其实都是误会,无论是为了相爱的人,或是婚姻中的另一半,一个人怎么就不能多一份耐心和理解呢?再退一步说,宽容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书里,当我看到方鸿渐被唐晓芙赶出家门,外面下着大雨,他孤零零一个人站在雨中,而唐小姐看着他那么可怜,心里想着一分钟后方鸿渐再不走,她一定不顾笑话,叫佣人请他回来,一分钟太长,她正要起身吩咐,却见方鸿渐向远处走了。两个人的恋情就这样草草结束。我当时想的是,若是唐小姐不要等那一分钟、若是方先生再多站一小会儿,那么两个人就能够走到一起了。这个故事的结局也许可以因此而大不相同、由坏变好。
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场景,就是故事的结局了,也是分别,可是有所不同,前一个是彼此相爱的两个人,后一个只是结合起来的婚姻,孙柔嘉爱方鸿渐,而方鸿渐在婚前根本不爱孙柔嘉。我在遗憾的同时,另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似乎可以说成是:遗憾的程度浅而遗憾的范围广,因为两个人并不彼此真心相爱,所以造成的分离并不更令人痛心?因为最终走到一起的两个人,却并不是最初就真心相爱的?我一个旁观者都这样想,那么身在局中的两人一定更不痛快,但生活本就不是全部完美,总要接受已有的现实,两个人既然在婚姻的事实当中,就应该努力经营这份感情,让它变得美好!
总之,遇到真爱的人,再努力让彼此更靠近一些吧,缘分不会因为外人的想法而断。而确认了关系之后,真正需要的应当是对彼此的包容和理解。这就是我读完之后想对其他人说的话。
ps:唉,总之劝别人容易,劝自己难,感情上的事情,冷暖自知,世事总不照着人们最初预想的发展。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我与地坛》读后感1000字
  • 下一篇:《活法》读后感13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