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河边的错误》读后感1000字

2025-07-14 09:09:13  本文已影响人 

《河边的错误》读后感


      这本书的作者是余华,陈莹莹老师送给我的,我们共同读了这本书,下面是陈老师和我的读后感。

     《河边的错误》读后感——陈莹莹

      在读《河边的错误》的过程中,犹如在迷雾森林中摸索向前,前方永远是扑朔迷离的谜团。书如一面镜子映射出故事中的人物内心深处的阴暗与荒诞。

      故事的开始是由河边一起凶杀案为开端,四个相互交织的故事组成一个合集。幺四婆婆的遭遇令人唏嘘,她曾是家暴的受害者,却在长期的暴力中形成了扭曲的心理,将痛苦转化为一种病态的快感。后续疯子的登场本身就会让人将故事的归因聚焦到他的身上。他到底有没有疯,我其实存疑,他的行为似乎都有迹可循,或者说他的疯狂行为是命运的必然。

      刑警马哲在故事中看似掌握了全局,但是他又是被故事所掌握的人,他的结局同样令人唏嘘。初看马哲终结了疯子的那一枪,我的内心充满震撼,迷雾之上的是传统故事中将坏人终结大快人心的结局,可事实上这一枪如打破水面的石子将故事那一层迷雾掀开。

      因为这本书也翻拍成电影所以我在网上也观看了这部电影,搜索了一些关于电影的解说,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有人认为真正疯了的是马哲,因为他的证据一直在由他一个人认可,并且他的行为和周围人看他的态度,就像在陪他演戏一样。    正如马哲最终被定义为疯子,小说传递了一个存在主义命题:追问确定性答案的执念本身可能导向疯狂,而接受荒诞才是清醒。

         《河边的错误》读后感——阚月

        这本书是陈莹莹老师送给我的,她买这本书的原因是看过《河边的错误》拍摄的电影。

       我一开始读书中的“代序”,没怎么看懂,所以直接进入正文。一开始看,还当成了探案小说。因为故事开头就写了幺四奶奶在河边被人杀害,警察在进行调查。看到后面才发现是幺四奶奶被疯子杀死,接着疯子又在不同时段杀害了两个人,却无法逮捕他。于是刑警队长私自举枪杀了疯子。最后刑警队长在公安局长的帮助下,诱导他精神错乱,以逃避法律责任。

        我又以为这是一个探讨疯子杀人的法律问题,但是打开百度百科的解读,却是这样说的:《河边的错误》是余华先锋试验的系列作品之一,虚构了一个侦探故事。在神秘而充满诱惑的河边,幺四婆婆被杀,刑警队长马哲负责侦查此案。证据表明,镇上的“疯子”是凶手,然而法律却对疯子无可奈何。接下来,疯子又接连杀人,忍无可忍的马哲亲手击毙了疯子,疯子死了,马哲却成了人们眼中的疯子。小说的主旨不在于戏仿,也不在于揭示暴力,而在于展示世界的死亡真相,以及探讨面对荒诞世界的生存哲学。

        这本书后面还有三个故事,分别是《古典爱情》、《偶然事件》和《一九八六年》。都跟死亡有关系,应该也是展示世界的死亡真相。通过网络搜索,这是余华“先锋文学”的实验作品。

        什么是“先锋文学”?

       先锋文学的定义与特征

      先锋文学起源于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后传入中国并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形成创作高潮。其名称源于军事术语“先锋”,后被引申为文化艺术领域的前卫探索者。主要特征包括:

形式创新:打破传统叙事结构,采用意识流、多视角、拼贴等实验性手法。

题材突破:聚焦被主流忽视或禁忌的主题(如精神创伤、荒诞现实)。

个体表达:通过非理性、隐喻等手法揭示现代人的异化与孤独。

      我读了这个“先锋文学”的定义和特征,才发现读的这本书内容确实具有这样的特征。虽然不太喜欢,但也让我了解了这样的文学创作方式带给读者的撕裂和震撼。

      最后,我还是觉得余华写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好看!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比山更高》读后感1200字
  • 下一篇:《沧浪之水》读后感12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