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相国》,王跃文的作品。
小说讲述了清朝顺治、康熙年间的一代名相陈廷敬的一生,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了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再现了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
01
近完人?
康熙王朝名臣辈出,千古传诵。然而宦海风高,沉浮难料。
明珠罢相削权,索额图身死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郁郁早逝,高士奇倍享尊荣却被斥退回藉。
满朝重臣名宦少有善终,陈廷敬却驰骋官场五十多年,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乞归之后仍被召回,最后老死相位。
康熙对陈廷敬的评价为八个字:“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小说内容简介里高度评价陈廷敬:
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
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
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
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
但世上真有这样的完人吗?
不过世人好为尊者讳,隐恶扬善又是古风,陈廷敬即便真有瑕疵,也无史料可供探觅。
我们的祖宗没有那么好,祖宗的家国也没有那么好。可面对现世红尘,很多人容易沉溺于古往。
古人评价历史人物,多流行朴素的民间思维,不是大忠大善,就是大奸大恶。
中国古典小说就惯用这种民间思维,刻画人物多走极端,曹操大奸,诸葛大智,张飞大勇,关羽大义。
王跃文说:我写所谓的历史小说,不自觉地就落了这个窠臼。我其实是自愿陷入这种古典审美范式的,与其说是写了历史上真实的陈廷敬,不如说我希望历史上真有这样的人物。
02
五字诀
陈廷敬是一个有才华、有责任、有魅力的男人,从一个普通的进士,一步步成为了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内阁首辅,位高权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在官场上历经风雨,与明珠、索额图、徐乾学、高士奇等康熙心腹明争暗斗,又与顺治、康熙两代皇帝相处融洽,为国尽忠为民请命。
他不仅是一个忠臣,也是一个良吏,揭时弊、倡清廉、恤百姓,充满济世救民的理想主义情怀。
他不仅是一个良吏,也是一个智者,懂得为人处世之道,也懂得家国天下之论。
他不仅是一个智者,也是一个情人,与妻子月媛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共度风雨。
宦海沉浮,陈廷敬总结了五字真言:等、忍、稳、狠、隐。
“五字诀”可堪称陈廷敬在官场闯荡一生的谋略之精华。
第一诀,是恩人卫向书以其亲身体会向他传授的“等”字功——“世人只道宦海沉浮难料,可你少年得志,宦海无涯,你得慢慢儿熬啊!”
第二诀,是岳父李祖望教导的“忍”字功——“世人常说任劳任怨……任劳是不怕的,要紧的是能够任怨。那就得有忍功啊!
第三诀,是“稳”,这是他自己为官数载悟出的道理。守着这稳字,一时兴许会吃亏,却不会倒大霉,与其拉帮结派,倒不如把屁股坐在自己的板凳上不动,不管别人如何更换门庭。
第四诀,“狠”——官场上不能有妇人之仁,这个狠是被逼出来的,策划了精彩绝伦的连环弹劾案。
第五诀,“隐”,陈廷敬能够激流勇退,及时抽身而出,在官场得以善始善终。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心意,在封建社会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不过,有人认为,关于陈廷敬,最值得称赞的不是他的“官场五字诀”,而是他内心持有的道义——当时知识分子所特有的一种高远理想与正直品格。
时代虽然不断进步,但人性始终不变。只有洞察了生活的真相之后,我们才能更热爱生活。
03
这本书
《大清相国》不仅是一部精彩的人生故事,也是一部生动的人物百像。
书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既有皇帝、王公贵族、文武大臣,又有平民百姓、商贾工匠、江湖侠客。
他们各有各的性格、立场、目标和命运,相互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书中还描绘了清朝初期的社会风貌和民俗风情,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和韵味。
《大清相国》是一部既有文学魅力,又有历史价值,又有哲学意义的作品。
书中蕴含了作者对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思考和见解,既有对封建制度和皇权专制的批判和反思,又有对儒家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书中借用陈廷敬的口吻,阐述了许多为人处世和做事成事的原则和方法,既有实用性,又有启发性。
它不仅能让我们欣赏作者的文采和才华,也能让我们了解清朝的历史和文化,还能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